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龙汤38、39)
三八、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两条合在一起解释。
一、关于伤寒与中风的讨论
关于“中风”与“伤寒”,我的解释就是“感冒风寒”了。因为按照伤寒论原文:“二、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三、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看,38条的脉证为“伤寒”,却命名为“中风”;而第39条的脉证是“中风”,却命名为“伤寒”。如此相互贯通的说法,只能用“中风与伤寒”是同一个指向——“感冒”来解释才能圆满,否则无法合理解释。
所以,在这里,伤寒与中风都按照现在词——“感冒”来理解。
二、关于大青龙汤是否“发汗的峻剂”
一般人都把大青龙汤作为发汗的峻剂来看的。我认为有先入为主的嫌疑。
从原文看,38条和39条都有告诫的字句;如第38条的“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此为大青龙汤的第一条禁忌。又从39条的仅仅提出“无少阴证”的提示来看,大青龙汤的所对症的也仅仅是“必须是阳性病”,所以发热的症状应该不是大青龙汤应用的第一考量。
这样看来,大青龙汤所治疗的病症不是发热很重的。当然也就不是所谓的“发汗的峻剂”。 所谓的“发之”应该是“发越水汽”的意思。大青龙汤在实际应用中不应特别的畏惧。
三、关于大青龙汤证
39条的脉证很明确:“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这说明患者的发热恶寒的症状很轻,从“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可以推断出患者的“皮水”症状。当然,在学习的时候最好结合金匮要略的咳嗽与水气篇结合着学习。
38条的脉证也很清楚,最难理解的倒是:“不汗出而烦躁”证。如果从38条来倒推:是不是患者本来就有“皮水”的症状,再加上感受了风寒,才会出现“不汗出”的一种难受状态呢?“燥烦”是不是由于患者的“皮水”症状在感受风寒时特有的一种症状呢?
我的结论: 由此可推断:大青龙汤主患者的浮肿体质,在感受风寒后呈现的太阳病兼浮肿症证。就是发热,不汗出,浮肿,烦躁是由浮肿引起的。但是必须特别注意要区分出患者的“阳性病”才可用大青龙汤。
当然发越水气的治疗方法的论述在金匮要略里论述的比较详细。此处仅仅提到了浮肿而又感冒风寒后的治疗。
所以:大青龙汤只是主太阳病兼水气症状的方子。
2013年10月08日
毛延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