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恶意索赔、恶意差评、恶意举报、恶意打假……这些愈演愈烈的“恶势力”,让原本就生存不易的餐饮人逐渐沦为弱势群体。
它们扰乱正常的市场环境和运营秩序,套路众多,让餐饮人叫苦不迭。
今天,一起来揭开它们的黑色面纱!
近日,两则关于“恶意投诉”的新闻刷屏了。
一则是,顺丰快递员杨军遭顾客恶意投诉后,还被公司处罚,最终选择“以死护卫尊严” ,吞下40粒安眠药自杀,所幸抢救及时,脱离了生命危险。
△顺丰快递员自杀前留下的“遗言”
另一则是,为了让顾客撤销投诉,圆通快递员上门下跪求饶,处理此事的民警告知快递员“不必因为恶意投诉摒弃尊严乞求原谅” ,并为其出了一封霸气证明。后来事情出现了反转:顾客认为自己并非恶意投诉,快递员表示没有被扣钱,撒谎是为了博同情。
△快递员因恶意投诉下跪事件
这两则新闻虽与餐饮无关,却让红餐(ID:hongcan18)感慨良多。新闻中舆论聚焦的“恶意投诉”不仅在快递行业,在整个服务行业都很常见,尤其是餐饮业。
除了恶意投诉外,针对餐饮人的“恶意”还有很多,比如恶意索赔、恶意差评、恶意举报/打假……这些“恶势力”蓄谋、索偿、勒索,全是套路,严重影响了市场经营环境和正常的经营秩序,让餐饮人叫苦不迭。
令人心酸的是,面对“恶势力”时,大部分餐饮人都没有上述快递员那么幸运,能遇到挺身而出、仗义相助的正义力量。受困于各种“恶势力”的餐饮人,已经逐渐沦为新一代“弱势群体”。
△大龙燚创始人感慨餐饮人成为弱势群体
今天,一起来揭开这些“恶势力”的黑色面纱,请你们放过餐饮人!
1 恶意索赔
提到顾客索赔,大大小小的餐厅或多或少都经历过。作为服务行业,餐厅每天都要服务大量消费者,难免会产生过失。若是出品或服务过程确实出现问题,顾客索赔是理所当然的,大部分餐厅也会愿意给予合理的补偿,顾客也不会得理不饶人。
然而,有这么一群居心叵测的“消费者”却绞尽脑汁、变着法子,人为地制造食品安全“事故”,有时候是往菜里加进一根头发,有时候是投入一只老鼠,再打着维权的幌子向商家索赔,甚至以向有关部门举报和媒体公开为要挟,向商家敲诈勒索。
2018年底,杭州一名男子就声称在肯德基汉堡里吃出了一根头发,随后向市场监督管理局举报,要求肯德基10倍赔偿。肯德基店里的监控记录显示,头发其实是该男子自己塞进汉堡里的,企图以此恶意索赔。
类似的恶意索赔事件还有很多,前不久因敲诈海底捞500万被判了3年的男子郭某,也是趁在海底捞吃火锅时,将事先准备好的一只死老鼠丢进火锅里,借机要挟海底捞并索赔500万,不料海底捞报警,结果反而是被告上法庭判了刑。
△海底捞被恶意索赔
红餐调查显示,像肯德基、海底捞这样知名度较高的餐厅,出现恶意索赔的比例更高,但千万别以为小餐馆就没人盯了。跟大餐厅相比,中小餐厅法律意识淡薄,遇到恶意索赔时往往只求息事宁人,也是恶意索赔者青睐的对象。
经营着一家川餐馆的老板王默就分享了一次被“碰瓷”的经历。当时,两名客人说菜里有草叶子,大吵大闹,硬要餐厅赔偿2000块,他出面好话说尽,对方都不妥协。
僵持之下,其中一名孕妇顾客突然呕吐并说肚子痛,要去医院检查。最后他忍痛出了血,两人才离开。后来没过几天,隔壁餐馆也出了类似的事,苦主又是这两人,王默才知道,这两口子是一对职业索赔党。
如今,大部分餐厅都花钱在店里安装了监控摄像头,但对无孔不入的恶意索赔者,仍防不胜防。
2 恶意差评
在这个讲口碑的时代,对餐厅尤其是一些初创或中小餐厅而言,顾客评价太重要了,它将直接影响门店的口碑、获客和收入。
产品没做好,服务没到位,做错了被差评也就认了,餐厅最怕的是那些没来由的、情绪化的顾客差评,或者是无中生有、竞争对手打压的恶意差评,还有职业团伙预谋作案的职业差评 。
没来由的恶意差评,大都是顾客因自身情绪迁怒餐饮商家,比如2018年沸沸扬扬的腾讯夏总监恶意差评事件。
自称是腾讯总监的夏某在一家餐厅吃饭时,其家属驾驶的车辆和另一位食客的车发生碰撞事故,最终交警判夏某和家属全责。夏某有气无处出,便全撒在餐厅身上,号召微信群里的朋友们对餐厅进行恶意差评。当晚,一伙人就在该餐厅大众点评上发布了40多条一星差评,给餐厅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夏某在群里发动朋友对餐厅恶意差评
无良商家为了打压同行,雇人差评的事在餐饮界也很常见。红餐(ID:hongcan18)曾经采访过一家餐厅,店还没开业,点评网站上就有了差评,把出品、环境、服务全批了个遍。从天而降的差评到底怎么回事?老板追查才知道,原来是他们开业前做的预热活动引起了竞争对手的不满,对手买了“水军”来发布恶意差评!
职业差评更可恶。近年来,原本泛滥于淘宝等网络购物平台的职业差评师们,开始将魔爪伸向餐饮业。
他们手法专业,团伙作业,专挑连锁品牌门店下手,利用恶意差评勒索商家,并自导自演衍生出一条“付费删差评”产业链,删除1条差评被曝要260元。据报道,这些职业差评师靠勒索商家赚黑心钱,月收入能高达8万。
△泛滥的“付费删差评”产业链
对餐厅来说,收到上述任何一种差评,都是飞来横祸。因为目前大部分平台都不支持商家举报或删除恶意差评,已经发布的差评会直接影响餐厅的评分和在平台上的排名,多了一个差评,原本评分5分的五星店铺,可能就变成4.7分,销量马上也会跟着下滑。 要恢复原来的评分有多难呢?据了解,一个差评带来的“降分”,需要1520个好评才能恢复。
“收到恶意差评向平台投诉,基本就是石沉大海。分数直线下降,我们也很委屈,做个小本生意,天天过得提心吊胆的。”一位餐饮商家感慨道。
3 恶意举报、打假
恶意举报、打假和恶意索赔相似,都是为了敲诈勒索,但手法、途径有所不同。
被恶意举报、打假不一定打的都是假货,餐饮职业打假人还会根据餐厅经营过程中的各种不合规问题做文章。
比如,各配料在成品中的含量没有标明、食品添加剂没有明确标示等食品标签问题;餐厅营业执照过期、超出食品经营许可证范围经营等证照问题;广告宣传、公众号推文用了“第一”“最”“最佳”“顶级”等违反《广告法》的词语等广告宣传问题……
△恶意举报的常见套路
恶意举报/打假针对的商品说明与标识瑕疵、广告宣传夸大等对消费者不具备人身伤害、情节较轻、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问题,相关部门一般会责令商家整改而不会处罚。但打假人发现这些问题后,往往不会提醒商家改正,而是悄悄收集“证据”,利用餐饮人不懂法、害怕相关部门处罚的心理,向商家敲诈勒索。
有的职业打假人会以举报或投诉为谈判筹码,要求商家“破财消灾”,甚至对企业按月收取“顾问费”;有的则会直接向相关部门投诉,再将自己的联系方式通过相关部门留给商家,让商家前来“调解”,收到钱款后,再撤销举报或投诉,没达到其要求就继续举报。
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餐饮法务官创始人侯其锋律师告诉红餐,近年来职业打假人越来越喜欢打餐饮领域。
餐饮法务官统计的职业打假案件每年都在以250%以上的增长率直线上升,且大都集中在食品行业包括餐饮行业。其中,重庆、广东、北京、江苏、江西,是职业打假人活动最频繁的区域。
△职业打假案件每年都在上升
数据来源:餐饮法务官
侯律师透露,一些知名餐饮品牌也有不少被“打假”的经历。
比如,某知名餐饮品牌曾在店内销售一款预包装食品,产品质量没有任何问题,但标签不符合规范。职业打假人团伙发现后,到该品牌的各个连锁店里,把那款预包装食品全部买空了,直接投诉到市场监督管理局。该品牌最终接受“调解”,赔偿了打假人十多万。
被恶意举报、打假后,商家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来应对,最终大部分都损失惨重。
“辛辛苦苦凑够钱开个店,各方面的成本都很高了,还要被这种人勒索,真的是人渣!”曾经因广告宣传用了极限词语,被职业打假人勒索的陈生愤怒地对红餐说道。
结语
恶势力挤压下,餐饮已经沦为弱势群体
近年来,租金、原材料、人力等各方面成本齐齐上涨,生意越来越不好做,餐饮人的生存环境本也越来越艰难。但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蛀虫”紧盯着他们的血汗钱!恶意索赔、恶意差评、恶意举报/打假,不惜扰乱正常的经营秩序和市场环境,令人愤慨。
由于在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尚不完善,餐饮人的很多权益仍无法得到保障,在各方压力的挤压下,已经沦为弱势群体。
对此,大部分餐饮人的心声正如一位餐饮老板所说,“餐饮面向全社会开放,食品安全也牵动所有消费者的心,我们做餐饮的当然欢迎各方善意的监督,但经营不易,别有用心的‘恶势力’们,请放过我们! ”
若不幸遇到“恶势力”,餐饮人该如何自救?此前,红餐针对恶意差评已经支过不少招(点此阅读 ),至于恶意索赔和恶意举报,红餐则建议各位餐饮人,千万不要怕麻烦,第一时间打“110”报警,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最后,红餐再次呼吁各位餐饮人,身正才能不怕影子斜,一定要加强法律意识,知法懂法守法,合规经营,扎扎实实做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