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
立秋将至,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
“秋”意味着暑去凉来。从立秋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便会由最热,逐渐下降。
那么,立秋时节,人们应该如何养生呢?
立秋将至,忌食二瓜,多吃三宝,做到四防,为过冬打好基础
立秋将至,忌食二瓜
1、西瓜
俗话说,秋瓜坏肚。也有说法指出,立秋后的西瓜最好不吃。
相关专家表示,西瓜属寒性。立秋将至,气温逐渐降低,胃肠道对寒凉食物的适应力会有所下降。
此时吃过多西瓜,会刺激肠胃功能,易引起腹痛腹泻。
所以,建议根据气温的高低,和各人的体质,选择少吃,或是不吃。
2、丝瓜
老一辈人有讲,立秋后不能吃丝瓜。
这是因为,立秋后的丝瓜开始变老,丝瓜老后纤维化,称丝瓜络。丝瓜络本身可以吃,但是老丝瓜既硬又厚。
口感不好,也咀嚼不动,所以就没人吃了。
立秋将至,多吃三宝
1、莲藕
俗话说,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
在秋令时节,是吃莲藕的最佳时节。
立秋吃些藕,能起到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更是补养脾胃的好食材。
在莲藕的选择方面,尽量不要选择纯白色的,因为可能是被处理过的;最好选择米黄色的莲藕食用。
2、龙眼
龙眼,又叫福圆,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立秋吃福圆的习惯。
立秋将至,吃些龙眼进补,是非常有益的。
可以缓解大脑疲劳,起到提高精神状态的作用,还能有效缓解秋乏的症状。
3、秋梨
《本草纲目》记载:梨可“润肺良心、消痰降火”。
梨,肉脆多汁,酸甜可口,可清热解毒,润肺生津,缓解秋燥,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
如果平时,嗓子不太好的人,可以多吃些秋梨,对嗓子大有益处。
立秋将至,做到四防,为过冬打好基础!
一防:秋燥
立秋将至,空气的湿度逐渐减少,皮肤、鼻、咽容易感觉干燥。
很多人,会在此时出现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症状,这些现象,就是典型的“秋燥”。
建议:
1、吃黄色
立秋将至,可以多吃一些黄色的蔬果。
黄色蔬果,可缓秋燥,其中部分蔬果含水量高达90%,是补水大户。
胡萝卜、芒果等黄色蔬果,还富含β胡萝卜素,有助于维持皮肤、嘴唇和咽喉上皮细胞完整性,从而缓解秋燥。
2、喝茶水
想要预防秋燥,清除火气,最简单的办法自然是补水,尤其是清热去火的茶水最为适宜。
谷谷丁菊花茶:谷谷丁、菊花、金银花、桂花,搭配而成。可清火润燥,缓解秋燥引起的咽喉不适等症。
谷谷丁,有“天然抗生素”之称,被中药界誉为清热解毒的“八大金刚之一”。有清热、解毒、利尿之效。
用其泡水喝,可泻火除湿,降秋燥、去秋火等。可泻火除湿,改善湿热所导致的恶心、舌苔发黄等。
菊花能够疏风,常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温邪犯肺,发热、头痛、咳嗽等症。
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化瘀的功效,桂花有润燥作用,对皮肤干裂、声音沙哑、口腔炎等有一定疗效。
桂花,性质温和,拥有独特的花香,可舒缓情绪,消除沮丧、缓和压力,帮助身体对抗秋燥。
二防:感冒
有关数据指出,立秋将至,是感冒的高发期。
虽然进入了秋季,但高温仍在,不论大人或是孩子,依然喜欢吃冷饮,喝冰水,吹空调。
这样一冷一热,便会增加感冒发烧的几率。
建议:
1、加强锻炼
中医讲,久坐伤肉,久卧伤气。
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总是坐着,躺着,不锻炼,会导致昏沉,萎靡不振。
久而久之身体的免疫力就会下降,抵抗外界病毒和细菌的能力减弱,进而导致感冒频发。
所以,想要预防感冒,增强免疫力,就要坚持锻炼身体。
2、按摩鼻子
研究显示,有约50%的感冒,是由鼻病毒引起的。
由于鼻咽部是最初感染的部位,所以,日常多按摩鼻子两侧,能够有效预防感冒的发生。
三防:风湿
不少中年人最近常觉得关节疼。为什么夏天对着空调吹一点事儿都没有,而夏天一过,这电风扇就能把骨头吹疼?
进入立秋之后,很多人会觉得关节酸胀、疼痛,最终引发风湿疾病。
这是因为,在夏季人体出汗多,肌肉毛孔疏松,吹空调时间过长,寒气都集中在腿上;
秋天一到,不通则痛,就会出现关节肿胀、疼痛的症状,严重者连走路都会觉得不舒服。
建议:
1、热水泡脚
经常用热水泡脚,可促进足部,和腿部的血液循环。
对预防和缓解关节炎、风湿病有很大的好处。
注意泡脚水温在38℃左右,时间保持在30分钟左右即可。
2、注意保暖
立秋将至,天气转凉。人们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关节处更要注意保暖。
不穿湿衣、湿鞋、湿袜等,更不要贪凉,暴饮冷饮等。
四防:脾胃病
立秋将至,热度尚未褪去,雨水较多,湿热交蒸,合而为湿热邪气。
而众所周知,脾伤于湿,很多人便会在此时,出现饮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等症。
所以,立秋将至,更要养护脾胃,助力身体健康。
建议:
1、生活规律
都市人的常态:三餐不规律,熬夜,通宵,晚睡晚起等等。
其实,胃是一个严格遵守“时间表”的器官。这样毫无规律的生活习惯,会慢慢损伤脾胃的健康!
所以,想要脾胃健康,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要做到作息规律,生活规律。
2、按揉穴位
中脘穴:中脘,是胃的募穴,能够调动胃经的元气。
位置: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方法:用拇指分别对此穴进行按揉,同时缓慢地进行腹式呼吸。
作用:调理脾胃,辅助消化等。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