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降低肝癌“死灰复燃”的几率
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肝癌术后许多患者会出现复发、转移。对肝癌患者的尸体检查表明,肝外转移发生率达64%。根治性切除术后肝癌肝外复发的发生率约为9.7%~25.8%,可能与随访时间的差异及样本选择有关。术后平均肝外复发时间为7~13个月,其中38%伴有肝内复发。为何肝癌的复发率这么高,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才能减少肝癌的复发?
目前认为,肝癌的复发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1、肝内还有较小的癌灶存在,而切除主要肿块时未能发现,手术后残留的癌细胞继续生长。
2、由于肝癌细胞恶性度高,癌组织生长迅速,而肝脏的血液供应又丰富,所以癌细胞容易侵犯到肝脏血管内,通过血流转移到肝内其他部位。手术切除时,操作粗暴,过度挤压,也可引起癌细胞进入血管内而发生转移。肺是肝外转移最常见的脏器,约占所有肝外转移的55%;其后依次是腹腔淋巴结(41%)、骨(28%),肾上腺(11%)。肝癌的肝外转移途径主要包括血液、淋巴液和直接浸润及种植转移,多种转移方式可以同时出现。
3、肝硬化时,发生癌变的肝脏其他部位也有可能同时或在不同时期发生癌变。
4、肝脏上新生肿瘤。
如何减少肝癌的复发?
肝切除术目前被认为是治疗肝癌最有效的方法,然而肝癌术后的长期预后仍令人不满意,术后高复发及转移率是主要影响因素。那么肝癌患者如何才能降低肝癌的复发率。
医生认为,除了治疗,患者的日常护理好坏也是影响肝癌复发的因素之一。减少肝癌的复发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抗病毒治疗,中国的患者90%都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抗乙肝病毒治疗可以降低肝癌的复发率,所以无论是手术还是介入,放疗,消融后都应该抗乙肝病毒治疗。
二、多数肝癌患者都有肝功能的减损,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不宜进食过多高蛋白、高脂肪食品,因高蛋白、高脂肪饮食会加重肝脏、肾脏的负担,甚至可能诱发肝性脑病。
三、避免辛辣刺激、粗硬的食物,因为肝癌患者易出现门静脉癌栓,引起门脉高压、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一旦饮食不当,可引发病人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危及生命。
四、如果身体情况允许,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可适当做些轻的家务活或进行一些轻微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练气功等,但应以自己不感到疲劳为原则,且一定要避免重体劳动及剧烈的体育活动。
五、要做好情绪护理,中医认为,“怒伤肝,”所以,肝癌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避免情绪的过分波动,注意保持一种较为平静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肝癌确诊70-80%没手术机会
肝癌可防可治可早期诊断
肝癌人类怎样“对付”掉你
有很多人会有这种想法:自己的亲人或朋友得了肝癌,自己又和患者朝夕相处,担心也得上肝癌。肝癌到底有没有传染性,会不会像麻疹、肝炎等传染病那样,在人与人之间广泛传播呢?
其实我们是没有必要担心的,肝癌是不会传染的,但40岁以上、有5年以上肝炎病史或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标记物阳性者,有5到8年以上的酗酒史并有慢性肝病临床表现者以及已经确诊的肝硬化患者,是罹患肝癌的两大高危人群。应该提醒大家注意,肝癌的发生与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这些传染性疾病是有密切关联的,所以,加强各类肝炎的防治,无疑会对肝癌的发生起到有效的遏制作用。
属于这两大人群之中的朋友,应每半年进行一次血清甲胎蛋白(AFP)的检测;发现AFP升高但低于200微克/升时,应经常复查并进行动态观察直至排除或明确诊断。如果患者AFP持续升高,B超和CT检测不能支持诊断,应进一步做肝动脉造影检查。大家十分熟悉的B超可以弥补甲胎蛋白检查的误差。患者最好同步检查B超与甲胎蛋白。金瑞教授说,甲胎蛋白检测是一种较理想的小肝癌筛查最简便的方法,B超检查是发现小肝癌的重要影像学诊断手段。
大家众所周知,肝癌被称为“癌中之王”,所以,及早发现是相当重要的。尤其是小肝癌的及早发现,可以说就是挽救了一条生命。那么什么是小肝呢?小肝癌是指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不超过3厘米或两个癌结节直径相加不超过3厘米的肝癌。
研究表明,肝炎病毒感染与黄曲霉素、饮水污染、酗酒、吸烟、亚硝胺、口服避孕药、微量元素失调、遗传等因素具有协同致癌的作用。肝癌细胞不仅发生在肝脏内,还会转移到其他部位,并且形成新的肿瘤。人体内的肝脏细胞由于上述因素的综合影响可能会失去正常调控,发生过度地、无限地生长,最终在肝脏上形成一个能侵犯并且破坏正常组织器官的肿瘤,这就是肝癌。
目前临床上已注意到肝癌的患者常有急性肝炎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变的病史。从病理学的角度分析,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病人中,约有50-80%的病例伴有肝硬变:而原发性肝癌的胆管上皮细胞癌中,有18.2~50%病例伴有肝硬变。这一数字说明这两种疾病的密切关系,肝癌可能是肝硬化所引起的肝细胞过度再生的结果。另外通过对肝癌病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测定,发现肝癌病人HBsAg的阳性率高达81.82%。这一结果似乎说明以前曾患过乙型肝炎,但两者的关系,尚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预防病毒性肝炎,肝硬变,对减少肝癌的发生是十分重要的。
肝癌的七大罪魁祸首
肝癌的“罪魁祸首”,也就是致病原因,其实,人们坚持投入大量精力来研究这些病因,无非也是为了能从源头做好预防工作,以达到减少发病的目的。根据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分析,认为肝癌发生的原因主要由以下七种“罪行”所导致:
1、水源污染:
饮用水质的严重污染,是肝癌发生的重要诱因之一,尤其是污染的沟水,其次为河水,井水最低。故在没有自来水设施的乡村,应提倡饮用井水。
2、病毒性肝炎:
主要是乙型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尤其是乙肝与乙肝病毒携带者,其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率要比正常人高出2~100倍;在肝癌的高发地区,约20%的人可能是乙型肝炎或乙肝病毒携带者。
3、黄曲霉毒素(AFT):
以黄曲霉素B为最重要的致癌物质。适宜于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中生长繁殖,尤其是夏季的霉变食物及谷物、饲料等,最易被黄曲霉菌污染而产生黄曲霉毒素,长期食用含此毒素的食物可诱发肝癌。
4、化学致癌物质:
能引起肝癌的化学物质以N-亚硝基化合物为主,如亚硝胺和亚硝酰胺等。此外,农药、酒精、黄樟素等亦均能诱发肝癌。
5、基因突变:
还有人认为,环境中的突变原和病毒作用激发肝细胞分裂反应途径的活化,引起细胞的点突变和基因易位,是加速癌细胞增殖的可能因素。
6、免疫状态:
有人认为肝癌患者血浆中含有一种封闭因子,能抑制细胞免疫并保护肝癌细胞不受免疫细胞杀伤。研究已证明,甲胎蛋白(AFP)就能抑制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7、繁杂因素:
营养过剩(大量营养素)或营养缺乏(如维生素A、B1缺乏)、血色病、寄生虫感染及遗传等,也是诱发肝癌的危险因素。
早期治疗是改善肝癌预后的最主要因素。早期肝癌应尽量采取手术切除。对不能切除的大肝癌亦可采用多模式的综合治疗。
(一)手术治疗肝癌的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首选,早期切除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肿瘤越小,五年生存率越高。手术适应证为:
①诊断明确,估计病变局限于一叶或半肝者;
②无明显黄疸、腹水或远处转移者;
③肝功能代偿尚好,凝血酶时间不低于50%者;
④心、肝、肾功能耐受者。在肝功能正常者肝切除量不超过70%;中度肝硬化者不超过50%,或仅能作左半肝切除;严重肝硬化者不能作肝叶切除。手术和病理证实约80%以上肝癌合并肝硬化,公认以局部切除代替规则性肝叶切除无期效果相同,而术后肝功能紊乱减轻,手术死亡率亦降低。由于根治切除仍有相当高的复发率,故术后宜定期复查AFP及超声显象以监察复发。
由于根治切除术后随访密切,故常检测到“亚临床期”复发的小肝癌,乃以再手术为首选,第二次手术后五年生存率仍可达38.7%。肝移植术虽不失为治疗肝癌的一种方法,国外报道较多,但在治疗肝癌中的地位长期未得到证实,术后长期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病人常死于复发。对发展中国家而方,由于供体来源及费问题近年仍难以推广。
(二)姑息性外科治疗适于较大肿瘤或散在分布或靠近大血管区,或合并肝硬化限制而无法切除者,方法有肝动脉结扎和(或)肝动脉插管化疗、冷冻、激光治疗、微波治疗,术中肝动脉栓塞治疗或无水酒精瘤内注射等,有时可使肿瘤缩小,血清AFP下降,为二步切除提供机会。
(三)多模式的综合治疗是近年对中期大肝癌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有时使不能切除的大肝癌转变为可切除的较小肝癌。其方法有多种,一般多以肝动脉结扎加肝动脉插管化疗的二联方式为基础,加外放射治疗为三联,如合并免疫治疗四联。以三联以上效果最佳。经多模式综合治疗患者肿瘤缩小率达31%,因肿瘤明显缩小,获二步切除,二步切除率达38.1%。上海医科大学肝癌研究所亦曾研究超分割放疗及导向治疗,超分割外放射和肝动脉插管化疗联合治疗的方法是:第一周肝动脉导管内化疗顺氯氨铂(CDDP)每日20mg,连续3天。第二周肝肿瘤区局部外放射上、下午各2.5Gy(250rads),连续3天;二周为一疗程,如此隔周交替可重复3~4个疗程。导向治疗,以131I-抗肝癌铁蛋白抗体或抗肝癌单克隆抗体或131I-lipiodol肝动脉导管内注射,每隔1~2月一次,治疗间期动脉内化CDDP 20mg每日一次,连续3~5天。若上述治疗同时加免疫治疗如干扰素、香菇多糖、白介素-2等则更佳。
(四)肝动脉栓塞化疗(TAE)这是80年代发展的一种非手术的肿瘤治疗方法,对肝癌有很好疗效,甚至被推荐为非手术疗法中的首选方案。多采用碘化油(lipiodol)混合化疗法药或131I或125I-lipiodol、或90钇微球栓塞肿瘤远端血供,再用明胶海棉栓塞肿瘤近端肝动脉,使之难以建立侧支循环,致使肿瘤病灶缺血坏死。化疗药常用CDDP80~,加100mg5Fu 1000mg丝裂霉素10mg〔或阿霉素(ADM)40~60mg〕,先行动脉内灌注,再混合丝裂霉素(MMC)10mg于超声乳化的Lipiodol内行远端肝动脉栓塞。肝动脉栓塞化疗应反复多次治疗,效果较好。根据我院放射科资料,345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较大肝癌,单纯肝动脉灌注化疗一年生存率仅为11.1%,合并肝动脉栓塞治疗一年生存率提高到65.2%,随访生存最长52月,30例肿瘤缩小获手术切除机会。对肝功能严重失代偿者此法属禁忌,门脉主干癌栓阻塞者亦不相宜。
(五)无水酒精瘤内注射超声导下经皮肝穿于肿瘤内注入无水酒精治疗肝癌。以肿瘤直径≤3cm,结节数在3个以内者伴有肝硬化而不能手术的肝癌为首选。对小肝癌有可能治愈。≥5cm效果差。
(六)放射治疗由于放射源、放射设备和技术的进步,各种影像学检查的准确定位使放射治疗在肝癌治疗中地位有所提高,疗效亦有所改善。放射治疗适于肿瘤仍局限的不能切除肝癌,通常如能耐受较大剂量,其疗效也较好,外放射治疗经历全肝放射、局部放射、全肝移动条放射、局部超分割放射、立体放射总量超过近有用质子作肝癌放射治疗者。有报道放射总量超过40Gy(4000rads容气量)合并理气健脾中药使一年生存率达72.7%,五年生存率达10%,与手术、化疗综合治疗可起杀灭残癌之作用,化疗亦可辅助放疗起增敏作用。肝动脉内注射Y-90微球、131I-碘化油、或同位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等可起内放射治疗作用。
(七)导向治疗应用特异性抗体和单克隆抗体或亲肿瘤的化学药物为载体,标记核素或与化疗药物或免疫毒素交联进行特异性导向治疗,是有希望的疗法之一。临床已采用的抗体有抗人肝癌蛋白抗体、抗人肝癌单克隆抗体、抗甲胎蛋白单克隆抗体等。“弹头”除131I125I外已试用90Y,此外毒蛋白和化疗药物与抗体的交联人源单抗或基因工程抗体等正在研究中。
(八)化疗对肝癌较为有效的药物以CDD[P为首选,常用的还有5Fu、阿霉素(ADM)及其衍生物、丝裂霉素、VP16和氨甲喋呤等。一般认为单个药物静脉给药疗效较差。采用肝动脉给药和(或)栓塞,以及配合内、外放射治疗应用较多,效果较明显。对某些中晚期肝癌无手术指征,且门静脉主干癌栓阻塞不宜肝动脉介入治疗者和某些姑息性手术后患者可采用联合或序贯化疗,常用联合方案为顺氯氨铂20mg+5Fu750mg~100mg静脉滴注共5天,每月一次,3~4次为一疗程。阿霉素40~60mg第一天,继以5Fu500mg~750mg静脉滴注连续5天,每月一次连续3~4次为一疗程,上述方案效果评价不一。
(九)生物治疗生物治疗不仅起配合手术、化疗、放疗以减轻对免疫的抑制,消灭残余肿瘤细胞的作用。近年来,由于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使获得大量免疫活性因子或细胞因子成为可能。应用重组淋巴因子和细胞因子等生物反应调节因子(BRM)对肿瘤生物治疗已引起医学界普遍关注,已被认为是第四种抗肿瘤治疗,目前临床已普遍应用α和γ干扰素(IFN)进行治疗,天然和重组IL-2,TNF业已问世,此外,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等已开始试用。所用各种生物治疗剂的疗效仍有待更多的实践和总结。基因治疗为肝癌的生物治疗提供了新的前景。
(十)中草药中草药扶正抗癌适用于晚期肝癌患者和肝功能严重失代偿无法耐受其他治疗者,可起改善机体全身状况,延长生命的作用,亦可配合手术、放疗和化疗以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疗效。
综上所述,早期肝癌宜迟早手术切除,不能切除者首选肝动脉栓塞化疗。无水酒精瘤内注射适用于肝功能欠佳不宜手术的小肝癌,有可能起根治效果;中期大肝癌宜采用肝动脉插管结扎为主的多模式治疗或肝动脉栓塞化疗以处杀伤肿瘤细胞减少肿瘤负荷,待肿瘤缩小后争取二步或序贯手术切除。晚期肝癌以中草药为主的中西综合治疗可望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期。导向治疗已取得初步成功,基因治疗已前景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