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怀卡托大学教授戴维·汉密尔顿曾经说,导致湖泊富营养化的藻类产生的有毒物质很难清除。“即便把水烧开也无法杀死有毒物质,只能采取活性炭过滤等较为高级的方法进行去除,但在自然水域实施水过滤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些藻类生长速度比过滤的速度还要快。”哪些生物可以形成赤潮?请大家接着往下看。
能够大量繁殖并引发赤潮的生物称之为赤潮生物。包括浮游生物、原生动物和细菌等,其中有毒、有害赤潮生物以甲藻居多,其次为硅藻、蓝藻、金藻、隐藻和原生动物等。
我国《赤潮监测技术规程》HY/T 069-2005中记录的赤潮生物分属蓝藻、硅藻、甲藻、着色鞭毛藻、动鞭、绿藻和原生动物等7个门,共计138个种。
我国尽管在1933年就有赤潮灾害的记载,但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发生频率并不高,1953~1998年间我国大陆沿海只记录了 322次赤潮,平均每年7次。但如今,仅2003年一年,我国海域就发现了119次赤潮,累计面积达1.4万平方千米。其中,东海发生赤潮86次,南海16次,渤海12 次,黄海5次。与2002年相比,东海的赤潮增加了35次,大面积赤潮增加,持续时间延长。
海洋生态环境恶化是制约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问题,也是阻碍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海洋污染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其中对渔业资源危害最大的就是赤潮,赤潮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海洋灾害。近20年来,赤潮的危害日益严重,已受到了许多沿海国家的关注
更多海洋灾害小知识,尽在本站,为了会把大家长期以来给予本站的厚爱,我们近期还将给大家奉献一些关于赤潮的形成与对人类的危害的详细介绍,请大家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