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是“世界关节炎日”。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关节炎发病率急剧增加。据了解,目前全世界骨关节炎患者有3.6亿人之多。55~60岁阶段,骨关节炎的发病率急剧增高;70岁老人的骨关节发病率达80%~90%,远超过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寒露时节,如何护好骨关节安度“多事之秋”呢?闵行区试点的“医联体关节炎管理模式”把社区居民请进宣教现场。
► 跳广场舞过度患上膝骨关节炎
60岁的孙姨退休以后,就成了公园里的广场舞常客,每天早晚都会去跳一个多小时广场舞。看着自己逐渐减轻的体重和微红的气色,孙阿姨对自己选择的这种运动方式颇为得意。可好景不长,她的膝关节就出了问题,经常肿胀、麻木甚至疼痛,遇到没电梯的时候,连上下楼都困难。最终被确诊患了膝骨关节炎。医生说是因关节退行性病变以及膝盖长期磨损导致的慢性劳损。
社区里类似孙姨这样的情况相当多。统计表明,膝关节疼痛、僵硬或者行走障碍已经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最主要的问题之一。
一项社区健康调查数据表明,目前,闵行区颛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辖颛桥社区,共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30609人,每年约有70万人次的门诊量,其中有很多骨关节炎患者。2016年,因膝关节疼痛、骨关节炎在闵行区颛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总人次为1.2万,潜在的膝骨关节炎患者达1.5万人。
► 认知度不高使得患者多吃苦头
“预防骨关节炎,关键在于合理运动。但现在很多退休老人喜欢跑步、登山等一些超负荷运动,由于患者对骨关节炎的认知不高,以及对基层社区医生骨关节炎的防治知识普及健康教育不够,且对骨关节炎的诊断治疗分期认识不足,导致越来越多的患者受到了肉体乃至精神上的痛苦。”颛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陈军香指出。
据悉,临床门诊中,仅有半数骨关节炎患者主动前去医院就诊,大多数患者往往等到疾病发展严重了才去就诊,患者从出现膝关节疼痛到确诊为骨关节炎的平均延误时间长达两年之久,91.6%的患者仅在出现膝痛时才进行随诊,患者的就医习惯和诊治仍不规范,导致疾病持续加重,大大增加了临床治疗和康复的难度。
► 医联体模式为关节炎分级诊疗
患者出现了关节炎症状,却一再强忍不去就医怎么办?
“这些问题在社区中更为普遍。为改善这一现状,我们通过颛桥社区医院‘骨关节炎小屋’完成初筛,帮助社区居民发现骨关节炎于早期。并积极引导优秀医疗资源下沉,在社区服务中心内开设骨关节炎专病门诊,由医联体内骨科专家以及社区基层医生联合出诊,对适于社区诊疗的,优先在社区内诊治,具有手术指征或者手术需求的患者,可以前往五院,享受优先就诊、优先拍片、优先手术的绿色通道服务。”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洪洋副院长介绍。
陈军香副主任表示:“目前,针对骨关节炎的防治,疾病发生前在社区有教育及预防措施,在发生后有医联体分级诊疗预案,形成了从疾病认知,到体检筛查、疾病诊断、治疗评估,再到分级诊疗的一个全程、连续、闭合和循环的关节炎慢病管理系统,为社区居民提供最优化的疾病防治策略和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广场舞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