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灰霉病病菌孢子梗数根丛生,褐色,有隔膜,顶端呈1~2次分枝,顶端密生小柄,大小为1452.5~3168.2微米×8.5~11.5微米。分生孢子椭圆形至圆形,单细胞,近无色,大小4.2~10.5微米×3.5~7.5微米。有时产生菌核,那灰霉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防治灰霉病,须认真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搞好生态、农业、化学等综合防治措施,注意肥料卫生,严防带菌肥料进入设施;施用的有机肥料,必须经过暑季覆盖塑料薄膜高温处理、充分腐熟,并用3000倍96%天达恶霉灵药液细致喷洒杀菌后,方可施用;注意肥料卫生,严防带菌肥料进入设施;施用的有机肥料,必须经过暑季覆盖塑料薄膜高温处理、充分腐熟,并用3000倍96%天达恶霉灵药液细致喷洒杀菌后,方可施用,大家知道草莓灰霉病能治好吗?
当然了,这种病害只要经过正确的用药和治理措施是可以治好的。此病主要危害草莓蕾、花、果实及花果梗。蕾及花发病时,初期在花萼上出现水浸状小点,后扩大成近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萼片干枯。病害扩展到子房和幼果上,导致幼果腐烂。病害侵染已着色浆果,初期病斑呈淡褐色水烫状,后形成淡褐色斑,以后迅速向果内扩展并长出灰白色毛状菌层,后变为灰色粉状霉,即分生孢子,最终整个果实软腐,脱落。空气干燥时病果呈干腐状。青果受害,如环境干燥,病果干腐呈褐色僵果。
草莓灰霉病病原为半知菌亚门葡萄孢属的灰霉菌,该菌腐生性强,寄主范围广,孢子细长。菌丝可在3~31℃范围内生成,20~25℃最适, 低温干旱影响孢子形成,后期菌丝体可生成扁平鼠粪状菌核。
18~20℃、高湿条件下该菌大量繁殖。始花期开始发病,浆果生长至成熟期盛发,近地面易发病,连阴天及多雨天容易爆发。病残物多的连作田、过量施用氮肥、栽培密度过大、田间积水、棚室内通风、湿度过大等情况发病较重。
通过本站小编的介绍,草莓灰霉病是能治好的,发现之后越早治疗越好,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灰霉病的知识,那就继续关注本网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库中的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