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现在生活习惯和环境的改变,导致很多女孩年纪轻轻就有了黄褐斑、游泳圈、熊猫眼、老寒腿……有的还有严重的痛经、失眠等症状。
你是不是也受到了这些问题的困扰呢?这些看起来不是什么大毛病,可是却预示着你的身体出现了问题,而这一切病症的罪魁祸首仅仅是一个字——“寒”。
寒性体质是怎样形成的?
有读者问: 最近总是容易水肿,还时常手脚冰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几乎所有的中医对患者都会提到:注意不要受寒、不要吃冷的食物,即使必须用寒凉之药也会配上几味温性的药来中和一下。
这是什么道理呢?其实中医注重这些都是为了保护人的阳气。
体质之寒是由于先天的禀赋与后天的调养来共同决定的。
若是父亲精气清冷,母亲血气不足,自然生下来的后代禀赋弱而偏寒。
若是先天身体不差,但是后天不加重视,也会把一副好牌给打糟,硬生生地把自己的体质弄成寒性体质。比如长期的贪凉,过度的饮冷,伤了脾阳之气。而脾胃是后天之本,慢慢地由脾到肺再到肾,消磨肾中的阳气,就生生把身体搞坏了。
另外,寒性体质的产生也跟不适当的药物使用有关系,最显然的就是抗生素的大量不合理使用。
寒性体质之人,自然脏腑的阳气较弱,形成阳虚体质。而且寒性体质更容易沾染湿气,从而形成寒湿。
那么寒性体质有哪些表现呢?
一般寒性体质的人外在的表现多是虚胖、面色白、动作迟缓、平时畏寒喜暖、经常手足冰凉、大便不成形、小便频繁等。
体寒是百病之源,而由于女性特殊的生理结构和社会分工,导致比男性更容易受到“体寒”的青睐。
人的身体想要正常工作必须在正常的体温下才行,所以自古以来,中医的治疗和调养首先遵循的主旨就是“暖”。
对于女人来说,“暖”就是阳气充足,不怕冷;血液畅通,不瘀滞;生命力旺盛,不早衰。只有身体暖起来,疾病才会远离。
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寒性体质呢?
一般寒性体质的人外在的表现多是虚胖、面色白、动作迟缓、平时畏寒喜暖、经常手足冰凉、大便经常不成形、小便频繁等。
对于女性而言,如果平时气色很差、小腹经常疼痛,喜暖、有冰凉的感觉,痛经、白带多并且稀还有一股腥味,经期时常退后、量少、颜色偏暗,舌头边缘有齿痕、舌苔发白等。
如果这些症状有十之八九的话,那么你是寒性体质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
调理寒性体质的第一食疗方,一个吃,一个贴
有读者问: 以前没有注意保养,已经是寒性体质了,有什么好办法改善吗?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除了要摆脱以前错误的生活方式外,食疗是一个既能驱寒又能长期食用逐渐改善体质的好方法。而对付寒性体质的第一方便是传承两千多年的
当归生姜羊肉汤
当归生姜羊肉汤是东汉张仲景所创制,记载于中医四大经典的《金匮要略》, 也是传统中医中食疗第一方。这个方子不仅能驱寒,而且还能补虚,治疗虚劳不足,是一个驱邪与补养双管齐下的好方子。
《金匮要略》中原方的用量是羊肉500 克,当归45 克,生姜45克。有些人嫌当归味道太浓,适当少放一点也无所谓,只要口味合适就可以。
注意:大多数人都可食用,尤其是年老体弱者。但阴虚燥热、发热、上火、咽喉疼痛的人忌用。
这是用来吃的食疗方,那用来贴的呢?这就是当代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推荐的一个道家小偏方,出处是《我说参同契》第54讲,大家可以去网上查阅,原文如下:
花椒六七颗,干桂圆肉一颗,加一点艾绒一同打烂,晚上睡觉的时候,挑一点点,放在肚脐里就行了。你不要小看我们的肚脐,肚脐会吸收的。
这是一个专门补阳虚怕冷,肠胃虚寒的方子。祛寒祛湿补阳,寒去阳来,体质自然变暖,暖养可得健康。
其实在原理上,南师的方子与当归生姜羊肉汤有异曲同工之妙,除了当归是补气血的,生姜和羊肉都是热性的。而南师的方子,花椒和桂圆以及艾绒,都是热性,花椒不用说了,桂圆吃多了上火,而艾绒呢,咱们平时艾灸用的艾条里,就是艾绒。
但这个方子不是吃,而是贴肚脐,肚脐又叫神阙穴,是养生第一大穴,婴儿在娘胎里就是靠脐带吸收营养的。热性药性被肚脐吸收后,疏散到五脏六腑,寒湿自然就减退了。贴上后睡觉,肚脐周围暖暖的,非常舒服,同时调理身体,实在是一举两得。
注意:大家要记住,最好睡觉前贴,早上揭掉,不然容易引起上火。如果有上火现象,大家可以同时贴脚底的涌泉穴,引火下行,同时排湿气。
这个方子其实比当归生姜羊肉汤方便,羊肉汤常常炖的话有点麻烦,而且天天喝也受不了。但南师贴肚脐这个方子,做一次多做些,可长期用,但用上两周后最好隔一周再用,以免上火。
制作时:先将七颗花椒捣碎成末,越碎越好,再取一颗桂圆,去壳与核,放进去与花椒一起捣。至两者充分融合为止,最后取少许艾绒(药店买得到,也可以自己买艾叶搓),量刚好使三者捣融合后,即不干而又略湿润,并且比较软。
寒性体质,阳虚怕冷的朋友,建议一定试试。这个方子很多人验证过,多数人都有效,但不保证百分百,毕竟每个人具体情况不同。
大家可以在家自己做,材料一定要买好的,一次多做点,多用一段时间。如果嫌麻烦的,大家也可以在网上买成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