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就没有群众的安居乐业。因此,各级干部应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对提升公众安全感的要求。那么影响公众安全感因素有哪些?
从群众安全感调查结果分析,影响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两抢一盗”、诈骗为主的多发性侵财类案件对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影响尤为突出。近年来,侵财类案件发案比重居高不下,侵财类案件侵害面广,被侵害者多为农村群众、老年人、妇女等弱势群体,而弱势群体对安全感的敏感度较高,特别是“两抢一盗”类案件负面效应波及范围广、侵害方式最直接,甚至造成严重人身伤害,往往给被害人及其家人带来难以修复的心理阴影,甚至一起入室盗窃案可能会导致一个小区或一个村庄甚至是一个乡镇(街道)的群众安全感下降。
(二)打架斗殴、赌博等违法行为仍成为影响群众安全感的重要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在影响被访者安全感的犯罪类型或社会问题中,打架斗殴占比15.38%,赌博占比12.59%,两种违法犯罪在影响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犯罪类型中分别排在第3、第4位。
(三)见警率的高低对群众安全感有明显影响。实践证明,警察形象和警察可见度与群众安全感呈正相关比例关系。
(四)新媒体快速传播的社会舆论影响。近年来,随着新兴互联网媒体的发展,信息传播呈现出爆炸性散播趋势。加上个别新闻媒体为寻找卖点,喜欢对一些公安机关办理的具体案件和少数政法干警出现的违法违纪问题,或是当地发生的事件进行炒作,给当地社会治安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五)少数政法干警的执法观念和为民服务意识淡薄。政法干警在执法为民的观念上总体上是好的,但良莠相杂,参差不齐。在充分肯定绝大多数政法干警的同时,个别政法干警工作不思进取,为民服务意识淡薄,让来办事的群众觉得政法机关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严重伤害群众的感情,损害了警察队伍的整体形象,造成群众对整个公安队伍的错误解读。
(六)矛盾纠纷没有得到及时有效调处。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征地拆迁、医患纠纷、劳资纠纷、林业纠纷、坟山纠纷等新旧矛盾交织凸显和多发,群众安全感和治安满意度受到极大影响。特别是乡镇(街道)、村(社区)的矛盾纠纷,如果没有得到及时调处,就会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甚至会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给社会带来极大负面影响。
(七)部分群众对政府的依法行政执法存在不满,把现象当成主流,转嫁政法部门。如对开展城管执法、移民搬迁、城镇化建设等工作过程中存在的瑕疵,用放大镜去看待,由此产生不满,迁怒于政法部门。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影响公众安全感因素的知识,希望可以对感兴趣的您有帮助,你还想知道更多有关公众安全感等相关知识吗?请继续关注本站接下来的更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