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药酒是中医治病和滋补的传统方法的结合体,药酒包含酒和药物的双重功效,其中中药能补虚扶正、调和气血、平衡人体阴阳,酒能行血脉、通经络,二者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另外,酒不仅有活血通淤的药用价值,且它的化学构成可以把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全部溶出,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药效。
饮用药酒祛病强身,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在先秦时期的医学代表巨著《黄帝内经》中,就有药酒在医学上运用的记载。东汉名医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野有用“红兰花酒”治疗妇女痛经的记录。而明朝医学家李时珍的医学名作《本草纲目》中,则有了69个药酒方。到了清朝康熙年间更出现了67味大组方的国宝级宫廷药酒“鸿茅药酒”,专供皇家使用。可见,经过几千年中华医学实践,证明药酒在对症治疗、保健强身上有着不可忽视的独特功效。
一般来讲,药酒主要适用于中老年人和体弱者。据介绍,药酒按其中所含的药材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动物药酒、植物药酒、动植物药酒,以及矿物类药酒。而按照药酒作用不同,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治疗性药酒,另一类是滋补性药酒。按照其组方的不同药酒又分为大方药酒和小方药酒。小方药酒只有几味药,十几味药,最多不过二三十种药,药力有限,对治单一病症,比如风湿酒、温胃酒、补肾酒等等,只是解决人体部分器官的“通”,功能比较单一。而大方药酒则包含了数十味中药,多味中药互为君臣、相互佐使,可以组成上百种药方,从而起到能够整体治疗、多种兼治的效果。比如67味大组方的“鸿茅药酒”的鸿茅药酒,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大方药酒,对于筋骨疼痛、肾亏肾虚、脾胃虚寒和气虚血亏等症状均有明显的疗效。
而对于中老年人更多地是在患风寒湿痹等病症的同时,往往还伴有筋骨疼痛、肾亏肾虚、脾胃虚寒和气虚血亏等多种病症,中医将这种情况叫“病机丛杂,多脏受累”。这种情况下就不能一病一药,采用单一药酒,而是要首选多病兼治的大方药酒。
关于这一点被誉为“医圣”的东汉名医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就有对于中医理论发展史影响甚大的“大方复治法”可以解释。简单说,就是“单方治单病,大方治多病,复治法治难病。”很多历史悠久、疗效显著的王牌中药,采取的都是大方复治,如35味的安宫牛黄丸,49味的大活络丹,50味的回天再造丸,67味的鸿茅药酒。“大方疗法”是中医综合治疗的最高境界。
可见对于中老年人面临的“病机丛杂,多脏受累”问题,选用一些小方药酒远不如采用大方药酒疗效更好。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融数方于一方,合数法于一法”的大方药酒,能够整体治疗、多种病症同时治疗,还可以达到治疗养生兼顾,最终能实现多病一药治,顽症从根治。
《证治准绳》:史国公药酒
【处方】虎胫骨(酒浸1日,焙干酥炙)62.5g炙鳖甲62.5g川牛膝62.5g枸杞子156g干茄根(蒸熟)250g当归62.5g萆薢62.5g防风62.5g秦艽62.5g松节62.5g蚕沙62.5g羌活62.5g无灰酒(优质黄酒)12000ml
【炮制】1.将上述药材装入绢袋内,放入干净的器皿中;
2.倒入黄酒浸泡,密封;
3.10日后开启,去掉药袋,过滤装瓶密封,在干燥阴凉处存放。
【功能主治】壮筋骨,祛风湿,舒筋活络。主治半身瘫痪、四肢顽麻、骨节酸痛、风寒湿痹等症。
【用法用量】随量服用,每日早晚2次,不可间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