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稻飞虱的发生危害具有迁飞性、隐蔽性、暴发性、绝产性等特点,害虫一旦暴发后,常造成水稻“冒穿”、“穿顶”、“通火”等现象,直接导致水稻严重减产,甚至绝收,那么如何防治农作物虫害呢?物理机械防治虫害方法有多种,包括光学、电学、声学、力学、放射物理等各方面,不过农村普通的种植户,最适宜常采用的还是下面几种:器械捕杀,例如粘虫网、粘虫板等;诱杀,例如灯光、性诱剂等;阻隔,设置适当的障碍物,防治有害生物为害或蔓延;适时正确施药可以减少喷药次数,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率,提高病虫害防治的效率,并且还可以减少对天敌和有益微生物的伤害,维持生态平衡,下面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稻飞虱吧?
稻飞虱,属于同翅目(Homoptera)飞虱科(Delphacidae),俗称蠓子虫、火蠓虫、响虫。以刺吸植株汁液危害水稻等作物。我国为害水稻的飞虱主要有三种: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ath)) 和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én),其中以褐飞虱发生和为害最重,白背飞虱次之。
成、若虫刺吸水稻等寄主汁液,引起黄叶或枯死。 形态特征,长翅型雌虫体长3.3—3.8mm,短翅型体长2.4—2.6mm,浅黄褐色至灰褐色,头顶稍突出,长度略大于或等于两复眼之间的距离,额区具黑色纵沟2条,额侧脊呈弧形。前胸背板、触角浅黄色。小盾片中间黄白色至黄褐色,两侧各具半月形褐色条斑纹,中胸背板黑褐色,前翅较透明,中间生1褐翅斑。卵初产时乳白色略透明,后期变浅黄色,香蕉形,双行排成块。末龄若虫体长2.7mm,前翅芽较后翅芽长,若虫共5龄。白背飞虱耐寒力较褐飞虱强,越冬地区范围稍广,海南岛南部和云南最南部地区为终年繁殖区,越冬北界暖冬年份在北纬26℃左右。
以上是本站小编介绍的什么是稻飞虱的内容,一旦发现此种害虫一定要及时治理,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关于稻飞虱的内容,那就继续关注本网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库中的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