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血消风散,中医方剂名。出自《朱仁康临床经验集》。具有消风清热之功效。主治血热生风、风燥所引起的脂溢性皮炎,人工性荨麻疹,玫瑰糠疹,舌质红,脉弦滑数。
名 称
凉血消风散。
别 名
消风散《外科正宗》卷四。
出 处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功 用
消风清热。
歌诀
凉血消风蝉苦参,当归生地甘草荆;石膏知母白蒺藜,风热疮之血燥证。
组成
生地、生石膏各30g,当归、荆芥、苦参、白蒺藜、知母各9g,蝉衣、生甘草各6g。
功用
消风清热。
主治
血热生风、风燥所引起的脂溢性皮炎,人工性荨麻疹,玫瑰糠疹,舌质红,脉弦滑数。
加减化裁
玫瑰糠疹,加紫草;人工荨麻疹,加紫草、桃仁。
凉血消风散《外科大成》
凉血消风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外科大成》卷四。具有散风清热,润燥止痒之功效。主治以风邪为主因,包括风、湿、热、燥所致的各种瘙痒性皮肤病,如白疟,瘾疹,湿疮,尿布皮炎,皮肤癣菌病,钮扣风,日光性皮炎等。
名 称
凉血消风散
出 处
《外科大成》卷四
组 成
当归、生地、防风、蝉蜕、知母、石膏、苦参、胡麻、荆芥、苍术、牛蒡子、甘草、木通
功 用
散风清热,润燥止痒
主 治
以风邪为主因,包括风、湿、热、燥所致的各种瘙痒性皮肤病,如白疟,瘾疹,湿疮,尿布皮炎,皮肤癣菌病,钮扣风,日光性皮炎等
组成
当归、生地、防风、蝉蜕、知母、石膏、苦参、胡麻、荆芥、苍术、牛蒡子各一钱,甘草、木通各五分。
用法用量
上药以水300毫升,煎至240毫升,饭后二小时左右服。
功用
散风清热,润燥止痒。
主治
用于治疗以风邪为主因,包括风、湿、热、燥所致的各种瘙痒性皮肤病,如白疟,瘾疹,湿疮,尿布皮炎,皮肤癣菌病,钮扣风,日光性皮炎等。
方义
本方针对风湿热燥四邪而设,但以祛风见长,方中荆芥、防风、蝉衣、牛子疏散风热之邪为君药;石膏、知母、生地清解热邪,苦参、苍术、木通燥渗湿邪为臣药;生地、麻仁、润燥,当归养血润燥,且能活血协助祛风,合“冶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旨。
加减化裁
若瘙痒重,可加白鲜皮、乌梢蛇。
附注
为《外科正宗》卷四“消风散”之异名。
附方
名称:凉血消风散
组成:生地、当归、荆芥、蝉衣、苦参、白蒺黎、知母、生石膏、生甘草
主治:血热生风、风燥所引起的脂溢性皮炎,人工荨麻疹,玫瑰糠疹,舌质红,脉弦滑数
出处:《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功用:消风清热
重要文献摘要
《外科大成·疿》:“痛者先如水疱作痒,次变脓疱作疼,由肺热、脾湿所致,宜凉血消风散。”
《中医皮肤科古籍精选》:“清热散风,凉血除湿治之,凉血消风散是也,外以蛇床子散,或诸疮一扫光搽之亦效,兼戒口味自愈。”
古方摘录凉血消风散
处方生地30克、当归9克、荆芥9克、蝉衣6克、苦参9克、白蒺藜9克、知母9克、生石膏30克、生甘草6克。
功能主治消风清热。治脂溢性皮炎,人工荨麻疹,玫瑰糠疹。
用法用量水煎服。
备注本方从《外科正宗》消风散增减而成。生地,当归、甘草凉血润爆;知母、石膏清肌热;荆芥、蝉衣消风,苦参、白蒺藜祛风止痒。适用于血热生风、风燥诸证,舌质红,脉弦滑数。治玫瑰糠疹可加紫草凉血清热;人工荨麻疹加紫草、桃仁。
摘录《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冯济相提示:资料来自网络与书籍,慎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