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解开老中医看病的秘密(续)

我们经常说“病”或“疾病”这个名词,那么到底什么是“病”或“疾病”?它们与老中医常讲的“证”是什么样的关系?它们与现代社会常说的“健康”、“亚健康”又是什么样的关系?

其实,要一下子说清楚这几个问题还真不太容易。因为,就目前的医学水平而言,还没有一个让大家都非常满意的关于“疾病”的概念,而且中医所讲的“疾病”与西医所讲的“疾病”也有所区别。

下面,就上述几个问题,我来谈谈较为普遍的看法,作为科普来讲。

首先,讲一下现代医学(即西医)所讲的“疾病”、“亚健康”、“健康”,以及它们与中医养生的关系,详见下图,健康、亚健康和疾病对比图:

健康图表

亚健康图表

疾病图表

现在,我们再从祖国医学(即中医)角度再认识一下“疾病”。

中医学中,很早以前认为,“疾”和“病”还不太一样:“疾”,是病字框里面一个“矢”(“矢”即箭的意思),这类发病较快,病程较短的即为“疾”;“病”是病字框里面一个“丙”(“丙”即火的意思,内脏有火即为“病”),这类病情较重,病程较长的即为“病”。后来在中医学中,“疾”和“病”也通用了,常合称为“疾病”。

由于中医和西医的医学基础和它们形成的社会背景完全不同,导致它们的医学理论各不相同。在中医学中所讲的疾病名称和内涵与西医学中所讲的疾病名称和内涵往往不同。例如,在中医学中所讲的“眩晕”这个病,就很难在西医学中找到对应的疾病,它可能与西医学中所讲的“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均有关联,但又并不等同。对于这一点,大家在学习和日常养生保健中引以注意。

那么,在中医学中常讲的“证”与“疾病”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个“证”大家千万不要理解为“证据”,它是中医学中特有的一个概念,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证”是疾病所处的某一阶段,主要是对疾病的病位和病性的概括,即“证”是“病”的更具体、更本质的总结。

所以,在中医学中,我们制定的调理(或治疗)方案往往就是根据这个疾病的“证”而确立的,这样的调理(或治疗)方案其针对性就会更强,其效果也就会更好。这其实也就是中医学中常讲的“治病求本”的具体表现。

因此,在中医学中不管是诊断还是治疗,始终都是以辨“证”为核心,而不仅仅是辨“病”。即调理(或治疗)疾病,一定要在搞清楚患者疾病的部位和疾病的性质的前提下,进行准确的“论治”。

但是,目前老百姓所关心的“病”,大多为西医所命名的病名,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应用,我们也经常尝试用(中医)辨“证”的方法为这些(西医所命名的)“病”提供一些解释和调理的方法,以便大家更好的理解这些“病”,并且更好的调理(或治疗)这些“病”,以期提高疗效,减少痛苦,提高生存质量。

中医治“病”的关键在于辨“证”

给大家举个例子,有两位高血压患者来找老中医看病,他们两个血压都比较高(一位患者收缩压是150mmHg舒张压100mmHg,另一位患者收缩压是160mmHg舒张压105mmHg),但是老中医分别给他们两个不同的调理方案,一个按“肝阳上亢”型调理方案,一个按肾阴亏虚”型调理方案。

他们俩当时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他们都得是同一个“病”(都是高血压),而给他们开的方子,以及食疗等养生建议都不一样(一个是以“肝”为中心的调理方案,一个是以“肾”为中心的调理方案)?

中医说:你们得的是同一个病——都是高血压,这只是现代医学给你们定的一个病名而已。中医看“病”,是讲究治“病”必求“本”,这个“本”就是(通过望、闻、问、切等诊断方法)找到发生疾病的主要部位(即病位),并判断出它们(病位)究竟发生了什么问题(即病性)。然后再根据这个具体的病位和病性(即诊断结果)制定出相对应的调理(治疗)方案,这样的调理(治疗)方案才能真正适合每一个患者身体的具体情况,进而才能取得较好的预期效果。你们俩所患的病(高血压),虽然是同一个病,但是每个人的具体病位和病性都是不同的(即中医的诊断不同),所以个你们俩定的(中医)调理(治疗)方案都是不同的。如下表所示,同“病”(高血压)异治表:

同“病”(高血压)异治表

注:1、高血压,为西医病名。在中医上类似于“眩晕”等疾病

2、五心烦热,中医属语,指的是两手心、两足心以及心口自觉发热,为常见阴虚症状。

3、盗汗,中医属语,指的是夜间睡着时不自觉出汗,为常见阴虚症状。

4、胆经,即指足少阳胆经。

5、肾经,即指足少阴肾经。

这个我(中医大夫)依据(通过望、闻、问、切等中医特有的诊断方法收集到的患者的)所有身体健康状况与病情的资料,找到病位,判断病位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中医上所说的“辨证”的过程,只有“辨证”清楚,才能有准确的“论治”,如下图所示, 老中医看“病”的过程图:

中医看“病”的过程图

所以,中医上就有所谓的同“病”异治,如上述两位高血压患者。

同样,如果患者有不同的“病”,但是辨的“证”(即病位和病性)是相同的,那么治法也是相同的,即所谓的异“病”同治。

这样看来,中医治“病”,辨“病”只是基础,最关键的还是在于辨“证”,这也是传统中医的特点和特长所在,是所谓中医治病能除根的根本原因。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解开老中医看病的秘密  老中医  老中医词条  看病  看病词条  解开  解开词条  秘密  秘密词条  
养生

 教你五招 应对日常视疲劳

每日加班写策划赶方案冲业绩……眼睛还好吗?有没有觉得眼及眼眶周围疼痛、视物模糊、眼睛干涩、流泪?视疲劳别不当回事。严重者可能出现头痛、恶心、眩晕呢!南方医院眼科...(展开)

养生

 ​洗脸10错误方式 慢慢毁你面容

误区一:泡沫型洗面奶洗完后皮肤紧绷,会导致营养流失纠错:很多人会误以为洗完脸之后的紧绷感,是由于洗面奶洗去了皮脂和含在角质中保持水分的天然保湿剂而造成的。其实,...(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