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污染属于能量流的污染,平时的生活中人们很难感受到,必须采用专业的仪器设备和专业技术力量才能检测出。但却不可忽视它的不在。
辐射污染与防护
辐射是一种无形、无色、无味、无声,即是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听不见的,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无形物质。如果不对辐射的知识有所了解,对辐射的污染加以防护,将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辐射防护的目的就是在保证对伴随辐射照射的有益实践造成过度限制的情况下为人类提供合适的保护,即是要防止有害的确定效应(非随机性效应),限制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使之合理达到尽可能是低的水平。辐射防护要遵守辐射防护“三原则”(辐射实践正当性、辐射防护最优化、个人剂量当量限值),从外照射防护和内照射防护上,落实各项技术措施、管理措施。
(一)、电磁辐射防护
电磁辐射防护通常是采取屏蔽、吸收(采用能量吸收材料防止微波辐射,也可设置防护板、防护屏风防止微波辐射的定向传播)和距离防护措施。
移动通信、微波通信、广播电视和雷达等设备设施的电磁辐射防护,还要严格管理,防止擅自增大发射功率,在不影响传播情况下,适当降低发射功率、增加天线架设高度、调整天线方向、更改天线下倾角等,并定期对周边辐射水平进行监测,发现超过管理目标值时,应考虑以下防护措施:
(1)检查发射功率是否匹配、馈线是否老化、馈线物理接口是否牢固,并立即进行调整、修复。
(2)采用电磁辐射阻波抑制器,通过反作用场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无用的电磁散射。
(3)通过用房调整,将在中波发射天线周围场强大约为10 V/m,短波场源周围场强为4 V/m范围内的住房,改为非生活用房。
(二)电离辐射防护
1、外照射防护
外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就是尽量减少或避免射线从外部对人体的照射,使之所受辐照不超过国家规定的剂量限值。
外照射防护要从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着手。累积剂量与时间成正比,要充分减少受照时间;在辐射为点源(对任何形态的源,当考察点与源距离比辐射源本身的最大尺寸大于5倍以上时,可将该放射源视为点源)的情况下,剂量率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要远距离操作,任何源不能用手操作。屏蔽防护中,根据辐射源的类型、射线能量、活度,选择适当的材料和相应的厚度进行屏蔽。
2、内照射防护
进行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时,除了考虑缩短操作时间、增大与源距离和设置防护屏障外,防止射线对人体过量外照外,还应考虑防止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所造成的内照射危害。一般采取如下措施:
(1)包容:操作过程中,将放射性物质封闭起来。
(2)隔离:将工作场所进行分隔、分区管理。
(3)净化:采用吸附、过滤、除尘、凝聚沉淀、离子交换、蒸发、贮存衰变等方法,尽量降低空气、水中放射性物质浓度,降低物质表面放射性污染水平。
(4)稀释:在合理控制下利用干净的空气或水使空气或水中的放射性浓度降低到控制水平以下。
(三)通用管理措施
在电磁辐射项目选址、设计、建设过程中,要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污染防护设施“三同时”制度;运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核与辐射环境管理法规、标准,强化日常监督管理。
对可能产生的安全事故制定应急预案和报告制度;根据需要,对重要的辐射场所或辐射装置设置门锁或联锁装置,设警示标志、警戒线……。
(四)常见辐射的个人防护
(1)手机。尽可能地减少手机对人体,尤其是头部的辐射,除了尽可能地减少手机的辐射功率(功率控制在600mV)及保证使用手机时不要让它与人体接触(建议离人体2.5 cm)外,尽量避免在接通瞬间接听电话(最好使用耳机),并减少通话时间。
(2)电脑。尽量使用液晶电脑,在电脑显示屏上加装辐射防护网;用WIFI上网时,WIFI最好远离人体10米以上。使用电脑3个小时以上,使用完毕,最好洗脸。
(3)微波炉。在安放微波炉时,位置应放低些,以避免脑、眼受损。对于小孩,尽量不要让其接触和使用微波炉。在微波炉运转时,不论成人或孩子,均不要站在旁边,更不要盯着其看,最好是到隔壁房间去。特别注意,使用心脏起搏器的病人,应尽量远离微波炉。
(4)电视机。不宜与其他电器摆设得过于集中,使自己暴露在超剂量辐射的危险中;电视机与人的距离至少应在2米以外,不应离屏幕太近;电视机与其他电器最好不要摆放在卧室。
(5)医用射线装置。对射线操作人员的防护来说,在落实射线装置屏蔽防护措施的同时,要注意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对患者来说,要尽量不进入射线装置使用区域,万一需要进入,也要做到:照射的次数要少,每次照射的时间要短。尤其是使用放射源或加速器照射时,要穿着防护服,而且要限制照射部位。
以上就是有关辐射污染的防护措施,本站关于辐射对人体有多大危害以及辐射污染的防护措施的环境污染小知识还在持续更新中,敬请继续关注本网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