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训练特征是什么
背越式跳高一般助跑步数为8—12步,前段跑直线,后段跑弧线,用离横杆较远的腿起跳。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训练特征是什么,欢迎参考阅读!
一、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优越性
跳高起跳是人体由水平位移变为向前上抛射位移阶段。判定起跳开始的两个标志是助跑起跳过程中身体重心由低向高开始转变的瞬间位置和垂直速度由小到大的转变时刻。研究表明,高水平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在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垂直支撑时刻身体重心位置最低,垂直速度值最小。高水平背越式跳高运动员从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垂直支撑开始到起跳腿蹬离地面结束,身体重心变化是一个由低向高不断加速上升的过程,垂直速度是一个不断变化增大的过程。背越式跳高起跳是从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垂直支撑开始到起跳腿蹬离地面结束,经历了两次支撑、两次摆动、和一次短暂腾空的“两步”中完成的,是两条腿共同参与完成的“双动力”起跳。在背越式跳高起跳过程中要重视摆动腿着地缓冲、支撑蹬伸、摆动对转变身体重心运动方向和垂直速度的加速获得的重要作用,要充分认识背越式跳高起跳是两条腿共同参与获得垂直速度和腾起初速度的。
背越式跳高的最大优越性是充分发挥人体潜能利用助跑速度提高起跳效果,其实质是快速弧线助跑起跳能经济实效地降低和升高身体重心,为身体重心运动方向提早转变和垂直速度提早累积增大创造了有利条件。加快弧线助跑速度有利于加大身体重心由低向高转变的速度和幅度,有利于垂直速度的"增大而获得更大的腾起初速度。
二、背越式跳高起跳训练特征
如何以速度为核心在快速助跑中跳得更高,如何提高起跳训练效果,是教练员、运动员关注的热点。在背越式跳高训练中紧紧抓住“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结合,四个平衡,五个途径,六个转化”能有效提高起跳训练效果。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在起跳训练中以速度为核心,以髋为中心、以摆动腿和起跳腿的支撑、摆动和摆动、支撑为基本点进行教学训练。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做到:“扒、蹬、送、摆、快”;起跳腿迈步出腿支撑时做到“低、平、快、准、稳”。
“三个结合”是在起跳训练中的蹬摆结合、跑跳结合、速度与幅度结合。蹬摆结合是起跳训练的难点,是起跳腿和摆动腿的蹬伸与摆动的协调配合,包括摆动腿支撑蹬摆、摆动腿支撑时的起跳腿与摆动腿的蹬摆,以及起跳腿支撑时的起跳腿与摆动腿的蹬摆。跑跳结合是助跑与起跳的有机结合,跑跳结合的难点是最后一步摆动腿支撑和起跳腿支撑蹬摆配合技术和能力,在快速助跑起跳中要做到“跑得快、撑得住、摆得快、跳得高、过得去”。速度与幅度结合是指起跳速度与起跳幅度的结合,要根据运动员不同时期的个人技术特点来掌握起跳速度和起跳幅度,少年时期以提高助跑起跳速度为主,青年时期保证助跑起跳速度不减的情况下增加起跳幅度,成年时期在不断提高助跑起跳速度的前提下不断增加起跳幅度,表现出最佳的起跳速度、幅度与个人技术特点。
“四个平衡”是指技术与力量的平衡、速度与力量的平衡、速度与节奏的平衡、技术与个人特点的平衡。技术与力量的平衡是指起跳技术与起跳力量的相适应,起跳技术包括摆动腿支撑、摆动技术和起跳腿摆动、支撑技术以及摆动腿和起跳腿的蹬摆配合技术,起跳力量包括摆动腿支撑摆动力量、起跳腿支撑蹬伸力量、摆臂和躯干力量。起跳技术要与起跳力量相适应,起跳力量训练时要根据起跳技术的需要进行针对性有效训练。速度与力量的平衡是起跳速度与起跳力量的相适应,起跳速度是核心,起跳力量是基础,起跳力量要适应起跳速度发展和需要进行训练。避免盲目发展力量忽视起跳速度的起跳力量训练。速度与节奏相平衡是助跑起跳的速度与节奏的相适应,助跑起跳的速度和节奏决定起跳效果,助跑起跳速度要体现节奏特点,助跑起跳节奏要有明显的加速特征,助跑起跳速度、节奏要与起跳技术、能力相适应。技术与个人特点相平衡是指助跑起跳技术与运动员个人的身体条件、素质条件以及技术风格相适应,不同的技术表现出不同的技术特点,避免盲目效仿他人的技术。
“五个途径”是在起跳过程中通过起跳速度和起跳幅度来获得垂直速度和腾起初速度的五个途径。
第五,适当减慢助跑起跳速度(延长起跳时间),大大提高起跳幅度。在获得腾起初速度的五个途径中加快助跑起跳速度,加大起跳幅度是最佳选择。 “六个转化”是在起跳力量、速度、技术训练中的转化进程,是指整体技术环节化、环节技术力量化、环节力量专项化、专项力量整合化、整合力量速度化、速度力量技术化。
综上所述,背越式跳高的最大优越性是弧线助跑起跳能经济实效地降低和升高身体重心,为身体重心运动方向提早转变和垂直速度提早累积增大创造有利条件。背越式跳高起跳是从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垂直支撑开始到起跳腿蹬离地面结束,经历了两次支撑、两次摆动、和一次短暂腾空的“两步”中完成的;是两条腿共同参与获得起跳垂直速度和腾起垂直速度的“双动力”起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