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脏,似乎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总是马桶,而很多文章为了突出某个东西的脏,也总是拿马桶作对比,比如这样:
它比马桶还脏,惨不忍睹!你却天天抱着吃饭
家里这两个地方比马桶还脏100倍,90%的人从来不清洁!太恐怖了
央视曝光:比马桶还脏,却天天抱着它吃饭睡觉,对自己很不负责……
马桶表示很委屈,怎么啥都来和我比脏呀?
一、“脏”到底是个啥?
怎么样算是“脏”?怎么样算是“不脏”?“脏”到底是个啥?
有点晕?听上去是个哲学问题!为了使这个问题清晰易懂,叔公试着举个例子:
比如说,你排泄出来的“粑粑”,来,上个图~
上错了,这是巧克力,当然叔公是故意的,不然这篇文章还怎么看?
接着说,对于“粑粑”,相信大家都认为它是脏的(你要觉得不是,那就当叔公没说)。
面对“粑粑”,你是如何认定它是脏的,大概是这样一个过程:
眼:长得好丑!
鼻:闻着好臭!
耳:过,我没啥感觉!相信上两位的判断!
手:黏糊糊,不舒服,好像不好清理!
嘴:不好吃……
眼、鼻、手:“吃不得啊!!!”
嘴:骗你们的,我没吃。
好吧,大概是这么一个过程,于是大脑认定:这是脏的!
同理,变质的饭菜、泥土、灰尘、皮屑……我们都觉得是脏的,被它们黏附的东西也是脏的。
因为我们认定为脏的物质作用于人体后往往会对人体产生害处,所以从趋利避害的角度,我们产生了“脏”这种模模糊糊的概念。
这种概念毕竟是主观的,如果是依据这种方式来判断,那我们就没有探讨的必要了。
所以我们尝试把“脏”的概念量化,也就是对一个东西上的有害物质或微生物进行统计,来定义一个它是不是“脏”的。
当然这种方式会和你的主观判断产生矛盾,我们再举个例子,嗯,还是“粑粑”~
假设把一坨新鲜出…出…肛的“粑粑”,在专业环境下进行全方位彻底地消毒。
直到糊到你伤口上也不会感染(为什么要这么做?),嗯,它就是干净的。
你表示反对,因为它该臭还是臭,外形也不会变可爱,但是,反对无效。
二、马桶脏?其实是冤枉!
基于对“粑粑”脏的集体共识,作为“粑粑”的中转站,马桶也被打上了“脏”的标签!
于是叔公尝试通过我们第一条达成的共识,来还原马桶脏与否的真相!
话题不由自主又拉回到“粑粑”身上,正常的粑粑含有6-10.5%的细菌,笼统分为有益菌和有害菌,有益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
有害菌有很多,如威尔斯菌、梭状芽孢杆菌、葡萄球菌、绿脓菌……至于大肠杆菌也暂时划分到有害菌一类。
还有可能有少量真菌、寄生虫、虫卵等。
基于大肠中百万亿的细菌数量,所以随着你的粪便而排出的细菌数是十分可观的。
不过马桶不是粪便储存装置,随着哗啦啦的流水,99.9%的细菌都和粪便一起被冲走了。
而马桶圈则是相对容易残留细菌的地方,但相比较于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其他物品:
如门把手、牙刷、手机、鼠标、键盘……有害菌的含量并不见得更多,甚至更少!
更何况,基于马桶的特殊性 ,大部分人对于马桶的清洁频次会更高。
得出结论了吗?马桶并非人们人们想象中的那么脏,当然这也和个人卫生习惯有很大关系,不过这就不在叔公的讨论范围了!
三、被忽视的“脏”,正侵蚀你的皮肤!
对于马桶的“脏”,即便没有经过科学的论证,人们却理所当然的认为。
然而下面两个物品的“脏”,很多人都忽视了。
1.鞋袜:
很多人将它归咎于“汗脚”,但其实,脚上的汗液和身体其他部位的汗液味道是一样的,并不会产生秽臭。
而难闻的脚臭是汗液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形成的。
所以,有脚臭,先不说你有没有感染真菌,至少“鞋-袜-脚”这个系统里面肯定有大量微生物。
而引起手足菌(脚气)、甲菌(灰指甲)的真菌就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
人体的足部汗腺又是最发达的,这么看,鞋袜是真菌聚集的重灾区。
很多人重视洗脚,但是却忽视了鞋袜的轮换和清洁,叔公接触的足菌感染者中甚至有一个星期不换袜子、几个月不换鞋子的。
对于这种,叔公除了用烟杆子猛敲他的头以外还能做什么呢?
2.毛巾:
叔公之前的文章写过,不推荐用毛巾揉搓洗脸。
然而现实是大部分人不仅用毛巾洗脸,也用毛巾搓背以及身体其他部位,叔公甚至遇到过洗脸和擦脚共用一块毛巾的……
这就坏事了,手足菌不仅仅只是侵蚀手足,它们也会迁移到你身体的各个部位。
引用之前文章的数据:
80%的人更换毛巾的频率在三个月以上,而这其中94%的人没有对毛巾进行消毒的习惯。
想象一下数百万细菌、真菌在你脸上、身体上摩擦的画面~
如果忽视了鞋袜和毛巾的清洁,那么,它们绝对比马桶脏得多。
长久以往,手足菌会渐渐侵蚀你的皮甲,到时候可别哭着来找叔公求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