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四对辩证纲领。针灸临床和其它各科一样也要运用八纲对经络、脏腑的证候进行辨证,然后依据辨证来选穴施术。
一.表里
表里是指病位的深浅、疾病的轻重和传变趋势。就部位而言,皮肤肌肉为表,脏腑骨髓为里。由于经络“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故同一经病,有属表证者,有属里证者;有一经受病者,有数经同时受病者;有脏病及经者,有经病及脏者,临证时务应详审。
表证乃由外邪侵袭肌表所致,常以发热,恶寒或恶风,舌苔薄白,脉浮为主症,或兼头身疼痛,鼻塞、咳嗽等。里证的辨证较复杂,可参看有关疾病部分。
在针灸治疗上,表证宜散邪解表,浅刺疾出。如外感风热者可取热府(风门),外感风寒者可取寒府(膝阳关)。里证治宜深刺久留。如胸腹疾患取外关,六腑疾病取中脘等(选穴和配穴可参看以前的文章)。
二.寒热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寒证乃阴盛或阳虚所致,常表现蜷卧欲寐,手足厥冷,脘腹冷痛,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质淡,舌苔白,脉沉迟或沉微无力等。热证乃阳盛或阴虛所致,常表现面红目赤,发热口渴,溲赤便干,舌质红,舌苔黄,脉数等。
在针灸治疗上,应遵照《内经》“热者疾之”, “寒者留之”,“寒者温之” 的原则。热证宜浅刺疾出,或点刺放血,如高热烦躁可刺大椎或十宣放血。寒证宜留针并加用灸法,如寒湿凝滞型痛经可刺灸关元、三阴交。另外,对于寒热真假或寒热错杂证更应审慎,如真寒假热者应从寒治,真热假寒者宜从热治,寒热错杂者或刺、或灸、或补、或泻等均宜视具体病情而定。
三.虚实
虚实标志着人体正邪的盛衰。概而言之,虛为正气虚,实为邪气实。虚证多由气、血、阴、阳不足而致,常表现面色不华,纳呆少气,怠倦神疲,心悸少寐,或腹泻肠鸣,畏寒肢冷或潮热盗汗,口渴,大便燥,舌绛脉细。实证多由邪闭经络,气滞血疼,寒饮内停或虫积食滞而致,常表现胸胁胀满,腹痛拒按,癥瘕积聚,舌苔厚,脉沉实有力。
在针灸治疗上,应遵照《内经》“盛则泻之”,“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的原则。虚证宜补宜灸,多灸少针;实证宜针宜泻,少灸多针。在临证时应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如阴虚者虽宜用补法,但应慎灸;阴盛寒实者虽宜用泻法,但更宜施灸;阳虚者可但灸不针,也可针灸并施;阳盛者只宜用泻法,不可用灸;气血虚者刺灸皆可;虚实相兼者可补泻兼施。
四.阴阳
阴阳是八纲的总纲,也是辨证和治疗的总纲领。疾病的发生即是阴阳失去平衡而出现偏盛或偏衰的结果,针灸的目的就是要协调阴阳,以求其平,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提是我们临证时要“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只有“审之阴阳”才能“刺之有方”。
在针灸治疗上,一般地说,阳证多为实热,宜针宜泻,且以取阳经腧穴为主;阴证多为虚寒,宜灸宜温,且以取阴经腧穴为主。阳证宜多针少灸,浅刺而不留,出针宜快;阴证宜多灸少针,深刺而久留,出针宜缓。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欢迎留言评论一起探讨中医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