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的说,我在学习《四圣心源》的时候,一直想搞明白黄元御是如何进行“舌诊”的,他的舌诊法有什么“珍奇”之处。
然而,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中,讲解的“舌诊”仅有176个字,且没有医案,不足于让一个中医爱好者学会舌诊。
所以,我必须找一本讲解舌诊法的著作进行学习,而且,它还必须和《四圣心源》的理论有联系……
幸运的是,我找到了,它就是《舌鉴总论》——作者徐灵胎,一代医学大家,和黄元御同处一个时代,在中医学上的成就同样备受瞩目。
徐灵胎撰写的《舌鉴总论》中,讲述了许多舌诊的秘诀……这些秘诀,互联网上根本搜索不到。
现在,我按照《舌鉴总论》中的内容,并结合《四圣心源》的理论,对这两本书中的舌诊之法略做小结,供你学习、参考。
你在进行舌诊时,首先,需要明白——正常人的舌苔是这样的:舌地淡红,舌胎微白,而红必红润内充,白必胎微不厚,或略厚有花,然皆干湿得中,不滑不燥,斯为无病之舌,乃火藏金内之象也。
然后,你需要观看舌苔的颜色。
一般来说,舌苔的颜色有8种:白色、黄色、黑色、灰色、红色、霉酱色、紫色、蓝色。
你需要重点关注的舌苔颜色是:白色、黄色、黑色、红色,至于其他的灰色、霉酱色、紫色、蓝色舌苔,因为比较罕见,了解一下即可。
舌苔白色:火不制金,则舌苔为白色,《舌鉴总论》中有详细讲解,此处不再赘述。
舌苔黄色:外感之热已入阳明胃腑,胃中火盛,或邪遏胃虚,土气洋溢,则舌苔为黄色。
舌苔红色:伤温、伤暑者,舌苔红光外露,舌体犹如那新鲜采摘的草莓般鲜艳欲滴。
舌苔黑色:水来克火,肾脏之真色——黑色外见于舌,此危症也。
最后,你需要观看舌体的状态:滑、涩(或燥)。
舌体光滑滋润者,火衰而寒凝;舌体干涩发燥,甚至芒刺、焦裂者,火盛而燥结。
看到这里,你有没有觉得舌诊“难懂”,或“很简单”?感觉“难懂”的朋友,请继续阅读,下面是我梳理好的“舌诊”思路。
1.看舌苔是否发黑,判断病人有无危症:舌尖发黑,“危症”犹轻;舌根发黑,“坏症”较重;舌全黑者,即使有良药,恐怕也难治疗。
2.看舌苔是否全红,判断病人是否患有温病:舌体全红,一点白苔都没有,且“红光外露”,则极有可能是温病。
3.看舌苔是否发黄,判断病人是否“外感之热已入阳明胃腑”。
如果以上三种情况都没有,舌有白苔,或全白、厚腻,或舌尖红、舌根白,等等……这些是最普遍的舌苔,按照《舌鉴总论》中的内容辩证即可。
P.S.舌苔干、涩,《四圣心源》中称为涩,《舌鉴总论》中称为燥,你若搞不懂“舌涩”是什么状态,可以想像一下久未下雨的、土块已经开裂的农田,自会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