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病,法无定法,灵活多变,因病施治。
《灵枢·三部九候》提到:“无问其病以平为期”,平,就是平衡,阴阳平衡的意思,身体的阴阳平衡了,人体就健康了。
那么如何实现阴阳平衡呢?
《素问·六元纪大论》非常具体的说到:“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急者缓之,散者收之,损者温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故。”
这一段话是治病的大法:
病性属寒,要用热药;病性属热,要用寒药。
病轻的,就逆着病情来治疗,即以驱邪为主;
病重的,就顺着病情来治疗,即以扶正为主;
病邪坚实的,就一点一点的削除掉;
病邪停留在体内的,就要把它给清除掉;
劳倦致病,以温药养之;
气血郁结,以舒散之药治之;
邪气滞留,就用攻下之法除之;
燥气盛,就要以濡润为主(濡,就是一点一点的滋润,不可快);
虚损的,加以补益;
逸滞的,使其畅通;
收到惊吓的,就要使之平静。
或用升降之法,或者按摩洗浴,或者迫邪外出,或者截堵邪气于未发之前,或者用疏泄之法,或者用发散之法,都要视病情,采用具体的方法为佳。
因此,无论治病还是养生,都要对自己的情况有一个基本了解。有些病适合饿着(比如有些失眠),有些病少吃肉(比如口臭),有些病必须要及时救治(比如闭症),有些病就不能操之过急(针对病程较长的患者来说,决不能操之过急),有些病就要用攻下之法(比如大承气汤症),有些病就一定要按摩(比如因脊柱变形导致的胃食管反流)......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所以,明确治病的因素很关键,从饮食起居,从衣食住行,从所处环境找到病因,并把这个病因戒掉,天下便无不治之症,只有不知之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