快好知 kuaihz

形成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对某种事物或结论所产生的逆向反应情绪,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情绪色彩和内在的意识,是具有对立性质或者否定性质的心理倾向。那么形成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有哪些呢?下面就跟着本站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逆反心理是人的正常心理现象,它最大优点是:活跃思想,敢于怀疑,可以纠正错误,推动人类进步;但也具有危害性,逆反心理过重或自己不善于处理和自我调节,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引起心理障碍。还容易造成感情失控,与家长、教师感情疏远、关系僵化,甚至对立,学生就会听不进正确的教育和劝导,影响学生健康成长。

学生一旦产生逆反心理,那么教师“苦口婆心”的教诲就一点也不会起作用;“防患于未然”的种种措施,就会失去力量;“恨铁不成钢”的意愿,也就不被谅解。因此,教师有必要了解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具体心理机制,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控制和调节,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

 形成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中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是多重而复杂的,是因时因地而改变的,教育者必须运用一分为二的眼光去看这个问题,而不能只注意问题的一个方面却忽视其他方面。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因此,逆反心理与认同心理(或更高层次的信奉心理)必然相反相成,对立统一。例如,有的学生在探求知识时,总喜欢寻求与老师、同学、书本不同甚至相反的看法,因为他信奉:一定意义上逆反可以促进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又如,在上述逆反心理表现中的信度逆反,即主体对信息传递者的人格或虚假内容所产生的怀疑,就体现出主体对相反人格或内容的认同。造成中学生形成逆反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来自教育环境及其他外部刺激的客观因素,也有中学生主体内部的心理因素。

1、与中学生处于特定的年龄阶段有关

进入青春期以后,中学生身心快速成长、知识不断增多、能力不断增强,这阶段是他们从依赖走向独立转型期,逆反心理是刚刚进入转型期的孩子萌发独立意识的一种表现。一方面是强烈的独立意识和不断独立地努力,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成人感”强烈地显露出来,认为自己已经是“大人”了,处处要体现自己的存在,并且渴望得到教师、家长的尊重和理解。一方面是还不能完全走向独立的现实,一旦这种渴望得不到满足,便会产生抵触情绪,看问题容易偏激、极端。两方面对立造就逆反心理机制。同时他们面对紧张的学业、升学的压力和难以处理的人际关系,逆反心理往往有比较突出的表现。这种“自负型”逆反心理可以说是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内因。

中学生过分强调自我,好奇心盛,偏激固执等,它是产生逆反心理的直接原因,中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加,认知方式的发展,特别是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的发展,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他们开始用自己的智慧才能来判断曲折,对老师家长的教导,常常喜欢用批判的眼光审视一番,对于越是禁止的事物,向往之情更为迫切,以至于产生你越不让我知道我越想知道的逆反心理

2、与家长的教育方法有关

很多家长对孩子百般溺爱,事无巨细,越俎代庖。这样的学生生活能力差,唯我独尊,听不得批评和劝告,易形成自负型逆反心理;也有不少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导致子女过重心理压力,容易产生“受挫型”逆反心理;还有的家长对孩子漠不关心,放任自流,孩子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爱护,往往对学习和生活缺乏信心,容易形成“失落型”逆反心理

进入青春期以后,由于活动领域的逐渐扩大和交际不断拓宽,中学生更愿意跟朋友在一起。他们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使他们希望自己能像成年人一样受到尊重,自尊感明显增强,做事喜欢自作主张,对父母不再是高度崇拜,而是看到他们不断表现出来的不足;不再“唯命是从”,往往嫌父母管得太严、太罗嗦,而家长认为中学阶段是孩子成长关键阶段,对孩子给予的心理和物质的照顾过多,尤其是对孩子教育上的要求过多,甚至有些父母为了教育孩子还采用暴力手段。超过了孩子所能忍耐的程度,对孩子来说往往是一种被强加的、不正常的无形的压力,容易引起他们无谓的烦恼,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

3、与老师的教学方法、教育手段有关

个别老师不注意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另外,教学方法单一、呆板,忽略学生个性,造成学生“厌学型”逆反心理。也有个别教师不理解不尊重学生,对学生能力、成绩不能给以客观评价。因此,学校教育的某些失误也是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因素。

首先是教育者的要求脱离了中学生原有的个人需要,在学生还没有产生自觉的学习需要之前,我们应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需要,否则势必为他们接受教师的要求造成困难,其次是教育者提出要求时采取了强制的或触犯学生个性的方式,中学生已形成了一定的自我意识,不要认为只要出于好心,要求又合情合理,那么不论怎样向学生提出,学生总是应该而且也是能接受的。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却常常适得其反,不尊重学生是造成师生关系不融洽和对立的常见原因,其三是由于教育者处理问题不当,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如对学生采取不公正的态度,甚至未经深思熟虑,不问青红皂白,采取过激的措施,如罚站、辱骂、赶出教室,甚至出手打人等,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其四是教育者教育教学方法的生硬、呆板。教师没有因材施教,而搞满堂灌、一刀切,久而久之,往往导致基础差的学生的厌学情绪,从而使学生降低或丧失学习信心,感到自己无论如何努力,也不可能获得良好成绩,消极情绪逐渐占上风,与教师的敌对情绪也就形成了,其五是教育者自身言行不一。如果教师说的是一套,行的又是另一套,也会使学生反感,使学生对一些正面宣传教育的信息产生逆反心理

4、与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有关

社会影响因素更加广泛复杂,内容、形态、渠道也多种多样,但影响较普遍的是社会舆论、社会风气和人们的社会逆反心态。如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不良媒体等,都可能对学生的思想认识造成危害,腐蚀他们的心灵,导致极端的逆反心态的产生。

就决定人心理现象形成、发展的环境而言,包括自然环境,但主要是社会环境,即一定社会关系的实践,对人心理现象的形成、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对于在校学生而言,教育(包括广义的社会教育含家庭教育及狭义的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环境、一种人类所特有的社会实践活动,则起着特殊重要作用。学校教育又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主要由专职的教育者对学生施行的双边活动。因此,对学生心理现象的形成、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例如,上述中学生逆反心理现象,都是在教育过程中,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一定社会关系的实践中呈现出来的。由此可见,逆反心理是一定社会关系实践的产物。

5、与中学生认知水平的偏差有关

中学生在认知发展过程中,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还很不成熟,加之经验不足,看问题容易偏激,喜欢钻牛角尖,固执已见,走向极端。

以上就是对形成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原因的介绍,如果你对面对逆反学生该怎么办等有关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本站学生逆反安全常识栏目。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形成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词条  中学生  中学生词条  形成  形成词条  原因  原因词条  
校园韧带拉伤

 学生韧带拉伤怎么办

损伤是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事,小则肌肉劳损、韧带拉伤,大则发生骨折。但韧带拉伤如果不及时治疗会比骨折更为麻烦,会带给你终生疼痛。学生韧带拉伤怎么办物理治疗法1、冷...(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