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发生过无数次瘟疫,连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都用其作开头。
“只见班部丛中,宰相赵哲、参政文彦博出班奏曰:“目今京师瘟疫盛行,伤损军民甚多。伏望陛下释罪宽恩,省刑薄税,祈禳天灾,救济万民。”
水浒传的背景是宋朝,宋朝先后发生过40多次疾疫。每遇疫情,宋朝历届政府都会建立官办药局,配药赐给民众,药费由朝廷无偿拨付。并在疫区各级军队派驻“住泊医官”。防止瘟疫泛滥。
人参败毒散便是宋代官修医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记录的治传染性外感疾患良方,是治外感风寒而挟湿的通用方剂。
据载,明朝万历年间,某年传染病盛行,凡是服用本方发表的,全部活了下来。
明朝嘉靖年间,某年五六七月,江南淮北,患时行瘟病,处处相似,用本方一倍量的人参,去前胡、独活,服者全部见效,全无过失。
被清朝医家余霖盛赞为治疗瘟疫的第一方。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呼吸科主任李光熙,曾在此次疫情中采用人参败毒散稍作加减。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和北京西苑医院医疗团队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援助期间,2月3日首批以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方式治愈的8名患者集体出院。其中有6名是重症患者。
李光熙认为:历年历代下来,我们发现古方当中有不少治疗时疫的方子,这提示我们一气一戾总有共性,这个病机认准了,那么大多数人此法此方大概率有效。据此稍作加减甚至无需加减,每每获效,扶佑众生。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人参败毒散组成:
羌活6克,独活6克,前胡6克,柴胡6克,甘草6克,人参6克,茯苓9克,桔梗6克,枳壳6克,川芎6克,生姜6克,薄荷6克。
注意,此方针对的病机主要是外感风寒而挟湿。
治病第一要务便是除湿。用方除了引药生姜薄荷及本来就是利水药的茯苓,及头痛药川芎外,余药均具苦燥之性,为祛湿打下如花岗岩般坚硬的地基。
第二要务,祛风解表散寒
羌活解表力佳,长于祛风寒,治乱窜之风引起的头痛、风湿关节痛等症。主要作用于上半身,为止头痛要药。
独活解表力缓,长于祛风湿,能通行气血,疏导腰膝与下行腿足的风湿痹症等。长于治下半身麻木疼痛。
二药合用,祛风解表,散寒除湿,能让风寒湿引起的高热恶寒、肢体麻木疼痛,周身窜痛,项背不舒甚至头痛等颤栗。
第三要务,调理肺气
疫气或风寒邪气进入身体,最先驻扎的便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场:肺。引起肺的宣降功能失调,发为肺炎等。
人参固五脏,是调肺气固脾胃的佳药。方以人参败毒为名,正是以人参一味,培正气,败邪气,鼓动邪气从汗等出去。
前胡活跃于肺脾经,苦能降气平喘,辛能发散解表,寒能清热,为伤风伤寒,发汗要药。能通过发汗的方式散风清热,并降气化痰。可配人参扶正以托邪外出。
桔梗活跃于肺胃经,辛散升发,苦泄甘补,能开肺气之结,宣胃气之郁,祛痰排脓,除邪避温。既可引药上浮入肺,又能升提肺气。令邪解而气和,诸证自退。
三药一个补中,一个降肺气,一个升肺气,助肺宣降,风调雨顺。
第四要务,调理脾胃之气
脾主动化,胃主消化,水谷精微的运行全靠它。而时疫风寒等从肺进来后,下一步便是攻脾掠胃。若乘邪气未占上风时,快快防守,便可保卫脾土。
柴胡苦能燥湿,辛能发散解表,寒能清热,活跃于肝胆肺经。肝主升发,故柴胡既能和解表里,又能疏肝升阳散热。可温和地祛除身体内外之邪。并和前胡一样配人参扶正以托邪外出。
枳壳是理气宽中,行滞消积方面的专家。自带健脾开胃,调五脏,下气,止反胃,消食等功能。能令脾胃之气通泰爽利。
茯苓甘淡平,利水的脚步缓慢却有效。不但投脾之所喜,还投心肺肾之所喜,既利脾湿又利气中之湿。不仅让邪气无处可藏,令体内之气畅通,更让体内浊物从二便排空,泄浊散风化痰。
脾胃是后天之本。三药一个升阳,一个理气,一个利湿,让脾胃运转良好,后天本钱一个子儿不少,青山有柴烧。
第五要务,调血中之气
肺气与脾胃之气均得调理,由于气血是一体的,那么血中之气呢?
川芎辛温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达巅顶。又入血分,下行达血海,为血中之气药,集辛散、解郁、通达、止痛等于一体,活血祛瘀,并助羌活独活解表疏风,除湿止痛。
以上诸药,从各角度多方面无死角防控风寒挟湿之疫后,又得生姜薄荷助力。
生姜薄荷用量一样,生姜暖胃驱寒又温肺,薄荷疏风散热,辟秽发汗。二药之用,可引方中诸药直达病处。
李光熙主任对于薄荷与前胡发汗,人参鼓汗也有解释:对于寒湿疫情一定以汗法为先。人参败毒散针对的,不正是风寒湿疫情吗?
李光熙认为,如果作为普适药物,建议对此方稍作加减:羌活12g、独活12g、柴胡15g、前胡10g、枳壳10g、桔梗10g、川芎15g、人参15g、茯苓20g、甘草6g、鸡内金20g、 海螵蛸20g、薄荷6g、生姜3片 。
如果不幸患病,年龄大于45岁或者体质虚弱者建议尽快服用此方。如果自信身体比较壮实而且没有气短感觉,可以服用荆防败毒散,就是上方去掉人参,加荆芥10g、防风10g。如果两日无效,建议就近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