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果是清明节的传统食物,艾在南方山区实在常见普通。“靠山吃山”,那么以艾为主要原料的清明果自然成了江南山区的特色风味了。下面就由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清明果的做法,大家一起去看看怎么做吧。
食材:
主料:米粉60g、糯米粉50g、艾叶150g
辅料:食用碱适量、咸馅料适量、甜馅料适量、油适量
做法:
1.把咸馅料切成丁调好味用油炒熟。
2.艾叶用热水焯, 压出苦汁, 放凉水冲洗。以上过程重复两遍。
3.加一点碱,沸水煮烂艾 。
4.连同汁倒入米粉里拌,拌匀。
5.加入糯米粉 。
6.再次揉匀。
7.揉成碧绿的面团(用湿巾覆盖)。
8.搓成条。
9.分成小团。
10.捏成形。圆的是甜馅,饺子形的是咸馅.我包的难免模样丑!把包好的清明果用旺火猛蒸6至8分钟即可。
烹饪小贴士:
1、蒸出的清明果稍微带点黄,婆婆估计是碱放多了.后来向有经验的人请教,竟是碱放少了,没有把艾叶中的绿叶素充分融解出来。最后我们商定总结经验,争取明年包出更好看更好吃的清明果。
2、糯米粉与早米粉的比例最好是5:6。揉好的面团要注意保湿保温.婆婆教我的办法是把装面团的盆端在热水上。
起源发展:
清明粿作为清明节的重要食俗与节日本身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清明粿最初是寒食节的食俗,后因清明节与寒食节的发展,被赋予了清明节。从文献资料记载来看,最初的寒食节食俗只是最普通的麦粥,后来才慢慢多样化,青团的历史记载仅以现有材料来看,可以追溯南朝梁代。
清明粿以鼠麴草和米粉作为原料的`清明果,目的是“以压时气”,解决历史上东晋后由北方迁徙而来至今江浙沪闽一带沿海气候湿热地区移民们水土不服和痢疾的问题。
清明粿到了明清开始流行于江苏、浙江、上海,也是福建、广东、江西、安徽及其他南方部分地区的传统小吃,一般在清明前后制作食用。现代更多的是应令尝鲜,清明粿的祭祖功能逐渐的淡薄,而更多的被人们用来当春天的时令点心来食用,也可以馈赠或款待亲友。
食材价值:
清明粿多用艾草或鼠麴草做成:
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艾草特殊的气味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作用。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20-21]
鼠麴草性平和,有化痰、止咳、降压、去风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