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理论依据:《黄帝内经素问译释》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各位读者。
我们知道,现代医疗面对极其危重的患者,常常会对家属提前预告。一张冷冰冰的“病危通知书”,看似无情,其实也是对病人、家属关怀的体现。
那么,在古代呢?古代的郎中,往往也会告知病人家属“准备后事”。那么,他们是根据什么,来下达口头的“病危通知”的呢?
现在,让我们看《黄帝内经》中《素问》篇里的“玉机真藏论”。原文是这样说的——
“黄帝曰:余闻虚实以决生死,愿闻其情?岐伯曰:五实死,五虚死。帝曰:愿闻五实、五虚?岐伯曰: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此谓五实。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此谓五虚。帝曰:其时有生者何也?岐伯曰:粥浆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此其候也”。
这段话大致的意思是,黄帝问岐伯,能够决断人死亡的五实、五虚,都是指什么啊?岐伯回答说,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这就是五实。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这就是五虚。当然,出现了五实五虚之后,人也并非一定会死。只要五虚之人喝点粥却不泄,五实之人出了汗且大便通利了,这样的人就不会死了。
现在,具体来阐释一下。脉盛或脉细,那是心异常。皮热或皮寒,此为肺异常。腹胀或饮食不入,此为脾异常。前后不通或泄利前后,此为肾异常。闷瞀,即目不明或气少,此为肝异常。也就是说,这些都是五脏之气异常的症候了。而古人看一个人能否起死回生,主要就看“前后通利”与否了。虚者进食,不泄了,这就是起死回生。实者出汗了,大便也通了,这也是峰回路转了。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一点,这就是,一个人生死的转折,看哪里?全看肛门是否正常。肛门正常的时候,人就有生机。肛门不正常了,或闭而不通,或泄注不止,人的生命也就危在旦夕了。
说起这个来,很多人可能觉得不可思议。肛门,是多么不起眼的位置,难道它真的是最后一个,决定我们生死的变数吗?
的确是这样。
肛门,又叫做魄门。古人把粪便称为糟粕,“粕”通“魄”,同时肺与大肠相表里。肺藏魄。故而,古人把肛门叫魄门。《内经》说,“魄门为五脏之使”。就是说,人的五脏都和肛门有关系。比如说心。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肛门开阖,便意的感受和控制,全靠心。比如说肺。肺与大肠相表里。肛门属大肠。肺气通降,大便才会通畅。比如说肝。肝主疏泄。肛门的正常开阖,离不开肝的调摄。比如说脾。脾主运化。运化有权,肠道的蠕动才会正常,肛门的排泄才会正常。再比如说肾。肾主前后二阴。肾气足,则前后二阴开阖如常。
所以说,当我们的身体五脏出现病变,其中任何一个“撂挑子了”,都会影响到肛门功能的正常行使。尤其是我们的心肺。心肺之气衰,则“魄门”大开,魂魄也就随之而走了。
所以,请不要小看大便正常这件事。它于健康的普通人来说,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一点小事。但是对于病人来说,它就成了大事。当我们的身体衰老到不可收拾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大便的正常,是多么不容易啊。
现在,我们给您说一个穴位。这个穴位,对于通利大便,帮助魄门功能发挥正常,有很大意义。这就是天枢穴。
天枢穴,在腹部,平肚脐,距离肚脐2寸。它属于足阳明胃经,乃是大肠募穴,可以调理肠胃,对于便秘、腹泻等,都有良好的调治作用。脾胃虚弱,经常拉稀的人,可以用艾灸的方法来刺激。便秘的人,可以用手指按压的方法来刺激。每个穴位,每次刺激15分钟,日久见效。
好了。文说到这里告一段落。您意下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