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没有彻底解除前,我们还是不能放松警惕,对抗病毒最靠谱的还是自己的免疫力了。而且不止新冠,面对大部分病毒时,都是得靠免疫力为我们保驾护航。
春季阳气生发,是养护阳气的好时机。此时,有助生发阳气的方法要坚持做,损伤阳气的行为需避免。具体来说,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养护阳气,强健体魄呢?
养护阳气,这些你做到了吗?
春季气温回升,大自然的阳气也开始升发。中医自古讲究天人合一的养生之道,尤其是春天这个季节是养阳的起始阶段。比如明代医学著作《素问注证发微》中说:“圣人于春夏而有养生长之道者,养阳气也。”
清代著名医书《黄帝内经素问集注》中说:“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圣人春夏养阳……以从其要,而培养之。”这些都说明了从春季开始养阳气的重要性。
但是,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读者在追求所谓时尚生活的同时,也不自觉地伤了自己的阳气,尤其是以下四种坏习惯,大家一定要注意改正。
春天 ,四种习惯伤阳气
露脚踝:
寒从脚起伤阳气
很多追求时尚的人喜欢春季穿一些短袜子或者七分裤之类的,把脚踝露在外面,看似时尚的穿法却不自觉地让体外的寒气有机可趁。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王睿介绍说,春季虽然白天气温较高,但是早晚气温低,寒凉之气容易透过脚踝进入经络及关节,影响健康。
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少且慢,再加上足部踝关节的表皮下脂肪层较薄,保温性较差,因此,大家外出的时候还是要护好踝关节,以免这个部位受凉,使抗病能力下降。晚上在临睡前宜用温水洗脚,水位最好没过脚踝关节,如此不仅能温暖双脚,还能消除疲劳、养护阳气、驱寒强体。
露腰脐
寒伤神阙伤肾阳
在春季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打扮时尚的女孩子喜欢穿露脐装,露出腰腹部,有的喜欢健身的男性也喜欢露肚脐和后腰。
中医认为腰部为“带脉”(环绕腰部的经脉)所行之所,特别是脊椎两旁的后腰是肾脏所在位置。肾喜温恶寒,春季早晚的寒凉之气容易经过这些部位损伤人体的寒气,尤其是肾阳。
中医称肚脐为神阙或脐中穴,它既是重要的穴位,也是人体对外界抵抗力最薄弱的部位,如不加以护卫,病邪就会由此侵入体内而引发疾病。穿露脐装时由于腰腹部裸露,容易受冷刺激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导致病菌的入侵,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系统疾病。
脐部周围是带脉巡行的部位,带脉最怕冷。穿露脐装过久、因贪凉而长时间吹空调等都会导致带脉受寒,从而引来各种妇科疾病。
常按摩后腰的部位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具体的做法是: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骨部位(长强穴)。每次做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大量吃寒性水果
伤脾胃阳气
春季的水果比较丰富,加上交通运输的快捷与温室栽培技术的发展,很多本来春季不常见的水果也能买到了。但是对于喜欢吃水果的读者而言,需要注意春季是养阳的时候,一些寒凉水果最好少吃,以免损伤脾胃的阳气。这类水果主要有香瓜、西瓜、梨、香蕉、甜瓜、柚子等。
春季可以吃一些性味甘平及偏温热的水果,比如三月的菠萝,但是有过敏体质者应慎食;过去吃菠萝有过敏史者,则应禁止食用。菠萝切片泡入淡盐水中,放冰柜里冰后食用,会更香甜好吃。
春季助阳,五个方法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春季正是大自然气温渐升,阳气渐旺的时候,此时养生宜侧重于顾护人体的阳气,以顺应气候的变化,预防疾病的发生。如果违背了这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就会影响健康,促发疾病。
对于久咳、哮喘、关节疼痛等阳气不足、秋冬易于发病的人,则可在春夏阳气生长蓬勃的季节,采用针刺、灸法、中药敷贴和中药内服等方法补养阳气,达到预防冬季疾病复发之目的。
拍打按摩 背部主阳气
中医认为,人体背部有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而且五脏六腑皆繫于背部。拍打按摩背部,就是以督脉和膀胱经循行路线为重点区域,对背部进行全面拍打按摩,拍打手法是手指併拢,掌心部位中空,从肩颈眼脊椎向下拍打到腰骶部位,反覆5遍,然后双手搓热,温捂腰部,每天1次。
此外,可选择阳光充足的上午,晒晒后背,特别是大椎穴,可以获得更多的阳气。既可疏通经络,又能调节神经功能;而且对神经衰弱引起的失眠,腰背酸痛,胃肠功能紊乱,以及便秘、高血压病、冠心病、肝郁不舒、呼吸系统、腹痛腹泻等,多种慢性疾病都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倘若背部保暖不好,旧病还易復发加重。
子午睡好 升阳头脑清
晚上23点至凌晨1点胆经最旺盛。此时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辰,阳气开始生发。阳气生发起来,全身气血才能随之而起。子时把睡眠养住了,胆经能完成代谢。“胆有多清,脑有多清”。
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新,气色红润,反之,日久子不入睡者,面色青白,易生肝炎、胆囊炎、胆结石一类病症。因此,人在此时入睡,对一天至关重要。就是在养阳气,养好阳气对人的寿命至关重要。
中午11点至13点,心经旺盛。《素问。痿论》云:“心主身之血脉”。心是血液运行的动力,脉为血液循行的隧道,营血行于脉道中,全赖心的功能,使之周流全身,濡养机体。
子时和午时是天地气机的转换点,人体也要注重这种天地之气的转换点。中午吃完饭以后,要小憩片刻,不要超过40分钟为宜。适宜养心,到下午至晚上精力充沛。如果这两个阶段不注意休息,就会加重阳气的损耗,使体内的阳气越来越弱。
饮食助阳 减酸宜甘味
春季阳气升发,人体新陈代谢也开始升旺盛,饮食宜选辛、甘、温之品,忌酸涩;宜清淡可口,忌油腻生冷之物。初春阳气升发,辛甘之品可发散为阳以助春阳,温食利于护阳,如葱、姜、韭、枣、花生等皆宜,但不宜食大热、大辛之食,如参、茸、附子等。春为肝气当令,肝旺则克脾,使中土衰弱,不利健康。
故《千金要方》说:“春不食肝”《摄生消息论》中有:“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宜甘,以养脾气。
饮酒不可过多,米麵团饼,不可多食,致伤脾胃,难以消化。”因多食酸可引起胃酸分泌障碍,影响消化吸收;多食酸使脾土受克而损伤脾气。在春季提倡多食含维生素B较多的食物和新鲜蔬菜。
现代营养学认为,缺少维生素B,是引起“春困”的原因之一。故要常吃黄绿色蔬菜,如胡萝蔔、菜花、元白菜、柿子椒等,寒凉油腻之品易损脾阳,应少食。
艾灸穴位 通经和气血
保健灸以养阳:阳虚体弱者可在春季,可用艾灸在关元穴、足三里、涌泉穴上灸烤,补充脾肾之阳气,从而达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调保养脏腑,益寿延年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