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日常护理七招 帮助减少脱发

  在医院皮肤科,时常会看到有病人焦虑地询问:“医生,我最近脱发十分厉害,我都快要秃了,快救救我!”“你脱发厉害到什么程度啊?每天掉多少根?”“枕头上、地上、厕所下水口都是我的头发,一堆堆的,好可怕。”“你头发这么长,掉几根都可以堆成一坨了,你有没有数过大概一天掉了多少根?”“大概20~30根吧!”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已有超过2.5亿人正饱受脱发的困扰,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脱发。其中,大批90后甚至00后也已经加入脱发的行列中。但是怎么样的脱发才会真正使人头秃呢?且听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皮肤科潘慧宜副主任中医师给大家详细讲解。

  每日掉50~100根头发属正常

  潘慧宜介绍,脱发,指头发脱落的现象,大多是正常的新陈代谢,生活中每个人都会脱发脱发分为两种类型。

  生理性脱发头发的生长有周期性,一般分为生长期、退行期和休止期。生长期较长,平均为2~6年,退行期为数周,而休止期约4个月。头发生长速度每天约0.27~0.4mm,正常头发有10万根以上,其中90%处于生长期。正常人每日可脱落50~100根头发,同时也会有相等发量再生,所以不必过于焦虑。

  病理性脱发:如果一天掉头发超过100根,且持续2个月或3个月以上,或者看到发际线整体上移、额角发际线M型上移,或者头发明显变稀(以头顶为主)等,这就需要注意了。潘慧宜提醒,带有发根的,也就是头发一端可以看到或摸到白色小凸起的才算作脱发

  导致病理性脱发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遗传的因素、雄激素分泌异常、精神压力、分娩产后、吸烟、高脂血症、过量饮酒、体重增加、血清铁蛋白降低、甲状腺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贫血和头皮局部的病变等。病理性脱发的表现也有多种,有局限性斑状的脱发,头顶弥漫性的脱发,前发际线后移的脱发,疤痕性的脱发等。

  “拉发试验”简易检查脱发

  潘慧宜介绍,拉发实验可以帮助检查脱发是否正常。方法:用拇指和食指捏住一簇头发(约40~60根),然后快速、轻柔地从近端向远端拉动毛发。若一次性拉出超过6~10根毛发,则拉发试验为阳性。

  需要注意的是,拉发试验并不适用于所有脱发类型,如斑秃多为阳性,脂溢性脱发多为阴性。如果测试者在检查当天刚用完洗发水洗头或大力梳头,可能会出现拉发试验假阴性,而如果测试者已经几天没有使用洗发水洗头或梳头,则可能出现假阳性结果。

  七招帮助减少脱发

  临床上,针对不同的脱发类型,有对应不同的治疗手段,中医的分型也会有不同。潘慧宜提醒,当发现真正存在脱发问题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对症下药,听从医生嘱咐,放松心情,配合治疗。日常护理时以下七招可以帮助减少脱发

  1.注意洗发频率:一般一周洗发2~3次,夏季可适当增加次数,太频繁洗头会破坏头皮的调节功能;洗发的同时最好用指腹按摩头皮,既能保持头皮清洁,又能帮助头皮活血。此外,还需注意洗发用品的选择,不用脱脂性强或碱性洗发剂,这容易使头发干燥。

  2.尽量避免使用塑料梳子:塑料梳子易产生静电,会给头发和头皮带来不良刺激,最好选用木梳或牛骨梳,既能去除头屑,增加头发光泽,又能按摩头皮,促进血液循环。

  3.减少烫发、染发:烫发染发次数不宜过多,烫发剂和染发剂对头发的影响较大。反复烫染头发会使头发干枯、毛躁、容易断裂,也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和头皮炎症,损伤毛囊,导致脱发

  4.长发者平时避免将头发扎、箍得太紧,以防牵拉性脱发

  5.头发要经常改变分缝位置,可以避免某一处头皮受到过度的刺激,减少脱发的发生。

  6.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熬夜,还要保持良好的情绪,适当纾解精神压力,这些都是影响脱发的因素。

  7.饮食要均衡,多食蛋白质高、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如奶类、蛋类、瘦肉、鱼、豆制品类、新鲜蔬果。头油较多者,多食一些粗纤维食品与杂粮。此外,要限制脂肪的摄入,如肥肉、猪油、动物内脏等,少食糖类食物和浓茶、不吃辣椒、生蒜等刺激性食物。

  推荐食疗: 黑豆塘鲺煲

  材料:黑豆60克,塘鲺2条,生姜2片。

  做法:黑豆提前浸泡2小时,塘鲺去掉内脏,全部材料放入瓦锅,加适量清水,煮熟下盐调味即可。

  功效:乌发固发。(全媒体记者张青梅 通讯员梁译尹)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日常护理七招 帮助减少脱发  日常护理  日常护理词条  脱发  脱发词条  减少  减少词条  帮助  帮助词条  
养生

 糖友别喝三种汤

近日温度骤降,各地都感受到了寒意,在这个季节,能喝一碗热腾腾的汤应该是最幸福的事情了。不过,温暖美味的汤汁也可能是血糖波动的罪魁,以下几类汤糖友要尽量避免。1....(展开)

养生

 中午吃饱犯困,晚上吃多难眠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脾胃病科主任 刘朝霞俗话说,“吃饱了就睡”,这是对身边懒惰者的一种形象而生动的“批评”。然而,从生理角度看,吃饱了就困并非懒人本意...(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