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浮郄穴治疗不寐症机制浅谈

程  剑1,张志国1,楚江静1,李彦瑶1,

邵莹莹1,张淏忠2,赵  辉1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1治未病中心,

2肺病科,沧州061001)

浮郄穴首载于《黄帝针灸甲乙经·足太阳及股并阳跷六穴凡三十四穴第三十五》:“浮郄,在委阳上一寸,屈膝得之。刺入五分,灸三壮。”并在后文中言:“不得卧,浮郄主之”。寥寥数语,道出浮郄穴定位、取穴体位、刺灸法及治疗病症,但所治病症属于中医何证型及其治病机制并未言及。关于浮郄的临床应用后世医家则少有提及,仅是在《针灸甲乙经》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理论层面发挥。通过阅读近代针灸大家黄竹斋先生《针灸医案选编》发现,黄老在治疗1例呃逆伴不寐症时选用浮郄穴且效果显著,此案发人深省。笔者将此法临床应用于1例严重不寐症患者,施平补平泻手法后留针30 min,亦收到显著效果。近期有幸阅读赵寿毛先生主编《赵缉庵针灸按摩真传》,赵缉庵先生乃黄竹斋先生挚友世交,其中亦言“此穴安眠有效(行针20分钟)”。

中医之不寐即西医之失眠,如今生活节奏之快,工作学习任务之艰巨,导致很多人面临失眠困扰,甚者有自杀倾向。浮郄治疗不寐之效果显著而应用之少实为憾事,故而探讨浮郄穴治疗不寐症的机制,使浮郄穴的应用更加明确,达到有的放矢。通过查阅古籍文献,浮郄穴主治病症可概括为3大类,分别为局部病症,如霍乱转筋、筋急或髀枢不仁等;腹部大小肠膀胱病症,如小肠热、大肠结或膀胱热;不得卧症。浮郄治疗经穴局部症状,因其具有疏通经络之功,经络利,筋骨舒,则痹除筋松,血濡而不仁除;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为同名经,故针刺浮郄亦可调节小肠腑病,使腑气得通,则邪热可降;大肠在小肠之下,小肠得通,大肠亦顺,则热去腑通,邪热解而便结开;浮郄属膀胱经,其在下者可引热下行,清利膀胱之热;然浮郄穴之疗不寐症当做详解,兹将所述详列于下以供参考。

1  入窠剿邪,安内攘外

浮者,浮于上也;郄者,意同隙也。浮郄属于足太阳膀胱经,此经起于睛明,上额交巅,下项循背过大腿后侧而经腘。浮郄所处之地,如浮于腘窝之上;在委阳穴上一寸,大筋内侧之间隙,故名为浮郄。周楣声《针灸穴名释义》言:“浮,指浮竹”;高式国《针灸穴名解》:“本经之气,由臀部下行,达于委阳穴之上,顺势而下……其所为用,在顺通也。”竹者,外实而中空,间有一隔阻于其间。中空者,经气流行之隧道也;间隔者,筋会之膝府也。《灵枢·邪客》云:“人有八虚……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两腘位于膝后,位列八虚。八虚之内,气血真气难达,濡养更属难期,邪气每易乘虚而入。足太阳膀胱经之经气由上而下,经隧及腘至膝,遇隔难越,由旁路而下至于至阴。膝腘之处,虽无正气护于内,却有邪气侵于外。邪气遇隙而客,入经深邃,沿经上巅入络脑,扰其神明,故发为不寐;膀胱经与肾经络于飞扬,膀胱经有邪亦可牵连及肾。邪气入肾,扰其真阳,真阳上僭,乱我真神,怎得安宁;扰动真阴,水涨龙升,飞龙在天,难以潜藏,亦可扰神。针刺浮郄穴,可调经气,理阴阳,和气血;可镇安上浮之龙,潜降逆上之水;内可通经调正,外可攘邪蠲痹。

2  和胃畅中,启下达上

肺与膀胱相别通,肺气盛亦可致不得卧。五脏别通说,首载于明朝李梴《医学入门》,其言:“肺与膀胱相通”。肺为娇脏,易受邪扰,肺若受邪,喘促不已。《素问·逆调论》据病患之起居形态及喘息之音,不得卧所发之脏腑在胃在肺。脾胃居中宫,斡旋气机之升降,调动四维之运转。其邪在胃者,使气机升降失常,四维运转受阻,坎离否塞难通,故成难卧不寐。浮郄可通腑泻热,和胃利肠,使升降相宜,坎离既济,故而成寐。其邪在肺者,可致喘促急发难以偃卧。其卧不成者,何以得寐。此类之疾,可针浮郄穴,内调经络脏腑,疏利膀胱水气,而成启下达上之治;辛金生壬水,金受邪犯,实可泻子,子通母亦安,此子母之治。两治相宜,使清浊得分,升降相宜,肺气得开,宣降复常,故可偃卧。

3肠通胃和,卧亦安然

浮郄可通大小肠腑之热,使二便得通,腑气得降。《灵枢·本输》言:“大肠小肠皆属于胃。”胃中失和,则卧不成寐。大肠主降,胃亦主降,若二腑皆病,降路受阻,升路难发,升降不成,周流不顺,则坎离难济。针刺浮郄穴,使肠通胃和,腑气得降,升路复常,一气周流,坎离可济,则寤寐两相宜矣。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有热,可移热于心,心受热扰,神乱失安,则寐亦不成。浮郄可泻小肠之热,使热去神安,心神得固,下济肾水,既济成矣。三腑通降复常,肠通胃和,则卧亦安然。文献研究表明,治疗不寐症亦多取膀胱经穴。因其循行从巅入络脑,可安神镇静;尚有依“心主神明”及“胃不和则卧不安”而取穴者,临证获效亦显。

4小结

《针灸医案选编》记载一则呃逆伴不寐症医案,黄竹斋先生以降逆止呃立法取穴,另配浮郄以取其安神助眠之效,病患经治后呃止寐安。浮郄之治不寐症,其因有二:一者祛由隙入里之邪,使邪得祛,使神归位,即入窠剿邪,安内攘外也;一者具通腑启下之能,腑通脬利,升降相宜,即肠通胃和,启下达上也。今者就理而谈,难免有坐而论道之嫌。然古有贤者就其至理而疗其症,今有倡脑肠轴而除其疾,皆可使其卧平寐安。一言以盖之,浮郄穴可调升降,平阴阳,诚如《灵枢·根结》所言:“用针之要,在于知调。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形与气,使神内藏”。

(选自《中国针灸》杂志2020-3期)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浮郄穴治疗不寐症机制浅谈  机制  机制词条  治疗  治疗词条  
养生

 ​做健康女人不可或缺的体检项目

现在的大部分人们一般都是公司一年一次的体检,还有把它当成任务来完成完全不知道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你知道做一个健康的女人应该做哪些体检项目吗?今天小编从体检指南中...(展开)

养生

 最耗伤身体的十种恶习,你有吗?

养生命其实就是养阳气。但可悲的不仅仅是现代人或因压力所迫、或欲望所使、或随波逐流,在每天不断的耗伤自己的阳气。更可怕是直至伤及根本,疾病丛生时仍浑然不知。正如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