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每个季节甚至每个节气都有对应的养生建议,大到天气,小到体质都有详细的养生建议,这归功于我们中国的宝库---中医!提到食疗养生,不得不说的就是中医食养理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但是,五谷、五果、五畜、五菜指的都是什么呢?他们又有什么功效呢?一起来看一下吧~
现代营养学认为,只有全面而合理的膳食营养,即平衡饮食,才能维持人体的健康。在世界饮食科学史上,最早提平衡饮食观点的是中国。成书于2400多年前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素问》已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及“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的记载。
五谷为养
“五谷为养”是指黍、秫、菽、麦,稻等谷物和豆类作为养育人体之主食。黍、秫、麦、稻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菽则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等。谷物和豆类同食,可以大大提高营养价值。到如今,所谓的“五谷”应该是粮食作物的统称。小米、大米、高粱、小麦、豆类为其中代表的性的作物。
五谷杂粮除了是中国人的主食、果腹的良伴、活力的主要来源外,对人体也有许多益处。在中国居民膳食结构金字塔食物结构图中,面包、谷类、米和面食占了食物比例的 50%~60%。五谷杂粮中的营养素非常丰富,其中的纤维素与矿物质是普通白米的数倍,而包含的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 等和钙、钾、铁、锌等微量元素,更是丰富的宝藏。
五果为助
《内经》所倡导的饮食原则中有“五果为助”,所述五果实指枣、李、杏、栗、桃,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五味入五脏,以助脏器。现代五果泛指鲜果、干果和坚果类食物。水果中的淀粉、蛋白质的含量虽不及谷类、豆类,但有丰富的糊精、单糖,以及柠檬酸、苹果酸等有机酸,这些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大有益处。有研究表明,在盛产柑橘等水果的地区,以及多食柑橘的人群中,胃癌、食管癌等的发病率较低。
1、枣:可滋补身体,补充元气。还有调和五脏的作用;调和阴阳,生津液。枣可以抗过敏,益智健脑,防治高血压,还有防癌抗癌的功效。
2、桃:桃对皮肤有好处,可以养颜,桃被誉为“肺之果”,因此,肺病患者宜食。
3、杏:可以开胃健脾,促进消化,止渴生津。被称为“心之果”,有心病者宜食用。杏营养丰富,富合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对身体有一定的滋补作用。同时杏对肺结核等症也有辅助疗效。杏仁还可以预防癌症。但杏有微毒,不宜多吃。
4、栗:可以滋补身体,补充元气,吃生栗子,可以治疗腰腿不灵活;绞碎外敷,可以治疗肌肉瘀血、肿痛。栗子营养丰富,有“干果之王”的美称;栗子中的有效成分能防治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骨质疏松症等病。是抗衰老、延年益寿的滋补佳品。常吃栗子对治疗口腔溃疡有益。栗子还可以与人参相媲美,在国外有“人参果”之美誉。此外,栗子对辅助治疗肾虚有益,故又称为“肾之果”,特别是老年肾虚者更为适宜,经常食用能强身健体。
5、李子:清热,生津,利水,健胃。治虚劳骨蒸,消渴,腹水,小便不利。
五畜为益
五畜为益指牛、犬、羊、猪、鸡等禽畜肉食,对人体有补益作用,能增补五谷主食营养之不足,是平衡饮食食谱的主要辅食。动物性食物多为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而且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是人体正常生理代谢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的重要营养物质。
五畜之肉的四性以阴阳五行属性和五味功效归类,可知牛肉性温、鸡肉性微温、犬肉性温、羊肉性大热、猪肉性微寒。
以食物的五味为中介,以五行母子相生为次第,可以判断犬肉入肝养肝,可补心,羊肉入心养心可补脾,牛肉可入脾养脾可补肺,鸡肉入肺养肺可补肾,猪肉入肾养肾可补肝。
五菜为充
五菜为充则指葵、韭、薤、藿、葱等蔬菜。应该说这几种蔬菜除了葵菜其他的几种气味是比较大的,而它们对应各个脏腑,通过其酸苦甘辛咸的性味来调节脏腑的气机。各种蔬菜均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纤维素等营养物质,有增食欲、充饥腹、助消化、补营养、防便秘、降血脂、降血糖、防肠癌等作用,故对人体的健康十分有益。
写在最后:“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要告诉我们的意思就是养生需要做到:
1、主副要平衡。如今人们餐桌上副食的比例大大增加,人们的饭量却越来越少,如果主食摄入太少,就不能为身体提供足够的热量;而副食太少则会造成某些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因此,主食和副食比例适当才是平衡营养的重要前提。
2、荤素要平衡。科学的饮食结构应该是以素食为主的混合组合,完全素食很难满足人体对营养的全面需要,但过多食用动物性食物则是引发文明病的主因。一天的膳食中,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植物中的纤维素可降低消化系统的患病率,这种荤少素多的食品结构能够平衡人体营养。
3、多吃膳食纤维食物。膳食纤维被称为第七大营养素。膳食纤维对人体的作用包括通便、降血脂和降血糖等。膳食纤维不足可导致肥胖、糖尿病、动脉硬化、冠心病、便秘等。富有膳食纤维食物主要为植物性食品,如谷类食物中像麦麸、米糠、玉米、红薯等,蔬菜食物像芹菜、青菜、荠菜、菠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