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小柴胡汤《中医治法与方剂》

柴胡汤(《伤寒论》)

【组成】柴胡24g 黄芩9g 半夏12g 生姜9g 人参9g 甘草9g 大枣12枚

【用法】水煎,分3次,温服,1日量。

【主治】邪踞少阳,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亦治热入血室,黄疸,便秘,失血,项强,眩晕、妊娠恶阻,风丹,虚人感冒等证。

【证析】此属邪在少阳半表半里机理。少阳包括手少阳三焦和足少阳胆经,此方所治,侧重于手少阳三焦经。三焦由膜原和腠理组成,是阳气升降出入之所,水液运行之区。设若平素正气不足,腠理不密,风寒由表人里,踞于少阳,必然影响卫气之升降出人,水液之运行敷布,胆汁之输泄流通,筋膜之和柔活利,呈为病态。邪犯少阳,运行于三焦之卫气欲祛邪出表,外入之风寒欲胜正人里,邪胜正负,阳气内郁则恶寒;正胜邪负,阳气外达则发热,正邪分争,相持不下,遂呈往来寒热。口苦、咽干、心烦、发热等证是阳气为邪所郁,不能疏达于外,气郁化热所致,这是卫气病变。邪踞少阳,津液流通受阻,三焦湿郁,升降失司,以致小便不利,凌心而悸,犯肺而咳,上干清阳而眩晕,内侵胃肠而食减、呕逆,这是水津病变。邪从三焦内归胆腑,胆经气郁,胆道不利,胆汁流通受阻,遂呈胁下痞硬、胀满、疼痛,这是胆系病变。膜原是三焦的组成部分,邪犯少阳,气郁津凝,亦将影响筋膜和柔而呈目眩、干呕、项强、疼痛等证,这是组织结构病变。综上,此证有基础物质发生病变之气郁津凝征象,亦有组织结构失去和柔之挛急、紧张征象;有手少阳三焦征象,亦有足少阳胆经征象;有少阳兼厥阴征象;亦有胆胃不和征象;有上焦心肺征象,亦有下焦肾系征象,病本虽在少阳,征象可以见于五脏。

【病机】邪踞少阳

【治法】和解少阳法。

【方义】此证有正气不足与邪气侵袭病理同时存在,治宜扶正祛邪;有半表之寒与半里之热病理同时存在,法当表里同治;有气郁化热与津凝为湿病理同时存在,理应寒温共用;有清阳不升与浊阴不降病理同时存在,又宜升降并调。采取上述治疗措施,使正气旺盛,邪气得除,表邪得解,里滞得疏,郁热得清,湿邪得化,清气得升,浊阴得降,而三焦和调。此种结构不同于汗、下、温、清诸法,能使表里寒热虚实升降和调,故以和解少阳名之。方中柴胡是治少阳要药,有硫畅气机、升发阳气、透邪达表、解除郁热之功,本方以此透达少阳半表之邪,发泄气郁所化之热,疏畅三焦气郁之胀,升发郁结不伸之阳,作用全面而用量独重,自是方中主药。黄芩有清肺胃肝胆之功,与柴胡为偶,则柴胡能舒展阳气而消除发热之源,黄芩能清泄肝胆而专清已郁之热;半夏燥湿运脾,生姜温散水津,三焦湿郁而独取中焦者,盖中焦为水液升降之轴故也。人参、甘草、大枣大补元气,配入方中,可以扶正祛邪而防范邪气入里,增强祛邪药效而为督阵之师。甘草、大枣之甘,又可缓肝之急而使膜络和柔,七药同用,能呈和解少阳之效。此方有柴胡疏散半表之邪,即有黄芩清泄里热,生姜、半夏燥湿行津,是表里同治法;有柴胡、黄芩之凉清解气郁所化之热,即有半夏、生姜之温辛燥津凝之湿,是寒温共用法;有柴胡、黄芩、生姜、半夏等药祛其邪,即有人参、甘草、大枣等药扶其正,是扶正祛邪法;有柴胡升发清阳,即有生姜、半夏降泄浊阴,是升清降浊法;有柴胡、黄芩、生姜、半夏调其津气,即有甘草、大枣缓和膜络,是膜络津气同治法。将和解表里、平调寒热、升清降浊、通利三焦、扶正祛邪、膜络津气同治融为一体,其结构可以兼顾表、里、寒、热、虚、实、升、降、津、气膜、络各个方面。由于少阳三焦是联系表里上下、五脏六腑之枢,津气升降出入之路,方剂结构又系寒热并用,补泻兼行,所以此方用于临床也就可表、可里、可温、可清、可升、可降、可补、可泻;若从三焦论治,可治气郁、津凝、液阻(黄疸等)、失血等证,用途之广,配伍之佳,古今名方,罕与其匹,故是和解少阳之总方。

章楠谓:“仲景分六经病证,各有主治之方。如桂枝汤、小柴胡同为和剂,而桂枝专和营卫,为太阳主方;柴胡专和表里,为少阳主方,以其各有部位深浅不同也”。小柴胡汤升清降浊,通调三焦,是和其表里以畅枢机,故为少阳之主方。

【应用】《伤寒论》及《金匱要略》载此方共十九条 ,择要加以解释,可广其用;当前已将此方广泛用于内外妇儿五官各科,亦可借鉴,兹录数则,供学者参考。

1.“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此条反映了五脏上下表里各部征象,若不联系手少阳三焦分析,势必很难令人理解。

2.“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人,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此条 说明了几个问题:

①平素气血不足,腠理不密,邪气才能乘虚而入。

②寒热往来是邪气与正气相搏,正邪分争的病理反映。

③“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此条是仲景论述本方证病机及胆胃不和的条文。

3.“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颈项强而身热恶风,似桂枝汤证,胁下满则非桂枝汤证矣!故用此方和解少阳,流通津气,柔和筋脉。方中甘草、大枣,当作缓急解释,始与此证病理相符。

4.“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本方所治腹痛,病在胆胃,疼痛部位当在剑突或肋缘下面。初起难分寒热,可先用温中补虚、柔肝缓急的小建中汤,从中焦虚寒,肝木克土论治;不效,再用本方清热利胆,开郁行津,缓急止痛,从胆经湿热论治;若寒热错杂,可用柴胡桂枝汤。

5.“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肝藏血,血室即指肝脏。肝胆同居,用此方疏利枢机,可使内陷之邪仍从表解,其血不结,寒热如疟之状可愈。此条示人以脏病治腑之法。

6.“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大便溏,小便自可,说明二便通利,二便通利而发潮热,胸胁满不去,自是气郁津凝胸胁使然,故用本方硫通少阳津气。

7.“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便秘机理甚多,热盛伤津,肠中燥结,舌苔黄燥者,可用承气汤类寒下;寒冷积滞,肠失传导,舌质淡嫩者,可用温脾汤类温下;阴虚肠燥,燥结不通,舌红少苔者,可用增液汤类润下;此证便秘而见苔白,是津凝不布之象,既非塞下之所宜,又非温下之所对,润下更在禁例,投小柴胡汤疏畅三焦津气,使津气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庶无燥结之忧。这种便秘以三、五日一行,经年如此,别无所苦为其特征。胁下硬满则是使用本方依据。

8.“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胁下是肝胆部位,胁下硬满而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自是少阳病无疑。

9.“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无论何种黄疸,只要兼见腹痛、呕吐,均可暂用本方疏利三焦,通调胆经。

10.“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此条说明只要病机属于邪在少阳,见到一证即可使用本方,不必悉具。综合仲景使用小柴胡汤条文,有胸胁苦满者9条 ;呕或干呕者8条 ;腹痛或胁痛者7条 ;不欲食者6条 ;往来寒热者4条 。可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胁痛或腹痛,呕或干呕,不欲饮食,是小柴胡汤之主证。此外,眩晕、项强、发热、潮热、发黄、头汗、咳嗽、心悸、小便不利、不大便诸证,偶亦有之。

11.咳嗽《苏沈良方》云:“元祐二年,时行无少长皆咳。本方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各半两,服此皆愈,时常上壅痰实,只依本方,食后卧时服,甚妙。”此方治疗咳嗽,仲景原已提及,却未引起重视,能治咳嗽之理,注家亦毎语焉不详。须知咳嗽虽然病标在肺,病机却不限于肺脏,故《素问・咳论》指出:“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非独肺也。”引起咳嗽的基本病理与运行于三焦的津气有关,津气盈虚都能影响肺卫宣降功能,气郁津凝,尤为常见一旦某一脏腑功能失调,引起运行于少阳三焦津气逆乱,壅滞于肺,肺失宣降,咳嗽作矣!此方有升清降浊、利气行津之功,使三焦津气和调、肺卫宣降功能恢复,则咳嗽瘳矣!余每用此方去人参、大枣、生姜,加干姜、细辛、五味子、茯苓,治疗久咳不愈每获良效,始信调气行津是治疗咳嗽关键。

12.《张氏医通》说:“凡咳嗽,饮水ー二口而暂止者,热嗽也,呷热汤而暂停者,冷嗽也治热嗽以小柴胡加桔梗;冷嗽,理中汤加五味子。”

13.失血《仁斋直指方》于本方加乌梅,用“治男女诸热出血。”此方能治出血,绝非偶然,实有理论为其依据。出血原因虽多,却以肝经有热,迫血妄行;肝不藏血,疏泄太过;卫气虚损,血失统摄三种机理较为常见。血热妄行,宜清肝止血;疏泄太过,宜敛肝止血;气不摄血,宜益气摄血,此方恰好一箭三雕,面面俱到。方中黄芩为清肝要药,血因热迫而妄行,得此可收清热止血之功;人参、甘草、大枣能补元气,使元气充盛于脉外,阴血自能安守于脉中,气不摄血而血溢者,得此可收益气摄血功效。加酸敛之乌梅以调理肝之疏泄,又能体现敛肝止血之法。杨氏将治少阳气郁津凝之方变为止血之法,是善用古方实例。若欲增强清热力量,可加青黛、栀子、地榆、大黄之类;若欲增强收敛止血力量,可加龙骨、牡蛎、白及之类;若欲增强益气摄血力量,可加黄芪、白术;若系寒热错杂,附子亦可加人,灵活变化,存乎一心,唯有智者才可神乎其技。

14.体虚感冒外感风寒,加荆芥、防风、葛根,疏解三阳之表;外感风热,加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则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皆宜。

15.反复感冒是由卫气虚损,腠理不密,以致今日治愈,明朝又患,用本方加黄芪益气实卫,防御外邪侵袭,附子温煦下焦阳气,令卫气生发有源,白术健脾益气,令卫气充盛有继,何患之有。

16.发热本方用于发热,柴胡剂量宜重,大于人参一倍始有退热作用。若与人参等量,退热疗效不显,可加入蒲公英、败酱草、金银花、板蓝根之类,增强清热解毒之功。

17.乳房肿痛兼见寒热呕恶,昏晕、口苦、咽干、两胁胀痛者,本方加蒲公英、青皮、白芷之类,清热解毒,疏肝理气,疏泄风热。

18.乳癖乳房胀痛,肿块每随喜怒消长,伴有面色无华,眩晕,舌淡、苔白、脉弦,可用本方加瓜蒌、当归、赤芍以涤痰、散结、活血。

19.颈部包块兼见红肿拒按,发热恶寒,苔黄微渴,食少、脉弦数者,本方去人参、大枣加栀子、胆草、生地黄、车前子、泽泻、木通、当归、夏枯草,甚者,大黄亦可加入。

20.痫证经脑电图检查,为“异常脑电图”。患者无规律地出现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两眼上视,口吐涎沫,面色青紫,或头昏、困倦、嗜睡,记忆减退,神情呆钝,烦躁不安,失眠、善惊(上证不必悉具),即可诊断为痴证,宜本方与桂枝汤合用。偏热,本方去生姜、甘草、大枣,加丹参、龙骨、牡蛎、石菖蒲、钩藤、黄连、琥珀、蝉衣、羚羊角。此系筋膜发生病理改变,本方有调气行津之功,加人息风解痉、开窍安神之品,才与病机吻合。偏寒,则宜原方加龙骨、牡蛎、全蝎、蜈蚣之属。

21.妊娠子痴此为肝血不足,阴不济阳,少阳枢机不运,下虚上实,用本方加熟地黄、龟甲胶滋阴养血,柔和筋脉。

22.肝气郁结,痰郁为癲证见面色淡白,精神抑郁,表情淡漠,神志痴呆,时而喃喃独语,时而焦虑不安,时而哭笑无常,舌苔白腻,两边微黄,脉象弦滑。此属思虑太过,肝气郁结,少阳枢机不运,痰气互结,阻蔽神明,以致精神异常,发为癲病,可用本方加石菖蒲、远志开其蔽阻,启其神明。

23.月经来潮,癲狂即作此为热入血室,瘀热上犯神明,用本方加牡丹皮、赤芍、桃仁、焦栀子、焦山楂,清解郁热,凉血化瘀,或加大黄攻逐瘀血。

24.胃脘胀痛,掣及两胁此为少阳胆热内郁,胆气犯胃所致。用本方加青皮、枳壳、木香之属,行气破结,胀痛自消。

25.目赤肿痛此为邪热郁于少阳三焦,清窍壅阻,白睛赤脉多在外眦,可用本方加蒺藜子、荆芥、夏枯草疏散风热,或加车前、木通之属淡渗利湿。

26.眼生翳膜黑睛疾患多与肝胆有关,若因气虚胃弱,少阳升发无力,致生翳膜,可用本方加羌活、防风、川芎、白芷,疏泄风邪,升发阳气。

27.目眩昏蒙三焦为津气升降出入通道,如果少阳枢机不利,玄府闭塞,络间精液阻滞,清纯之气郁遏,则目眩昏蒙,可用本方加枸杞子、生地黄、女贞子、羌活、刺蒺藜等药运旋枢机,开通玄府,敷布精液而获验(以上三证系巴中县中医院张玉龙经验)。

28.风丹本方加僵蚕、蝉蜕、防风、茯苓。

29.痄腮本方加板蓝根、僵蚕、赤芍、牛蒡子、夏枯草。

30.眩晕以头晕眼花、如坐舟车、时欲呕吐、动则尤甚为主证,可用本方加龙骨、牡蛎;若因外邪相加,应加疏风散邪之品。眩晕一证,有因气虚清阳不升而致者,当用补中益气汤合生脉散益气升阳;有因痰饮水湿僭居阳位,蔽阻清窍而致者,当用真武汤、五苓散、吴茱萸汤、术附汤、泽泻汤、蒿芩清胆汤之类化痰浊以开壅蔽;若气虚清阳不升与浊阴僭居阳位两种病机同时存在,上述诸方有顾此失彼之嫌,选用本方,可谓恰到好处。盖此方人参、甘草、大枣益气补虚,柴胡升举清阳,气虚下陷,清阳不能上头之眩,得此益气升阳之品可以愈矣!半夏、生姜运脾除湿,降泄浊阴,湿浊蔽阻清窍之眩,得此祛除湿浊之品可以瘳矣(湿浊甚者重加白术、泽泻)!眩晕的基本病理是气血津液的盈虚变化影响肝系之膜,只用调气调津之品而不兼顾其膜,仍未尽善,加人镇静的龙骨、牡蛎,才能面面兼顾,提高疗效。对外感诱发的梅尼埃病疗效尤佳,往往一、二剂即可获效。

31.头痛每逢子午二时,头痛、眩晕不适,过则诸证若失,此为阴阳失调,升降逆乱,可用此方加川芎、白芍。

32.妊娠恶阻肝胃不和,本方加吴茱萸、黄连、白豆蔻;肝郁血虚,加当归、白芍、白豆蔻;肝热脾虚,加茯苓、白术、砂仁。

病案:陈行松,男,2004年8月3日就诊。自述行房精中尽是鲜血,多方医治无效,前来求治。观其舌色淡,热不显,遂书小柴胡汤加味:柴胡24g,黄芩10g,法半夏15g,生姜10g,甘草10g,大枣10g,乌梅10g,青黛10g,炒蒲黄10g,三七10g,黄芪30g,白术15g,龙骨30g,牡蛎30g。服6剂后,精中无血,嘱其原方再服数剂,巩固疗效。

【化裁】小柴胡汤的结构是扶正祛邪,表里同治,寒温共用,升降并调。以本方为基础的变化方,也就展示了側重于表、里、寒、热、虚、实、升、降、上、中、下、气、血、津、液各方面的变化规律。

1.柴胡桂枝汤(《伤寒论》)柴胡15g,黄芩7g,半夏12g,生姜7g,炙甘草5g,大枣6枚,桂枝7g,芍药7g。水煎,温服。治小柴胡汤证具而兼见肢节烦疼者;加重芍药剂量,治肝胃不和,上腹部痛,疗效亦佳,是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合方。体现了调和营卫与和解少阳合用配方法度,是少阳兼表的变方。日本汉医每用此方治疗痴证。此方与五苓散合用,再加牡丹皮、牡蛎,治疗妇女更年期头面时觉热气上冲,胸部以上出汗,曾用此方治疗此证,数以十计,均获良效。

2.柴胡加芒硝汤(《伤寒论》)柴胡12g,黄芩5g,半夏4g,生姜5g,人参5g,炙甘草5g,大枣4枚,芒硝10g。前七味水煮,汤成去渣,内芒硝,微煮一沸,分2次服。1剂不愈,再服1剂。治小柴胡汤证而苦满难解者;或胁下有坚块者;或潮热不去,大便不通者。芒硝有软坚散结,泻热通便之功,故对上述证候有效。这是偏里的变方。

3.柴胡桂枝干姜汤(《伤寒论》)柴胡24g,桂枝9g,干姜6g,天花粉12g,黄芩9g,牡蛎6g,炙甘草6g。水煎,分3次温服。治汗下以后,胸胁满,小便不利,口渴心烦,但头汗出,往来寒热者;《金匮要略》以此方治疟疾,其证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谓服1剂如神。此方治疟,若将桂枝改为肉桂,疗效更佳。1972年我院科研处到乐山防治疟疾。一小学教师献一单方,即肉桂30g,分3~5次,研末服。余曾用之,确有截疟功效。这是偏寒的变方。

4.镇青丸(《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柴胡15g,黄芩15g,半夏12g,生姜12g,甘草6g,人参10g,青黛10g。为细末,姜汁浸蒸饼为丸,每次服20g。亦可作汤剂,分3次服。治呕吐、头痛,有汗,脉弦。此即小柴胡汤去大枣,加青黛清肝、凉血解毒。用治肝胆火旺、上攻头痛、犯胃呕吐之证,确有疗效。用治血热妄行出血亦佳,但大枣不宜减去,盖大枣能兼顾血小板减少之出血故也。是偏血分有热的变方。

5.柴胡陷胸汤(《通俗伤寒论》)柴胡5g,黄芩10g,半夏15g,黄连5g,瓜蒌仁25g,枳实10g,桔梗5g,生姜汁4滴。水煎服。治少阳证具,胸膈痞闷,按之痛。此方有涤痰泄浊、开结宽胸之功,痰热结胸之证,投此有效。是偏痰热的变化方。

6.柴胡芪附汤(陈沛祖方)柴胡12g,黄芩9g,半夏12g,生姜9g,甘草6g,大枣9g,人参9g,黄芪30g,白术12g,制附子15g。水煎服。治反复感冒,经久不愈。是因腠理不密,藩篱不固。此方人参、甘草、大枣本就大补元气,能使表卫气充,加入黄芪益气实卫,能够防止卫气外泄;白术健脾运湿,附子温阳化气,能使谷气、元气化源旺盛,开源节流,双管齐下,用治表虚不固,反复感冒,能收祛邪扶正,实卫固表之效。其作用较玉屏风散犹胜一筹。是偏气虚的变化方。

7.柴胡四物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柴胡9g,黄芩9g,半夏9g,生姜9g,甘草6g,当归12g,生地黄15g,白芍24g,川芎9g。水煎服。治邪陷厥阴,寒热如疟,胸胁串痛,至夜尤甚。此证多见于妇女经期,故用四物汤养血调经,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体现脏腑同治法则,是偏血虚的变化方。

8.参胡清热饮(《太平圣惠方》)柴胡12g,黄芩12g,半夏12g,生姜9g,人参15g,甘草10g,大枣20g,麦门冬10g,五味子10g。水煎服。治脉虚弱,发热,口渴不饮水者。此是小柴胡汤与生脉散的合方,有清解邪热、益气生津之功,对热病津虚、心力衰竭之证,投此有效。脉虚是心气虚损的辩证依据。这是偏津气两虚的变方。

9.加减小柴胡汤(《温热经纬・外感温热篇》)柴胡10g,黄芩10g,半夏10g,生姜6g,甘草6g,桃仁12g,生地黄24g,犀角6g (现以水牛角代),牡丹皮12g,山楂肉12g。水煎服。治热入血室,经水适来,瘀热搏结,腰胁及少腹牵引作痛,拒按者。余用此方去水牛角,加青黛、芒硝、大黄,增强泻热逐瘀之功,治疗神志错乱的狂证有效。这是偏热、偏实、偏血分的变化方。

10.柴胡加芦根汤(《张氏医通》)即本方加芦根60g。水煎服。治胆咳,咳呕胆汁。咳是主证,咳而呕吐胆汁,说明病标在肺,病本在胆。根据治病求本原则,当从胆经论治,令胆经无病,津气和调,则咳嗽可止。故用本方和解少阳,加芦根清热渗湿,降逆止呕,兼和肺胃,成为肝胆肺胃同治之方。这是兼上焦的变化方。

11.柴平汤(《医方考》)柴胡12g ·黄芩9g,半夏9g,生姜6g,甘草6g,苍术12g,厚朴12g,陈皮9g,茯苓15g。水煎服。治寒热往来,四肢倦怠,肌肉烦痛;或食欲不佳,脘痞腹胀,呕恶便溏,复往来寒热者。此方加入燥湿、芳化、淡渗药物,成为和解少阳阳明、湿重热轻之良剂,是偏津气壅滞中焦的变化方。

12.清脾饮(《济生方》)柴胡12g,黄芩9g,半夏12g,生姜9g,甘草6g,青皮9g,厚朴12g,草果仁6g,白术12g,茯苓15g。水煎服。治寒热往来,寒重热轻,胸膈满闷,不能饮食,苔白滑,或白腻,脉弦缓。此方运脾化湿力量很强,是兼湿浊阻于中焦的变化方。

13.柴苓汤《金镜内台方议》)柴胡20g,黄芩12g,半夏12g,生姜9g,人参9g,甘草6g,大枣12g,白术15g,茯苓15g,桂枝15g,泽泻20g。水煎服。治发热烦渴,脉浮弦而数,小便不利,大便泄利者;偏于热的,名协热下利,加炒黄连、白芍。此方合五苓散而成,有疏畅三焦气机,通调水道之功,是偏下焦水湿壅滞的变化方(原方有赤茯苓,无桂枝)。

4.柴胡枳桔汤(《通俗伤寒论》柴胡7g,黄芩7g,半夏7g,生姜5g,枳壳7g,桔梗5g,陈皮7g,雨前茶5g。水煎服。治邪在少阳,往来寒热,胸胁痞满,或痛、或呕、或哕。扶正力量不足,宣畅气机作用为之增强。是偏于气滞的变化方。

【歌括】

柴胡汤用黄芩,夏姜草枣与人参,

口苦咽干胸胁痛,往来寒热此方寻。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小柴胡汤《中医治法与方剂》  治法  治法词条  柴胡  柴胡词条  方剂  方剂词条  中医  中医词条  
养生

 ​男女天天用的它竟能影响运势

男女天天用的什么东西竟然能影响我们的运势呢?在风水学说上,触犯了风水禁忌可是一件大事,不好的风水会给你的带来不好的运气,好的风水能够助你升官发财,下面我们一起看...(展开)

养生

 阳春时节宜防水痘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在孩子们中间,很容易流行水痘。因此,为了孩子的身体健康,阳春时节宜防水痘。  水痘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在整个发病期间,都有传染性,...(展开)

养生

 ​这物泡水竟能治疗喉咙发炎

应该有很多朋友都遇到过喉咙痛的问题,有的是咽炎,而更多的则可能是由于扁桃体炎所引起的,扁桃体炎会导致喉咙部位红肿疼痛,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便,让人十分困扰,那么扁...(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