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校园踩踏事故一直频频发生,据相关人士统计,在过去的10年间,我国仅特别严重的踩踏事件就高达近30起,平均每年3起。那么,学校踩踏事件原因呢?下面就让本站小编来介绍吧!
学校踩踏事故的原因
发生学校踩踏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每一起学校踩踏事故都有其特殊性,但是这些事故也同时具有一些共性:
学生密度过大是学校踩踏事故的直接原因
人群密度较大时会产生群集现象,即人员聚集成群的现象。产生群集现象是群体性挤踏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群体动力学的研究表明,人群的行进速度并不是决定于个体的平均行进速度,而是决定于人群的密度。人群密度越大,群体的行进速度越低,当人群密度达到一定极限时,就会由于拥挤过度而不能前进,进而发生挤踏事件。
常见的群集现象有:
成拱现象:人群从宽敞的空间拥向较狭窄的出入口或楼梯口时,会在出入口处形成拱形的人群,所有人挤在一起无法通过。这种成拱是一种不稳平衡,构成拱形的各个方面的力量相互推挤,很快就会打破这种暂时的平衡,发生“拱崩溃”,此时大部分人由于突然失去平衡而被挤倒,并被急于出去或者不明真相的后来者踩踏。
异向群集:异向群集是指来自不同方向的人群相遇时产生的群集现象。紧急情况下人群总是选择走最短路径达到自己认为最安全的目标,当人群的行进的路线发生交叉时,来自不同方向的人群相互冲突、相互阻塞,互不相让,形成对抗,很容易由于拥挤和践踏而造成大量伤亡。华山多次发生的群体性挤踏事件就是由于在狭窄的山路上,上下两方向的人流发生异向群集现象造成的。
异质群集:人群中每个个体的行进速度和承受拥挤的能力并不相同。紧急情况下,人们都希望以最快速度到达自己的目的地,急于超过那些走得太慢阻挡自己行进的人。行进速度明显低于群体平均行进速度的人就成为群体中的“异质”。在人群密度不太大的情况下,行进速度较慢的人的周围会由于停滞形成一个漩涡,后面的人从两侧赶超绕行;随着人群密度的增大,走得慢的人有可能被后面的人推倒或绊倒,进而产生连锁反应,造成严重后果。群体性挤踏事件的伤亡者多为老人、小孩儿和妇女,就是由于这些人最容易成为群体中的“异质”。此外,人群中某些人由于物品失落,停下来弯腰拾物也会成为引发群体性挤踏事件的“异质”。硬件问题是学校踩踏事故的客观原因
学校挤踏事故一般发生在出入口、狭窄的过道、看台、楼梯等处。这就要求在设计学校公共场所时要根据可容纳的人员数量,对这些重点区域进行科学规划。三种群集现象中,危害最严重的成拱现象一般是由于人群在行进中因出入口、走道突然变窄等造成人群行进宽度的骤然缩小。此外,学校疏散通道的采光、照明不良以及路面不平、易滑、堵塞或有台阶、斜坡等,不仅会降低人群行进的速度,而且有可能引发挤踏事件。
安全管理不善是学校踩踏事故发生的主观原因
在所有的学校踩踏事故当中,都暴露出学校在安全管理上面存在着重大的安全隐患。有的学校对学生上下课的通道安全没有相应的管理措施,没有专人负责学生人流高峰期的疏散工作;有的学校没有相应的应急预案,也没有经过安全应急演练;还有的学校没有对学生进行过有针对性的预防踩踏教育;还有的学校个别学生搞恶作剧,在混乱情况下狂呼乱叫,推搡拥挤,致使惨剧发生等等。这些隐患一旦聚集到一定程度,在有相应外因的作用下,就会爆发。
以上就是学校踩踏事件原因的内容,看完后相信大家都了解了!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校园安全的知识。请您多多关注本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