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药罐疗法产生的罐斑颜色变化解析

【前言】关于火罐(抽气罐)疗法,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各说各的理,尤其是罐斑颜色解释,本人不敢妄加评论!只能用一句至理名言,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谎言不攻自破!

一、角 法(火罐) 简 介

01、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记载

清代医家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详细总结了拔罐疗法应用的具体情况,同时,也是“火罐”一词最早出现在文献中。“火罐,使促口以受火气,凡患一切风寒,皆用此罐。

以小纸烧见焰,投入罐中,即将罐合于患处,或头痛则合在太阳、脑户或巅顶;腹痛,合在脐上。罐得火气合于肉,即牢不可脱,须待其自落。

患者自觉有一股暖气从毛孔透入,少顷火力尽则自落……治风寒头痛及眩晕、风痹、腹痛等症。

02、吴师机《理瀹骈文》记载

虽然人体脏腑不可见,但通过经络与体表相连,且脏腑俞穴皆分布于背部,所以外治背部俞穴就能达到调治脏腑的效果。

清代医家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记载了风邪头痛、破伤瘀血、黄疸等内科病的治疗方法。由此可见,拔罐疗法已经从外科拔除脓血发展到调治内科疾病。

吴师机还提出“外治者,气血流通即是补”,成为拔罐疗法内病外治的基本原理之一。

01、 蠲痹口诀

胡氏传承下来的“蠲痹口诀”之一“风寒湿邪入表里,角之外力从表出”的祛痹理念,遵循传统中医“天人合一,阴阳平衡”之理论。

胡氏论述痹症认为,风寒湿邪,皆入表里。三气未合,祛之病前。角之外力,亦从表出。脉络相通,客于生还。

02、通络祛痛液独特的配伍方式

利用“通经祛痛液”密不外传的独特配伍方式,借助传统中医“角法”(即火罐或抽气罐)为媒介。

03、胡氏对药罐疗法产生的罐斑颜色变化论述

“风、贼风”、寒、湿侵袭人体内(称为“邪”),根据滞留体内时间长短,三气未合或三气合一,其“角之”颜色,各有所不同,也因此,角之的颜色和角之次数,根据罐斑颜色的鉴别,判断出体内的“风、贼风”、寒、湿邪的残留。近百年临床总结出,风邪易除,寒邪难祛,湿邪汗出,痹虫愈缓,三气不除,客死于因。

04、通络祛痛液与人体内风、贼风、寒、湿邪神奇互动

“通络祛痛液”更为奇特的是,与人体皮下肌肉、关节内滞留的风邪、贼风、寒邪、湿邪及杂合之邪,产生不同程度的神奇互动,其互动热感不一,而产生的罐斑颜色各异。

“药罐疗法”祛除人体内的风、贼风、寒、湿邪之后,其互动的热感也随之消失。经百年临床,一直延续至今!

05、风、贼风、寒、湿侵袭人体内的杂至变化

1、侵袭人体内单一的风、贼风、寒、湿邪,在体内还可分化为:风与贼风;风与寒邪;风与湿邪;贼风与寒邪;贼风与湿邪;寒与湿邪;阴阳斑等罐斑颜色变化。

2、留罐时“罐斑出现凹坑”;留罐时“罐斑皮肤起泡”;而且,起罐后“罐斑扩散”等因素。

3、“风、贼风”、寒、湿邪,在人体内“三气归一”等。

06、  通络祛痛液调理病痛原理

1、通络祛痛液根据不同的体质差异,药力随增随减,并抽丝剥茧,层层递进。其强大的穿透力使中药精华直达病灶,与体内风、贼风、寒、湿邪产生神奇的互动。迅速起到温阳散寒、活血化瘀、补髓填精、通脉络之功效。

2并同时激发人体自我修复功能,将体内各种风、贼风、寒、湿邪过火罐负压逐渐排出体外,具有补泻兼施,彻底改善因脉络不通产生的不适或疼痛。也就是中医所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中医理论。

07、 药罐疗法--更适合目前的趋势

1、目前,因大自然的风、贼风、寒、湿邪(空调、风扇)侵袭人体,造成的颈、肩、腰、腿、背、痛;肺寒、胃寒腹寒、宫寒等及亚健康群体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年轻化。因为这种病痛,来自于“无菌性炎症”,检查不出原因。更谈不上调理。

2、通络祛痛液是与“火罐”或“抽气罐”使用的产品,是目前唯一专门针对大自然的风、贼风、寒、湿之邪气(包括空调、风扇)侵袭人体后所形成的不适或病痛,在调理过程中效果显著。更是一种对人体无任何副作用的外用纯绿色调理方法。

一、单一的“风邪”侵袭人体的症状互动、颜色皮肤变化、图解

01、侵袭人体内单一“风邪”产生的症状

1、 人体感受“风”侵袭,入之表里,长时间滞留体内及关节内,偶尔感到不适,或受风部位皮肤发痒。

2、 “风”从口、鼻进入体内,个别会出现胃、腹部有不适或胃胀、腹胀、肠鸣;排气后有舒服的感觉。

3、 药罐之后,个别人罐斑周围会出现风疹(风疙瘩)属于正常现象。

02、通络祛痛液与单一的“风邪”神奇互动

通络祛痛液与体内“风邪”产生互动,五至十分钟左右,皮下有轻微热感,药罐吸力大。起罐后,互动热感持续时间较短。

03、体内单一的“风邪”罐斑颜色-皮肤变化图解

1、单一的“风邪”罐斑呈皮肤颜色、浅粉紫色、浅白色。

2、罐斑皮肤有汗毛孔出现,而且毛孔有大有小。

3、个别留罐或起罐后皮肤痒,用手触摸罐斑皮肤干爽、不凉。

二、单一的“贼风”侵袭人体的症状互动、颜色皮肤变化、图解

《黄帝内经》记载,对贼风的阐述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贼风属于至阴,比风更胜”。如:窗门的缝隙风、过堂风,空调风、风扇风、机器运转产生的风,房屋空隙的风,都属于“贼风”。

01、人体内感受单一的“贼风”产生的症状

1、人体感受“风”侵袭,入之表里,滞留体内及关节内呈游走性串或痛、肌肉紧僵。

2、潜伏于人体某关节处,使之周围血液微循环受阻,使关节疼痛,怕凉或怕风。

3、如果贼风侵袭面部,如果面部有“寒邪”与之相遇,容易引起面部中风、嘴歪眼斜、甚至面部肌肉痉挛。

4、如果“贼风”侵袭头部,头痛并伴有汗出。

5、如果“贼风”侵袭“肚脐”引起腹痛。

02、通络祛痛液与单一的“贼风”神奇互动

通络祛痛液与体内“贼风”产生互动,五至十分钟左右,皮下有轻微热感,药罐吸力较大。

03、体内单一的“贼风”罐斑颜色-皮肤变化图解

1、单一的“贼风”罐斑呈黑炭色、黑浅炭色、黑紫色、黑浅紫色。

2、罐斑皮肤有轻微汗毛孔出现,或无汗毛孔。

3、个别留罐或起罐后皮肤痒,触摸罐斑皮肤干爽、不凉。

4、贼风罐斑消失慢,五到十天消失。

三、单一的“寒邪”侵袭人体的症状、互动、颜色皮肤变化、图解

01、侵袭人体内单一“寒邪”产生的症状

1、 人体感受“寒”侵袭,入之表里,长时间滞留体内及关节内,会导致肢体某部位寒至血凝,脉络不通而产生酸、麻、冷、木、沉、僵、疼痛、肌肉痉挛(抽筋)。

2、 感受“寒邪”侵袭的某部位怕凉、怕风。

3、寒邪滞留于脏腑,严重时,导致“大便稀薄、不成形”。

4、寒凉的食物(雪糕、冰镇啤酒、饮料、冰水等)从“口”进入胃腹,郁化为寒邪,长时间滞留脏腑,会出现寒瘀咽痛;肺寒咳嗽;前胸寒瘀、心慌、憋气、出虚汗;胃寒腹寒、胃腹冷痛、胃、腹部有不适或胃胀、腹胀、肠鸣、胃痛、腹痛(肠痉挛);排气后有舒服的感觉。宫寒、痛经;膀胱寒瘀,尿频、尿急、尿不净、总起夜等症状。

(备注:除了感受寒邪之外。另一种严寒环境会把人冻伤,造成局部肌肉软组织坏死)

02、通络祛痛液与体内单一的“寒邪”神奇互动

1、通络祛痛液与体内“寒邪”产生互动,留罐十分钟左右,皮下有轻微热感,寒邪较重则无热感,或起罐后出现热感,药罐吸力大,疼痛,三分左右,疼痛消失。

2、起罐后,热感持续时间较短。

03、体内单一的“寒邪”罐斑颜色-皮肤变化图解

1、单一的“寒邪”产生的罐斑颜色呈,灰深色、灰色、灰浅色、灰白色、白色。

2、罐斑皮肤没有汗毛孔。

3、用手触摸罐斑皮肤平滑、冰凉、有水。

4、仔细观察皮肤汗毛呈白色竖起状态。

5、寒邪罐斑的特点是,起罐后颜色瞬间消失。

四、单一的“湿邪”侵袭人体的症状、互动、颜色皮肤变化、图解

01、侵袭人体内单一“湿邪”产生的症状

1、人体感受“湿邪”侵袭,入之表里,湿邪滞留肢体某部位及关节,呈酸软、困乏。

2、“湿邪”滞留于脏腑,严重时出现“大便粘稠”。

02、通络祛痛液与单一的“湿邪”神奇互动

1、 通络祛痛液与湿邪互动,药罐吸力大,留罐二至五分钟左右,皮下深层由微热逐渐热感强烈、像火烤一样、个别人出现皮肤痒。

2、 起罐后,根据个人体内“湿邪”的轻重,互动热感消失很慢,热感持续一至两个小时左右,感觉舒适。

03、体内单一的“湿邪”罐斑颜色-皮肤变化、图解

1、单一的“湿邪”罐斑颜色呈粉紫红色、粉浅紫红色、粉白色、皮肤颜色。

2、罐斑有汗毛孔或无汗毛孔,而且个别汗毛孔出有白色或黄色、红色、深红色水珠甚至流淌。

3、起罐后用手触摸罐斑皮肤不凉而且有水甚至潮湿。

4、药罐吸力减弱,罐斑颜色消失快,呈皮肤颜色,(湿邪与贼风的罐斑消失慢)

5、湿邪另一个特点,是从皮肤汗毛孔出湿邪水、流淌。(无菌)

6、湿邪罐斑颜色,一天至三天就消失。

五、侵袭人体内的“风邪与贼风结合”产生的症状、颜色皮肤变化、互动、图解

01、侵袭人体内“风邪与贼风结合”产生的症状

人体内感受“风邪与贼风”,长时间滞留体内,会导致肢体肌肉、关节周围脉络不畅,而产生不适或串痛。

02、通络祛痛液与体内“风、贼风结合”神奇互动

1、通络祛痛液与体内“风邪与贼风结合”产生互动,留罐五至十分钟左右,皮下有微热感,起罐后热感持续时间较短。

2、药罐吸力大,罐口周围皮肤痒或罐口里面皮肤痒。

03、体内“风邪与贼风结合”罐斑颜色-皮肤变化--图解

1、“风邪与贼风结合”罐斑呈黑色、黑紫红色、黑浅紫色、黑浅色。

2、罐斑皮肤有汗毛孔出现。

3、个别留罐或起罐后皮肤痒,用手触摸罐斑皮肤干爽、不凉。

4、起罐后,个别在罐口里面或外面出现风疹(风疙瘩)属于正常现象。

5、风邪大于贼风时,罐斑皮肤颜色浅。风邪小于贼风时,罐斑皮肤颜色深。

6、“风邪与贼风结合”罐斑颜色消失慢,大概五天至十天从皮肤上消失。

六、侵袭人体内的“风邪与寒邪结合”产生的症状、颜色皮肤变化、互动、图解

01、侵袭人体内“风邪与寒邪结合”产生的症状

1、人体内某部位感受“风邪与寒邪结合”,长时间滞留体内,会导致周围脉络不畅。有不适的感觉。

2、风邪小于寒邪时,产生酸痛。

3、某部位肌肉出现“沉、木”症状。寒瘀咽炎

02、通络祛痛液与体内“风邪与寒邪结合”神奇互动

1、通络祛痛液与体内“风邪与寒邪结合”产生互动,留罐十分钟左右,皮下有微热感,寒邪大于风邪时则无热感,或起罐后出现热感

2、起罐后、热感持续时间较短。

3、药罐吸力大,个别出现罐口周围皮肤痒。 

03、体内“风邪与寒邪结合”罐斑颜色皮肤变化-图解

1、“风邪与寒邪”罐斑颜色,呈紫黑灰色、紫灰色、紫浅灰色、外圈紫灰色中间白色(纯寒邪)。

2、罐斑皮肤平滑、没有汗毛孔或稀少汗毛孔,仔细观察汗毛竖立。

3、起罐后颜色瞬间或逐渐消失,用手触摸罐斑皮肤平滑、冰凉。

4、“风邪”小于“寒邪”时,罐斑颜色轻。“风邪”大于“寒邪”时,罐斑颜色深。

5、体内“风邪与寒邪结合”产生的罐斑颜色,其特点是颜色消失快。

七、侵袭人体内的“风邪与湿邪结合”产生的症状、颜色皮肤变化、互动、图解

01、侵袭人体内“风邪与湿邪结合”产生的症状

人体内感受“风邪与湿邪结合”,长时间滞留体内,会导致肢体某部位脉络不通,而产生不适或酸软,或无任何症状

02、通络祛痛液与体内“风邪与湿邪结合”神奇互动

1、通络祛痛液与体内结合的“风邪与湿邪”产生互动,留罐二到五分钟左右,皮下从微热感逐渐热感强烈,风邪大于湿邪时互动热感较弱,

2、起罐后互动热感持续时间也较长。

3、风邪小于湿邪时,互动热感强烈。风邪大于湿邪时,互动热感微热。热感持续时间长。

03、“风邪与湿邪结合”罐斑颜色皮肤变化--图解

1、“风邪与湿邪”罐斑颜色,呈红紫色、红浅紫色、红浅白色或呈皮肤颜色。

2、罐斑皮肤凹凸不平。

3、起罐后颜色消失慢,用手触摸罐斑皮肤潮热,个别罐斑汗毛孔出水。

4、“风邪”小于“湿邪”时,罐斑颜色轻。“风邪”大于“湿邪”时,罐斑颜色深。

5、体内“风邪与湿邪结合”产生的罐斑颜色,其特点是颜色消失慢。

八、侵袭人体内的“贼风与寒邪结合”产生的症状、颜色皮肤变化、互动、图解

01、侵袭人体内“贼风与寒邪结合”产生的症状

1、人体内感受“风邪与寒邪结合”,长时间滞留体内,会导致肢体肌肉、关节周围脉络不通,而产生酸、麻、胀、木、痛、串痛等症状。

2、严重时,肢体活动轻微受限或严重受限。

02、通络祛痛液与体内“贼风与寒邪结合”神奇互动

1、通络祛痛液与体内“贼风、寒邪结合”产生互动,留罐五分钟至十分钟左右,皮下有轻微热感

2、贼风大于寒邪时,有轻微热感

3、贼风小于寒邪时则无热感,或起罐后有热感,持续时间较短

4、药罐吸力大,个别出现罐口周围皮肤痒。

03、“贼风与寒邪结合”罐斑颜色皮肤变化--图解

1、“贼风与寒邪结合”罐斑颜色,呈黑灰紫色、黑紫色、黑浅灰紫色。

2、罐斑皮肤平滑、没有汗毛孔,观察汗毛竖立。

3、用手触摸罐斑皮肤冰凉、潮湿甚至有水。

4、起罐后罐斑颜色消失慢,罐斑颜色五天至十天才逐渐消退。

九、侵袭人体内的“贼风与湿邪结合”产生的症状、颜色皮肤变化、互动、图解

01、侵袭人体内“贼风与湿邪结合”产生的症状

1、人体内感受“贼风与湿邪结合”,长时间滞留体内,会导致肢体肌肉、关节周围脉络不通,而产生不适。

2、严重者会产生酸、沉、乏力、串痛等症状。

02、通络祛痛液与体内“贼风与湿邪结合”神奇互动

1、通络祛痛液与体内“贼风、湿邪结合”产生互动,留罐三到分钟至五分钟左右,皮下有微热感逐渐热感强烈。

2、贼风大于湿邪时则有轻微热感。互动热感持续时间较短。

3、贼风小于湿邪时则热感加重,互动热感持续时间较长。

4、药罐吸力大,个别出现罐口周围或罐口内皮肤痒。

03、“贼风与湿邪结合”罐斑颜色皮肤变化--图解

1、“贼风与湿邪结合”罐斑颜色,呈黑紫红色、黑浅紫红色、浅紫白色、紫白相间的花斑纹。

2、罐斑皮肤平滑、没有汗毛孔,观察皮肤汗毛竖立。用手触摸罐斑皮肤凉,潮湿。

3、起罐后,罐斑颜色不消失,罐斑颜色三天至七天才逐渐消退。

十、侵袭人体内的“寒邪与湿邪结合” 产生的症状、颜色皮肤变化、互动、图解

01、侵袭人体内“寒邪与湿邪结合”产生的症状

人体内感受“寒邪与湿邪”,长时间滞留体内,会导致肢体肌肉、关节周围脉络不通,而产生酸痛。

02、通络祛痛液与体内“寒邪与湿邪结合”神奇互动

1、通络祛痛液与体内“寒邪与湿邪结合”产生互动,留罐五分钟至十分钟左右,皮下有轻微热感

2、寒邪小于湿邪时其互动由轻微热感逐渐热感强烈。

3、寒邪大于湿邪时,则有轻微热感

4、寒邪小于湿邪时,起罐后热感持续时间较长。

5、药罐吸力大,个别出现罐口周围皮肤痒。

03、“寒邪与湿邪结合”罐斑颜色皮肤变化--图解

1、“寒邪与湿邪结合”罐斑颜色,呈浅紫红色、浅紫白色、浅红白色、皮肤颜色。

2、罐斑皮肤平滑、有轻微汗毛孔或无汗毛孔,用手触摸罐斑皮肤凉、潮湿。

3、起罐后,罐斑颜色一天至二天消退。

十一、药罐方法,罐斑皮肤产生  的“阴阳斑”的原因?

01、药罐方法、留罐或起罐后,留在皮肤上的罐斑有两种颜色的,称为“阴阳罐斑”

阴阳斑的产生原因:

1、是风、贼风、寒邪、湿邪处在不同的经络上。

2、是风、贼风、寒邪、湿邪处在人体的不同肌肉及软组织里。

人一共有639块肌肉,最大的肌肉是臀大肌,肌肉对于人体是非常重要的。肌肉一方面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另一方面这些肌肉可以产生收缩让人类产生力量,可以做各种的活动。

人体肌肉共639块。约由60亿条肌纤维组成,其中最长的肌纤维达60厘米,最短的仅有1毫米左右。大块肌肉约有两千克重,小块的肌肉仅有几克。一般人的肌肉占体重的百分之三十五至四十五左右。

十二、  药罐方法,留罐时“罐斑出现凹坑”的原因?

1、出现罐斑有凹坑,说明此处贼风与寒邪较重,寒邪入骨,才会出现有凹坑罐斑。

2、随着多次药罐调理,“寒邪”逐渐祛除体外。凹坑罐斑逐渐消失。

十三、 药罐疗法,起罐后“罐斑扩散”的原因?

药罐调理后,贼风与寒邪产生的圆形罐斑。出现扩散的原因是:

1、血小板低。

2、因为此处贼风与寒邪较重,造成毛细血管破裂,出现的血瘀,属于正常现象。

3、出现罐斑扩散,不能持续药罐调理。

备注:

出现罐斑扩散,待罐斑颜色消失及血液自然吸收后,此处贼风与寒邪减少,在实施药罐调理,此现象不会出现。

十四、 留罐时“罐斑皮肤起泡”的原因?

1、无论药罐调理,还是普通拔罐调理,个别在罐斑皮肤上会出现各种颜色的水泡,说明此处“湿邪”较重。

(关于泡里的液体,目前,医学没有解释的数据。)

2、起泡的颜色大致由轻到重分为七种颜色,白色、白黄色、黄色、黄红色、红色、紫红色、黑紫红色泡。

3、黑紫红色泡,是该部位皮下贼风与寒邪较重,留罐时,吸力大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出现的血泡。

十六、“(风、贼风)、寒、湿邪结合”三气归一产生的罐斑颜色及变化

1、关于“(风、贼风)、寒邪、湿邪”长期在体内滞留,“三气归一”,产生罐斑颜色各异,留罐时,罐口内、外皮肤刺痒。起罐后,用手触摸罐斑皮肤微热。

2、备注:

(风、贼风)、寒、湿邪”在体内“三气归一”属于中医“风湿痹症”范畴。(这里本人不做解释)

十七、平时注意预防与保健养生

01、预防“风邪”侵袭人体注意事项

1、夏天出汗时,远离空调、风扇、窗户风。

2、夏天,忌讳开空调、风扇睡觉。

3、就餐前先喝些温水,之后在就餐。否则呛风冷气!(肚子不舒服)

4、人生活在大自然中,感受“风邪”侵袭在所难免,平时做做药罐保健养生,防患于未然。(即保健养生,又防未病)

02、预防“贼风”侵袭人体注意事项

1、夏天出汗时,远离空调、风扇。

2、夏天,忌讳开空调风与寒凉、风扇睡觉。

3、随着人们生活在大自然中,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夏天车里、家里、单位里,人们处在空调、风扇笼罩中!

感受“贼风”侵袭在所难免,平时做做药罐保健养生,把侵袭人体内的“贼风”祛除体外,防患于未然(即保健养生,又防未病)

03、预防“寒邪”侵袭人体注意事项

1、夏天,忌讳开空调睡觉;长时间洗凉水澡等。

2、从事“冷库工作”进冷库内注意保暖。

3、冬天室内室外注意防寒保暖,切不可美丽冻人。

4、古人讲:凉不冰牙,热不烫嘴。忌讳吃寒凉的食物,(如:雪糕、冰镇啤酒、饮料、冰水等)

5、人生活在大自然中,感受“寒邪”侵袭在所难免,平时做做药罐保健养生,防患于未然。(即保健养生,又防未病)。

04、预防“湿邪”侵袭人体注意事项

1、不要穿潮湿的衣服;洗头后不要湿着头发睡觉;不要躺在潮湿的地方。

2、忌讳吃寒凉的食物,(如:雪糕、冰镇啤酒、饮料、冰水等)进入胃、腹后,可郁化为湿邪.

3、人生活在大自然中,感受“湿邪”侵袭在所难免,平时、颈部、腰背部、胃腹部做做药罐保健养生,防患于未然。(即保健养生,又防未病)。

声明:

以上内容是本人家传“药罐疗法”知识内容,是以传播“正能量”为目的。不针对任何团体及个人。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疗法  疗法词条  解析  解析词条  产生  产生词条  颜色  颜色词条  变化  变化词条  
养生

 台灯不宜太低容易伤害眼睛

莘莘学子常要挑灯夜读,每晚与台灯相伴。于是,许多家长给孩子买来护眼灯,以求保护视力,其实,这些灯具是否有护眼的功效,目前还缺乏确凿、科学的证据。所以,要想保护视...(展开)

养生

 锁阳龙骨茶,用药堪称绝妙

古代医学看似没现代医学发达,但对许多疾病的分型却是门儿清,比如仅一个男科,有些方子主攻阳痿,如右归丸。有些方子主攻梦遗,如小菟丝丸。还有些主攻固精,如金锁固精丸...(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