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金匮要略219药方详解



 金匮219药方详解

金匮方目录1.痉湿暍病脉证治方  1. 栝蒌桂枝汤  2.葛根汤 3.大承气汤 4.麻黄加术汤 5.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6.防己黄芪汤   7.桂枝附子汤 8.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又名:白术附子汤)   9.甘草附子汤   10.白虎加人参汤   11.一物瓜蒂汤(又 名:瓜蒂汤)

2.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方  12. 百合知母汤  13.滑石代赭汤 14.百合鸡子黄汤 15. 百合地黄汤  16. 百合洗方 17. 栝蒌牡蛎散  18. 百合滑石散  19. 甘草泻心汤  20. 苦参汤  21. 雄黄熏方 22. 赤小豆当归散  23. 升麻鳖甲汤(附: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方)

3.疟病脉证治方  24. 鳖甲煎丸  25. 白虎加桂枝汤(又名:桂枝白虎汤) 26. 蜀漆散   27.牡蛎汤 28.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根汤 29.柴胡桂姜汤 30.中风历节病脉证治方 31.侯氏黑散 32. 风引汤  33. 防己地黄汤  34. 头风摩散  35. 桂枝芍药知母汤  36. 乌头汤  37.矾石汤   38.《古今录验》续命汤 39. 《千金》三黄汤  40.《近效》术附汤  41. 崔氏八味丸  42.《千金》越婢加术汤

4.血痹虚劳病脉证治方  43. 黄芪桂枝五物汤44.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45. 天雄散46. 小建中汤   47.黄芪建中汤  48. 肾气丸(又 名;金匮肾气丸、桂附八味丸) 49. 薯蓣丸 50. 酸枣仁汤   51.大黄廑虫丸   52.《千金翼》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   53.《肘后》獭肝散

5.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方 54. 甘草干姜汤 55.射干麻黄汤56. 皂荚丸57. 厚朴麻黄汤 58. 泽漆汤 59.麦门冬汤 60.葶苈大枣泻肺 汤 61.桔梗汤 62. 越婢加半夏汤 63. 小青龙加石膏汤64. 《外台》炙甘草汤 《千金》甘草汤(又名:温液汤) 65.《千金》生姜甘草汤 66. 《千金》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   67.《外台》桔梗白散(又名:三物白散、白散)   68.《千金》苇茎汤

6.奔豚气病脉证治方 69.奔豚汤 70.桂枝加桂汤 71.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又名:苓桂甘枣汤)

7.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方  72. 栝蒌薤白白酒汤  73. 栝蒌薤白半夏汤  74. 枳实薤白桂枝汤  75. 人参汤[又名:理中汤(丸)] 76. 茯苓杏仁甘草饧  77.橘枳姜汤78.薏苡附子散 79. 桂枝生姜枳实汤 80. 乌头赤石脂丸  81. 九痛丸

8.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方 82.厚朴七物汤83.附子粳米汤 84.厚朴三物汤 85.大柴胡汤 86大建中汤 87.大黄附子汤 88.赤丸 89.乌头煎90.当归生姜羊肉汤91.乌头桂枝汤   92.《外台》乌头汤   93.《外台》柴胡桂枝汤   94.《外台》走马 汤(又名:张仲景飞尸走马汤)  95. 瓜蒂散

9.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治方  96. 旋覆花汤  97. 麻子仁丸(又名:98.脾约丸、麻仁滋脾丸)  

1/226



99.甘姜苓术汤(又名:肾着汤)

10.痰饮咳嗽病脉证治方 100.苓桂术甘汤111.甘遂半夏汤112. 十枣汤113大青龙汤114.小青龙汤  115.木防己汤 116.木防己 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 117.泽泻汤118.厚朴大黄汤 119.小半夏汤 120.己椒苈黄丸 121.小半夏加茯苓汤 122.五苓散 123.桂苓五味甘草汤(又名: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 124.苓甘五味姜辛汤 125.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汤(又名:苓甘五味姜辛夏汤) 125.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 126.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   127.《外台》茯苓饮

11.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治方 128. 文蛤散 129.栝蒌瞿麦丸130. 蒲灰散131. 滑石白鱼散132.茯苓青盐汤 133.猪苓汤

12.水气病脉证治方 134.越婢汤 135.越婢加术汤 136.防己茯苓汤 137.甘草麻黄汤138. 麻黄附子汤(附:杏子汤)139.芪芍桂酒 汤(又名:黄芪芍桂苦酒汤) 140.桂枝加黄芪汤 141.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 (又名:.桂姜草枣黄辛附子汤) 142. 枳术汤

13.黄疸病脉证治方 143.茵陈蒿汤 144.硝石矾石散 145.栀子大黄汤 146.猪膏发煎147.茵陈五苓散 148.大黄硝石汤 149.《千金》麻黄醇酒汤

14.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方 150.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又名:桂枝救逆汤) 151.半夏麻黄丸 152.柏叶汤 153.黄土汤 154.泻心汤

15.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方 155茱萸汤(又名:吴莱萸汤) 156 半夏泻心汤 157.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158.猪苓散 159. 四逆汤 160.小柴胡汤 161.大半夏汤 162.大黄甘草汤 163.茯苓泽泻汤 164.文蛤汤 165.半夏干姜散 166.生姜半夏汤 167.橘皮汤    168.橘皮竹茹汤 169. 桂枝汤 170.小承气汤171桃花汤 172. 白头翁汤173.栀子豉汤 174.通脉四逆汤 175.紫参汤 176.诃梨勒 散 177.《外台》黄芩汤

16.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治方 178.薏苡附子败酱散 179.大黄牡丹皮汤(又名:大黄牡丹汤)180. 王不留行散 181 排脓散 182. 排脓汤 183.黄连粉

17.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蚘虫病脉证治方 184.藜芦甘草汤 185.鸡屎白散 186. 蜘蛛散187.甘草粉蜜汤188乌梅丸

18.妇人妊娠病脉证治方 189桂枝茯苓丸 190.附子汤 191.胶艾汤(又名:芎归胶艾汤、胶艾四物汤) 192.当归芍药散 193. 干姜人参半夏丸194.当归贝母苦参丸 195. 葵子茯苓散 196.当归散 197. 白术散

19.妇人产后病脉证治方 198. 枳实芍药散 199.下瘀血汤 200. 阳旦汤 201.竹叶汤202.竹皮大丸 203.白头翁加甘草

2/226



阿胶汤 204.《千 金》三物黄芩汤 205.《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

20.妇人杂病脉证治方 206.半夏厚朴汤 207甘麦大枣汤208.温经汤209.土瓜根散 210.胶姜汤  211.大黄甘遂汤212. 抵当汤 213.矾石丸 214.红蓝花酒 215.蛇床子散 216.狼牙汤217.小儿疳虫蚀齿方

21.杂疗方; 218.长服诃梨勒丸 219.三物备急丸

1.痉湿暍病脉证治方

1.栝蒌桂枝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栝蒌根15g 桂枝9g 白芍9g 生姜9g 大枣4枚 炙甘草6g 上6味,以水900ml,煮取300ml,分温三服,微取汗。不 汗者,食热粥。 . (功效}解肌祛邪,舒缓筋脉。 (主治}柔痉。症见项背强直,肢体拘急,发热不恶寒,头 痛汗出,苔薄白,脉沉细而迟或兼弦。 (临证加减) 1.痉病:发热汗出,恶风身痛,身体强,背反张,脉象涩 或沉迟等;若兼血虚加当归;若身痛较重加秦艽、防风;若渴 重,加重栝蒌根之量至30g。 2.小儿慢惊风:气虚加党参;脾虚加白术;血虚加当归; 阴虚加石斛。 3。本方加秦艽、当归、川贝母、葛根、忍冬藤治柔痉。 4。本方加白术、当归、党参治小儿急惊风。 5。本方加葛根、当归,治席汉氏综合征感受风寒. 6.天花粉(栝蒌根)、麦门冬、知母、石膏、甘草。水煎 服。治燥火灼肺,口渴身热,二便赤涩,喘咳气逆,面赤唇焦, 咳痰难出,名栝蒌根汤。[脉因证治] 7.栝蒌根、胡黄连、黄芩各七钱半,炒僵蚕、白藓皮、炒 大黄各五钱,牛黄、滑石各二钱半。共为细末,每服二钱,不拘 时竹叶煎汤调下。治风热口中干燥,舌烈生疮,名括蒌根散。

2.葛根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葛根12g 麻黄9g 桂枝6g 生 姜9g 炙甘草6g 芍药6g 大枣4枚 上7味,以水1000ml,先煮麻黄、葛根,减200ml,去白 沫,再下诸药,煮取300ml,去滓,温服lOOml。覆被似汗。 注:临证本方用量宜尊张仲景师之原意,即葛根之用量大于 麻黄,麻黄略大于桂枝。 (功效]解表发汗,生津舒筋。 (主治) 主证:发热无汗,恶风,身痛,项背强几几,口噤不得语,

3/226



小便少,苔薄白,脉浮紧。 副证:或喘,或下利,或呕吐。 (临证加减} 1.葛根汤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一般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采用平肝熄风、清热开窍之剂。根据当时临床症状,病属于风寒 束表,卫阳被遏,兼之季节虽在三春,而阴雨连绵,气候寒冷似 冬,辨证求因与《金匮要略》之刚痉相似,故采用辛温之葛根汤 治疗,每昼夜服药2剂,昏迷口噤用鼻饲。一般在服药10小时后神昏转为烦躁,再转为清醒,面色由苍白转红润,阴证转阳, 营卫得和,若药后有汗其效更速。治疗中症状消失最慢者为项 强。如有动风之象,因邪化热窜人经络所致,需加入平肝熄风之 药。[江苏中医,1964,cn,:17-193 2.葛根汤治疗胃肠型感冒:本方近代多用于胃肠型感冒, 以太阳伤寒证之下利(腹泻)或呕吐作为用药指征。其胃肠型感 冒主要继发于流感,其次继发于麻疹,很少继发于普通感冒。葛 根汤对此病实为特效,张仲景《伤寒论》第32条和第33条就是 为此病而设。胃肠型感冒,全部继发于流感,其证的特点完全符 合《伤寒论》第32条和第33条。[经方的临床应用。广州:广东科学技 术出版社,1985:14] 3.加味葛根汤治疗急性多发性睑腺炎:药用菊花、黄芩、 桂枝、红花、白芍各lOg,葛根、川芎各12g,麻黄5g,大黄 8g,甘草6g,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服,每日工剂。眼睑 脓肿加银花15g,夏季去麻黄。

3.大承气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大黄12g 厚朴15g 枳实9g 芒 硝9g 上4味,以水1000ml,先煮厚朴、枳实,取500ml,去滓; 下大黄,再煮取200mI,去滓;再下芒硝,微火煮一二沸或冲 服,分温再服。 临证应用本方宜注意煎法,先煮枳实、厚朴,以行气于前; 后煎大黄,以泻热结;最后人芒硝,以软坚化燥,从而达到荡涤 肠胃,推陈出新之目的。因大黄煎煮过久,会减缓泻下作用。 “盖生者气锐而先行,熟者气钝而缓,张仲景欲使芒硝先化燥屎, 大黄继通地道,而后枳、朴除其痞满.”[柯韵柏] (功效]清泄热邪,急下存阴,峻下热结。 (主治) 主证:阳明实热痉病,症见壮热汗多,心烦口渴饮冷,项背 反张,卧不着席,四肢挛急,口噤断齿,胸腹满胀,大便秘结, 小便短赤,舌苔黄厚而燥,脉沉弦有力;阳明腑实证,症见潮热 汗出,不恶寒,大便硬而难,或绕脐痛,拒按,舌苔干黄或焦燥

4/226



起芒刺,脉沉迟,或迟而滑,或沉实有力。 副证:常伴有精神症状,如烦躁,心中懊侬谵语,独语如见 鬼状,重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或目中不了了,睛不 和;或伴汗出,如汗出不止,手足溅然汗出;或身微热或烦热; 或热结旁流,自利清水,色纯青;或腹满而喘,眩冒。 (临证加减) . 1.大承气汤加减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用大承气汤加玄参、 麦冬而成乙脑合剂。以急下存阴,所有患者未见高热顽固不退 者,均获治愈。[中医杂志,1980,flo,:772"]

2.大承气汤加味治愈急性铅中毒:症见便秘、腹胀、腹痛 等铅中毒的典型症状;尿粪卟啉阳性,尿铅量大于80~-,120/zg/ dL,血铅量大于40/~g/dl,点彩红细胞大于300个/loo万红细 胞。根据通则不痛的理论,治以通里攻下。基本方为大黄、厚朴 各12g,枳实、元明粉(冲)各10g,甘草、小叶鸡尾各15g, 葛根、白芍各30g.腹痛甚者加延胡索15g,广木香或青木香 lOg.用药5-15天全部治愈。[中医杂志,1985,c10,:46~47] 3.大承气汤加味灌肠治疗急重呕吐:基本方为大黄、厚朴、 枳实、芒硝各30g。虫积加使君子、槟榔、榧子;瘀毒加桃仁、 丹皮、赤芍;湿热加黄连、黄柏、白头翁;痈脓加红藤、败酱 草、丹皮;痰热加竹茹、半夏、胆星;水毒加黑丑、甘遂、大 戟;寒实加附片、干姜、巴豆。水煎过滤浓汁400ml,冷却至 37~C为宜,每次200ml。保留灌肠20~30分钟,4小时后可重 复。[新中医,1987,f2,;2s] 4.本方去厚朴,加杏仁、生姜。治疗十余日不大便者,名 崔氏承气汤。[外台秘要] 5.本方加黄连、木香、皂刺。治痢疾邪毒在里,名加味承 气汤。 . 6.本方加铁锈水。治伤寒热实结胸,名嘉祐方。

4.麻黄加术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麻黄lOg(去节) 桂枝6g(去皮) 甘草3g(炙) 杏仁12g(去皮尖) 白术12g . 上5味,以水900m1,先煮麻黄,减200ral,去上沫,再下 诸药,煮取250mi,去滓,温服80ral,覆取微似汗。 张仲景方中有关药物先煎的原理:《伤寒论》、《金匮要略》 中有很多方出现某药先煎的记载.此者,多为减少该药或他药的 毒性,增加药液中有效含量。麻黄先煎去沫,能破坏少量麻黄 碱,适当减少毒性;葛根汤中,其淀粉能防麻黄碱的挥发,所含 黄酮又能拮抗麻黄碱拟交感神经收缩血管作用,减少麻黄毒性; 蜀漆先煎,是为了破坏部分常山碱;大黄在大陷胸汤中先煎,是 为了破坏部分蒽醌类化合物,减缓泻下作用,并使消炎、收敛作

5/226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金匮要略219药方详解  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词条  药方  药方词条  详解  详解词条  219  219词条  
养生

 ​这事时间不能短 否则寿命长不了

随着时间的一天天流逝,我们总是会感叹时间不够用,前几年那首爆火的《时间都去哪了》唱出了很多人的心声。生活节奏的加快往往让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非常忙碌,追求高效率成...(展开)

养生

 ​口腔护理 别忘了刷一刷舌头

口腔的健康和我们的身体健康是联系在一起的,口腔也是人们最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就连简单的刷牙都是非常有讲究的,很多人刷牙都存在误区,不仅要刷牙齿就连舌苔也要刷,那...(展开)

养生

 ​体内五种垃圾留不得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生病亦是如此。很多病是从最初的小毛病一点点发展严重的,不想有小毛病找上身,就要注意身体不能堆垃圾,不让“病”有生长的空间。有五种垃圾最容易沉...(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