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中医辩证手册

中医内科辩证论治... 3

一.感冒... 3

【辨证论治】... 5

二.咳嗽... 35

【辨证论治】... 37

三.哮病... 65

三、治疗原则... 67

四.肺痈... 102

【辨证论治】... 103

六、肺痨. 115

【辨证论治】... 117

七、肺胀... 132

八、肺痿... 148

九、心悸... 157

十、胸痹心痛... 170

十一、狂病... 188

十二、癫病... 198

十三、痫证... 207

十四、肥胖... 221

十五、厥证... 233

十六、胃痛... 253

十七、痞满... 283

十八、呕吐... 304

十九、噎膈... 325

二十、呃逆... 341

二十一、腹痛... 358

二十二、泄泻... 379

二十三、痢疾... 403

二十四、便秘... 424

二十五、胁痛... 444

二十六、黄疸... 460

二十七.咯血... 482

二十八.齿衄... 490

二十九、积聚... 494

三十、头痛... 508

三十一、眩晕... 527

三十二、中风... 544

三十三、瘿病... 594

三十四、水肿... 598

三十五、淋证... 623

三十六、癃闭... 640

三十七.阳痿... 655

三十八、遗精... 665

三十九、郁证... 678

四十、吐血... 692

四十一、痰饮... 701

四十二、消渴... 709

四十三、自汗盗汗... 750

四十四、内伤.发热... 766

四十五、虚劳... 788

四十六、痹证... 811

四十七、痉证... 829

四十八、痿证... 843

四十九、颤证... 857

五十、腰痛... 868

五十一 耳鸣耳聋... 885

五十二.湿阻... 892

五十三.绦虫病... 898

五十四.外感发热... 900

五十五.肺癌... 915

五十六.声哑... 931

五十七.紫斑... 945

五十八.鼻衄... 974

五十九.失眠... 983

六十.多寐... 991

六十一.键忘... 992

六十二.厥证... 995

六十三.郁证... 1010

六十四.关格... 1025

六十五.尿浊... 1039

六十六.蛔虫病... 1041

六十七.嘈杂... 1048

六十八. 反 胃... 1050

六十九.湿阻... 1052

七十.霍乱... 1058

七十一.钩虫病... 1065

七十二.胆胀... 1068

七十三.胆瘅... 1079

七十四.尿血... 1089

七十五.鼓胀... 1097

七十六.肝癌... 1125

七十七.便血... 1140

七十九.疟疾... 1155

中医外科辩证论治... 1169

一.疮疡病... 1171

⑴ 概论概论... 1171

2 疮疡的转化过程... 1173

(2)疖... 1180

⑶疔疮... 1189

印堂疔... 1191

⑷痈... 1211

⑸有头疽... 1227

⑹无头疽... 1246

⑺ 流注... 1256

⑻ 丹毒... 1263

⑼ 走黄与内陷... 1268

⑽ 发颐... 1272

⑿ 流痰... 1283

二.乳房疾病... 1296

⑴概 论... 1296

⑵乳头破碎... 1300

⑶ 乳痈... 1302

⑷ 乳疽... 1307

⑸ 乳发... 1308

⑹ 乳痨... 1310

⑺ 浆细胞性乳腺炎... 1313

⑻ 乳漏... 1317

⑼ 乳腺增生病... 1319

⑽ 乳疬... 1324

⑾ 乳腺纤维腺瘤... 1327

⒀ 乳溢... 1330

⒁ 乳少... 1333

三.瘿... 1336

⑴ 概论... 1336

⑵ 气瘿... 1343

⑶ 肉瘿... 1348

1/2457

四十、吐血... 692

四十一、痰饮... 701

四十二、消渴... 709

四十三、自汗盗汗... 750

四十四、内伤.发热... 766

四十五、虚劳... 788

四十六、痹证... 811

四十七、痉证... 829

四十八、痿证... 843

四十九、颤证... 857

五十、腰痛... 868

五十一 耳鸣耳聋... 885

五十二.湿阻... 892

五十三.绦虫病... 898

五十四.外感发热... 900

五十五.肺癌... 915

五十六.声哑... 931

五十七.紫斑... 945

五十八.鼻衄... 974

五十九.失眠... 983

六十.多寐... 991

六十一.键忘... 992

六十二.厥证... 995

六十三.郁证... 1010

六十四.关格... 1025

六十五.尿浊... 1039

六十六.蛔虫病... 1041

六十七.嘈杂... 1048

六十八. 反 胃... 1050

六十九.湿阻... 1052

七十.霍乱... 1058

七十一.钩虫病... 1065

七十二.胆胀... 1068

七十三.胆瘅... 1079

七十四.尿血... 1089

七十五.鼓胀... 1097

七十六.肝癌... 1125

七十七.便血... 1140

七十九.疟疾... 1155

中医外科辩证论治... 1169

一.疮疡病... 1171

⑴ 概论概论... 1171

2 疮疡的转化过程... 1173

(2)疖... 1180

2/2457

中医内科辩证论治... 3

一.感冒... 3

【辨证论治】... 5

二.咳嗽... 35

【辨证论治】... 37

三.哮病... 65

三、治疗原则... 67

四.肺痈... 102

【辨证论治】... 103

六、肺痨. 115

【辨证论治】... 117

七、肺胀... 132

八、肺痿... 148

九、心悸... 157

十、胸痹心痛... 170

十一、狂病... 188

十二、癫病... 198

十三、痫证... 207

十四、肥胖... 221

十五、厥证... 233

十六、胃痛... 253

十七、痞满... 283

十八、呕吐... 304

十九、噎膈... 325

二十、呃逆... 341

二十一、腹痛... 358

二十二、泄泻... 379

二十三、痢疾... 403

二十四、便秘... 424

二十五、胁痛... 444

二十六、黄疸... 460

二十七.咯血... 482

二十八.齿衄... 490

二十九、积聚... 494

三十、头痛... 508

三十一、眩晕... 527

三十二、中风... 544

三十三、瘿病... 594

三十四、水肿... 598

三十五、淋证... 623

三十六、癃闭... 640

三十七.阳痿... 655

三十八、遗精... 665

三十九、郁证... 678

四十、吐血... 692

四十一、痰饮... 701

四十二、消渴... 709

四十三、自汗盗汗... 750

四十四、内伤.发热... 766

四十五、虚劳... 788

四十六、痹证... 811

四十七、痉证... 829

四十八、痿证... 843

四十九、颤证... 857

五十、腰痛... 868

五十一 耳鸣耳聋... 885

五十二.湿阻... 892

五十三.绦虫病... 898

五十四.外感发热... 900

五十五.肺癌... 915

五十六.声哑... 931

五十七.紫斑... 945

五十八.鼻衄... 974

五十九.失眠... 983

六十.多寐... 991

六十一.键忘... 992

六十二.厥证... 995

六十三.郁证... 1010

六十四.关格... 1025

六十五.尿浊... 1039

六十六.蛔虫病... 1041

六十七.嘈杂... 1048

六十八. 反 胃... 1050

六十九.湿阻... 1052

七十.霍乱... 1058

七十一.钩虫病... 1065

七十二.胆胀... 1068

七十三.胆瘅... 1079

七十四.尿血... 1089

七十五.鼓胀... 1097

七十六.肝癌... 1125

七十七.便血... 1140

七十九.疟疾... 1155

中医外科辩证论治... 1169

一.疮疡病... 1171

⑴ 概论概论... 1171

2 疮疡的转化过程... 1173

(2)疖... 1180

⑶疔疮... 1189

印堂疔... 1191

⑷痈... 1211

⑸有头疽... 1227

⑹无头疽... 1246

⑺ 流注... 1256

⑻ 丹毒... 1263

⑼ 走黄与内陷... 1268

⑽ 发颐... 1272

⑿ 流痰... 1283

二.乳房疾病... 1296

⑴概 论... 1296

⑵乳头破碎... 1300

⑶ 乳痈... 1302

⑷ 乳疽... 1307

⑸ 乳发... 1308

⑹ 乳痨... 1310

⑺ 浆细胞性乳腺炎... 1313

⑻ 乳漏... 1317

⑼ 乳腺增生病... 1319

⑽ 乳疬... 1324

⑾ 乳腺纤维腺瘤... 1327

⒀ 乳溢... 1330

⒁ 乳少... 1333

三.瘿... 1336

⑴ 概论... 1336

⑵ 气瘿... 1343

⑶ 肉瘿... 1348

中医内科辩证论治

一.感冒

  感冒是因外感风邪为主的六淫之邪和时行病毒,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内科常见疾病。

  【范围】

  西医学所称的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

3/2457

  【病因病机】

  一、病因

  六淫之邪、时行病毒侵袭人体而致病。

   1.六淫气候突变,六淫肆虐,冷热失调,人体卫外之气未能及时应变,以致虚邪贼风伤人。

  (1)风为主因本病主要由风邪侵袭肺卫皮毛所致。风虽为春季之主气,但流动于四时八方之中,失常则伤人而为淫邪,故为六淫之首,因此外感病常以风为先导。风为阳邪,其性轻扬,故致病多犯上焦。 -

  (2)风邪常兼夹它邪致病 随季节之不同,风邪常与其它当令之时气相合为患。如春季之温、夏季之暑、长夏之湿、秋季之燥、冬季之寒等皆能随风邪杂感而为病。临床尤以风寒多见。

  2.时行病毒 时行病毒是指具有传染性的致病邪气,多因时令不正,故使天时暴厉之气流行人间。其致病特点为发病快,病情重,有广泛的流行性,且不限于季节性,往往与六淫相合为患。四时六气失常,春时应暖而反寒r夏时应热而反凉,秋时应凉而反热,冬时应寒而反温,则易生时行病毒,直袭肺卫,相染为患。时行病毒伤人,常可入里化火,临床以热证居多,易有传变。

  3.生活起居失当 生活起居不当,寒温失调,如贪凉露宿、涉水冒雨、更衣脱帽等易致外邪乘袭。

  4.正气虚馁卫外不固正气不足,腠理疏松,卫外不固,御邪能力较弱,则极易为外邪所客。如阳虚者,易受风寒;阴虚者,易受风热;脾虚痰湿偏盛者,易受外湿等。何以引起正气不足、卫气不固?或因平素体虚,稍有不慎,客邪乘虚伤人;或因过度劳累,体力下降,易自汗而肌腠不密,营卫失和,因而感受外邪;再如肺有宿疾,肺蕴痰热,肺卫调节功能失常,每易招致外邪相引而发病。

  二、病机

  1.发病外邪侵袭人体,是否引起发病,一方面取决于正气的强弱,同时与感邪轻重密切相关。若内外相因,则发病迅速。

  2.病位主要在肺卫。肺主气,司呼吸,上通于喉,开窍于鼻,外合皮毛,职司卫外,性属娇脏,不耐邪侵。鼻与喉皆为清气升降出入的通道。若外邪从口鼻、皮毛乘袭,肺卫首当其冲,邪自皮毛而入,可内合于肺,邪从口鼻上受可直接犯肺,又可病及卫表。故感邪之后,很快出现卫表及上焦症状,以致卫表不和、肺失宣肃而为病。感冒病位虽多局限肺卫,但若正气虚弱,或素有旧病,以及时行杂感,则可涉及其它脏腑。如外邪入里,病及少阳,邪入半表半里,枢机不利;若痰湿之体,易受外湿,内外相因,可累及中焦脾胃等。

  3.病性 一般以实证居多,如体虚感邪。则为本虚标实之证。实者因表里寒热及邪气之兼夹而有别,虚者则因气血阴阳之虚而有异。

  4.病势 总的发病趋势为邪袭肺卫,多以表证为主,很少发生传变,一般病程短而易于治愈。年老体弱,抗病能力较差者,外邪可由表及里,缠绵难解。若素有旧病,客邪加临宿疾,常可使病趋恶化,或变生它病。

  5.病机转化初起多见风寒或风热之邪侵袭,外邪束表犯肺,肺卫功能失调。在病程中可出现寒与热的转化与错杂。风热不解,或寒邪郁而化热,则可转化为肺卫热证;若邪郁不解,或夹痰热湿浊,客于半表半里,形成邪犯募原之证;病邪传里化热而表寒未解,以致内外俱实,发为表寒里热证;若为时行病毒,入里化热较速,里热充斥,而为热毒炽盛之证;甚则热陷心包、引动肝风,则病情重

4/2457

笃。若反复感邪,正气耗损,由实转虚,或体虚感邪,正气愈虚,则病机转化为正虚邪实。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依据

  1.常以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痛、咳嗽、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身体酸楚等为主症。

  2.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多见。起病急,一般病程为3~7天。

  3.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二、鉴别诊断

  1.鼻渊均可有鼻塞流涕,但鼻渊多流腥臭浊涕,感冒一般流清涕,并无腥味;鼻渊一般无恶寒发热,感冒多见外感表证;鼻渊病程漫长,反复发作,不易治愈;感冒病程短,治疗后,鼻塞流涕症状消失较快。然而亦有感冒诱发鼻渊发作者,应予鉴别。

  2.热痹均有发热、恶寒、肢体关节痛,但热痹关节局部红肿掀痛,病程较长,病势较重。另外,热痹多有血沉加快、抗链球菌溶血素“O”增高。

  3.乳蛾均有发热、恶寒、咽痛等症,但乳蛾又见咽部两侧红肿胀大,常有黄、白色脓样分泌物。

  4.麻疹麻疹初起有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咳嗽咯痰等,与感冒相似,但麻疹伴有目赤畏光、眼胞浮胖、多泪、口腔粘膜出疹等。

  5.瘟黄(病毒性肝炎之流感型) 瘟黄以畏寒、发热、头痛、喷嚏、咳嗽等肺卫症状起病,与感冒相似,但常伴纳呆、厌油、黄疸、右胁下疼痛等症状,以及肝功能损害等表现。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伤风与时行感冒

  (1)发病季节及特点 伤风于冬春气候多变时发病率高,一般呈散发性;时行感冒季节不限,有传染性,易广泛流行。

  (2)病情一般而言,风邪多首犯皮毛,故伤风病情多轻,全身症状不重;时行病毒,则直入经络,病及脏腑,故时行感冒病情多重,全身症状显著。

  (3)传变伤风多不传变;时行感冒可以发生传变,时行病毒入里,则继发它病或见合病、并病。

  2.辨时令感冒风邪,除风寒、风热外,亦有与四时之气杂感为病者,因此应结合季节和节气,详审其证候表现。暑邪为患者,以身热有汗、心烦口渴、小便短赤、舌苔黄为表现;湿邪为患者,以恶寒、身热不扬,头重如裹、骨节重痛、胸闷脘痞、舌苔白腻为特征;燥邪为患者,以恶寒、身热、头痛、鼻干咽燥、咳嗽无痰或少痰,舌质少津为见症,就临床而言,风寒风热之候有夹湿夹燥者,此时舌苔变化常是重要指征。

  3.辨寒热注意恶寒发热孰轻孰重,口渴、咽痛之有无,以及舌苔、脉象的辨析。一般来说,风寒感冒恶寒重,发热轻,头痛,颈背强痛,骨节疼痛,苔薄白,脉浮紧;风热感冒发热重,恶寒轻或不恶寒,头痛口渴,咽喉红肿疼痛,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5/2457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中医辩证手册  辩证  辩证词条  中医  中医词条  手册  手册词条  中医辩证手册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