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我就想反问,为什么中医的科学性,要用你们西医来衡量、评价呢?
我现在讲个故事,很说明问题。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患者,姓徐,年24岁。
这个人素来体弱,经常反复地伤风咳嗽,身体不太好。后来,医院给她诊断,说是有肺病,用了不少西药,效果一般。出院以后,西医嘱咐,这段时间一定要好好卧床休息,喝一点炖鸡汤,吃一点鸡肉,增补营养,提高免疫力
好吧。这个人回头就喝鸡汤、吃鸡肉了。
结果这一喝,坏了!整个人在饭后就恶寒发热、浑身酸痛不已,而且头痛得厉害,两耳边有轰鸣之声,咽喉部位仿佛有气儿在往上冲,咳呛难以平息。
这到底是怎么了?怎么喝了一碗鸡汤就成这样了?
患者家属急忙请医生,找了一位临床大家。这个人姓李,出生在湖北,行医于湖南,30年前就去世了,是我国当代对李东垣脾胃学说继承得较好的中医老前辈。
李师来了以后,刻诊见脉象浮数,舌干苔白,而且患者声音干哑、嗓子又燥又痒,鼻涕流下来,鼻塞,于是不多时就写了一张配伍:南沙参10克,玉竹10克,枇杷叶10克,贝母7克,杏仁7克,牛蒡子7克,霜桑叶7克,前胡5克,紫菀5克,荆芥穗5克,甘草3克。
结果,三剂之后,诸证息平。患者之前咳嗽的症状也好了,宛如常人。
问题解决以后,患者家属就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师解释,主要问题就是在伤风未解的时候,误进荤腥。
什么意思啊?
其实,从中医角度看,这个女患者是不应该进食鸡汤鸡肉的。这是犯了大忌的。为什么?你看她,她反复感冒,咳嗽不已,这其实就是风邪未解。西医诊断为肺病自然也有根据,但和中医的认识当有很大不同。这个风邪未解的情况,持续久了,就化为内伤。一方面影响肺气的宣发,一方面影响脾胃的升降。恰好在这个时候,她吃了荤腥。结果物滞于脾胃,不但影响了气机升降、肺气的宣发,更容易化热。这个时候,侵入人体之风邪就来了机会了,得脾胃之热势,借升降之废用,使得肺失清肃、风阳上遏。
风邪滞留一身经脉,伤营卫之气,所以她恶寒、怕风、发热,一身尽痛,风阳上扰,所以头痛、耳鸣。肺失宣降,所以气冲咽喉、咳呛无宁日。声音嘶哑、咽喉干燥,舌头少津,这都是阴虚有热的表现了。
这个时候,李师用的配伍就很科学。沙参和玉竹滋阴。其余的则是疏风、清热、下气、化痰、止咳、宣肺之品。就配伍意义来看,是一点都不复杂的。
这个小医案,是我师父当年特意让我学习、揣摩的。我还记得我师父当时的表情。他十分得意地,用手拍着纸张,一边说道:“好,好,这个事儿西医就不理解了”。
我觉得师父说得对。很多西医可能不理解,为什么患者在伤风未解的时候,不要吃荤腥。用中医的视角看,其实就是为了避免风邪不解、早进荤腥,使得病情变得复杂的问题。中医把这个问题看得很整体,放在身体脏腑、病因病机相互转变、相互联系的大环境中去思考。中医的科学性,在这个时候,用西医的理论思路来看,似乎就没法评价,也不好理解。
我写这个小医案,小故事,并不是想强调,中医就比西医强。中医不如西医的地方有很多。我只是鼓励爱好中医、学习中医的读者朋友,应该对我们祖国传统医学文化有信心、有信仰。请你相信,积淀了几千年之久的传统中医学,它是光明正大的存在,而非旁门左道。
全文完。欢迎关注“微门诊”,文君然每天和你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