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产地
生于山坡、路旁,或阴湿处。分布东北、内蒙古、河北、河南、山西、山东、江苏、福建等地。
别名小鬼叉子、鬼针草,山黄连、土黄连、不怕日草,鬼疙草,刺针草。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茎无毛或疏被柔毛。叶对生,长6-10厘米,二至三回羽状分裂,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宽约2毫米,上面被柔毛,下面无毛或沿叶脉疏被柔毛,上部叶互生,叶柄长2-3厘米;二回或一回羽状分裂。头状花序单生茎枝端,具长梗,高0.7-1厘米;总苞筒状,基部被柔毛,外层总苞片4-5,草质,线状披针形,长约5毫米,内层常1枚,托片状。无舌状花,盘花两性,6-12,花冠筒状,冠檐4齿裂。瘦果线形,稍具4棱,长1.3-1.6厘米,两端渐窄,有小刚毛,顶端芒刺2,有倒刺毛。
性味功效
《全国中草药汇编》
甘、微苦,凉。
清热解毒,利湿消肿,祛瘀活血。用于急性扁桃体炎,齿龈炎,支气管炎,肠炎,尿道炎,浮肿;外用治带状疱疹,跌打损伤。
《中药大辞典》
甘微苦,凉,无毒。
清热解毒,活血去瘀。治感冒发热,喉痛,肠炎腹泻,阑尾炎,跌打损伤,痈疽热疖。
《中华本草》
味微苦;微辛;性凉
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活血止血。主痢疾;泄泻浮肿;咳嗽;哮喘;扁桃体炎;咳血;尿血;痈疖肿毒;带状疱疹;跌打肿痛;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运用】
①治鼻窦炎:
鬼针草、白芷、天麻、猪脑髓,水煎服。
②治跌打损伤:
③治阑尾炎:
④治咽喉痛:
⑤治毒蛇吱伤:
小花鬼针草三两,水煎服。外用小花鬼针草、犁头草各二两,捣敷伤处。
⑥治热疖屡发不愈:
鲜山黄连每次一至一两半,水煎服。
⑦治小便疼痛:
鲜山黄连每次一至二两,酌加冰糖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