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流量劫持”?上网时被各种恶意软件修改浏览器、锁定主页或不停弹出新窗口,强制访问某些网站,这就是流量劫持。那么,手机流量劫持行为违法吗?
相关法律人员回应流量劫持可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在以往对于流量劫持行为的处理中,因为犯罪主体的专业化、犯罪手法的隐蔽性、证据认定的困难等原因,往往面临入罪难的问题,基本上做无罪化或者民事化处理。但流量劫持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该行为如果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数据或者应用程序且后果严重的,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应予定罪处刑。
1.流量劫持行为的社会危害性
我国刑法虽然将流量劫持等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犯罪列入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一章,但其侵害的客体并不限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社会管理秩序,也涉及公共安全、公私财产所有权(例如计算机系统所有人的排他性权益:所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等)甚至国防利益等,且客体侵害的反射效果严重。
对于网络用户而言,流量劫持行为会使其面临购买的流量被无端浪费的经济损失,同时面临主页被篡改、弹窗不断、网页强制跳转等,直接导致网络使用体验感极差。且因恶意软件、代码强行植入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破坏,可能泄露各类账户、密码等重要个人信息资料,危及网络账户安全。
对于网络服务提供商而言,流量劫持行为将影响其网站的用户访问量和市场份额,致使网站用户大量流失,造成经济损失和名誉损害,商业利益受损,更会严重影响互联网行业的健康发展。
对于网络管理秩序的维护者而言,流量劫持行为人开发各类木马插件、恶意代码、病毒程序等并恶意传播,隐蔽性强、功能强大、删除困难,且流量劫持行为稍纵即逝,监管尤为困难,严重扰乱了网络运行秩序,增加了互联网的运营、维护成本。
2.流量劫持行为人的主观故意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中行为人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即行为人主观方面积极追求或放任自己的行为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或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增加的操作及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
3.流量劫持的客观行为样态
我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第一款至第三款依次对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规定了三种行为样态:一是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二是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增加的操作,三是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
4.流量劫持行为危害后果的刑法体认
刑法具有谦抑性,流量劫持行为虽然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但是至少也要达到“后果严重”的程度方能入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流量劫持行为,具有以下四种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后果严重”:第一,造成10台以上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主要软件或者硬件不能正常运行的;第二,对20台以上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进行删除、修改、增加操作的;第三,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或者造成经济损失10000元以上的;第四,造成为100台以上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域名解析、身份认证、计费等基础服务或者为10000以上用户提供服务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累计一小时以上的。根据前述司法解释的规定,数额达到违法所得5000元的五倍以上,应当认定为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后果特别严重”。
最后,小编提醒大家,如果遇到流量被劫持,可以依法保护自己的利益。更多通讯安全小知识,比如生活中常见的电话话费陷阱有哪些,本站接下来会详细介绍哦,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