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气温日渐回升,人们在享受温暖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温暖带来的“副作用”——食物变质。
所谓食物变质,也就是食物的理化性质发生变化,失去原有的色香味,营养价值降低甚至完全失去营养价值的过程。各类食物都可能发生变质,比如禽畜肉、鱼虾、蛋类的腐败,粮食的霉变,蔬菜水果的腐烂,油脂的酸败等。
引起食物变质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的作用,包括细菌和真菌,它们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营养成分,产生多种小分子腐败产物,使食物的外观和气味发生改变,并且导致食物的营养价值降低。
在食物变质的过程中,食物中的酶起到了“助攻”作用。新鲜的肉类、鱼类、粮食、蔬菜、水果中含有某些酶类,能引起食物成分的分解,从而加速变质过程。
微生物的生长和酶的作用都与温度密切相关。随着天气回暖,微生物逐渐活跃起来,酶的活性也随之增强,食物就容易发生变质。
各类食物都可能发生变质,但营养丰富的食物往往更受微生物欢迎,也就更容易发生变质,比如鱼类和肉类等。
食物的含水量直接影响微生物的生存,水分含量越低,微生物越难生长和繁殖。同样是牛肉,新鲜的容易腐败变质,而风干的则能储存很长时间。
食物含盐量和含糖量高低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高盐或高糖的食物能产生很大的渗透压,微生物难以生存,也就不容易发生变质。
酸碱度也影响食物变质过程,过酸或过碱的食物都不利于微生物生长。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用“一看二闻”的方法辨别家里的食物有没有变质。
看。食物变质后,外观上往往会发生变化,比如颜色改变,失去光泽,出现霉斑、拉丝,固态食物的组织变软、变黏,液态食物出现浑浊、沉淀、表面浮膜等现象。
闻。变质的食物通常会产生各种不愉快的气味,比如肉类、鱼虾、蛋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变质后会产生腐臭味,食用油及油脂含量高的食物变质后会产生“哈喇味”,粮食、蔬菜、水果等碳水化合物含量丰富的食物变质时会产生酸味或馊味,粮食霉变时产生霉味。气味是比较敏感的指标,通过闻气味往往能及时判断出食物的轻微变质。
对于变质的食物,应准确判断,小心处理!某些轻微变质的食物经过恰当处理尚可以食用,比如轻度腐败的肉类、鱼类等,通过加热煮沸等手段能去除不良气味;轻微变质的蔬菜、水果等可经过挑拣清理后食用。严重变质的食物应当毫不犹豫地扔掉,以免造成食物中毒。
既然食物变质主要是微生物作祟,那变质的食物通过加热把微生物杀灭后是否就安全了呢?
答案是NO!在微生物作用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发生分解,产生出多种对健康有害的腐败产物,有些即使加热也不能去除。更重要的是,某些微生物,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黄曲霉等能产生耐热的毒素,食用后可引起中毒,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黄曲霉毒素还具有致癌性。
作者介绍:马冠生,博士,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协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从事营养与健康研究27年。现任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妇女儿童问题专家,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家委员会委员,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试点项目专家组组长,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2013第六届中国健康年度总评榜健康传播风尚人物,2012年获首届科学传播人颁奖盛典授予的“科学传播年度人物”奖,人民日报健康时报社“健康中国2012·十大年度人物奖”,中国营养学会2008年至2010年度营养科普工作个人一等奖。
搜索微信公众号:guansheng_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