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味肾气丸”的来历
“八味肾气丸”首载于汉代“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至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王焘的《外台秘要》也有记载,可谓是补肾的祖方,即后代的补肾诸方,基本都是在“八味丸”基础上变化而来。比如滋阴的“六味地黄丸”,补阳的“桂附地黄丸”“右归丸”,补阳利尿的“金匮肾气丸”等,它们都摆放在药房的显眼位置,而他们的祖先“八味肾气丸”却不见了踪影。
“六味地黄丸”“桂附地黄丸”等后世方有什么不好呢?不是偏凉,就是偏燥偏热。一般体质的人还好说,那些脾肾稍稍敏感点,吃后反应就比较大,会感到明显寒或上火,而“八味肾气丸”很少有这个问题。
更神奇的是,无论是瘦弱的寒证人,还是大腹便便的“热”证的人,都适合吃“八味肾气丸”,原方就可以,当然药量做一点点微调会更好,奇怪吧?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为什么叫“肾气丸”,而不叫“肾阴丸”“肾阳丸”
学过针灸的朋友都知道,人体穴位的命名不是胡来的,个个都有讲究,都体现了该穴位最重要的属性。同样,为什么叫“肾气丸”,而不叫肾阴丸、肾阳丸呢?
“肾气丸”补的到底是什么?很多人说补肾阳。其实不太对,而是肾气。
什么是肾气?
简单的说,五脏藏精,而肾藏五脏之精。肾精转化成肾气,而人体三焦的动力来自于肾气。三焦密布全身,可以将肾气输到全身,参与全身的气化作用。人体脏腑功能本质上就是气化作用,现在流行的中医“气一元论”,大致就是这个道理。
“肾气丸”不是专补肾阴肾阳的,而是专补肾气!肾气的概念比肾阴、肾阳更要虚无缥缈,很难说清它到底是什么。“肾气丸”毕竟是上古时期传下来的,其最初的组方思想已经无从得知。临床上,当用补肾阴肾阳的方法不管用了,不妨尝试补肾气,也许有奇妙的改善。
关于“八味肾气丸”,可以参考“补肾的那点事——再聊“肾气丸””一文。
“八味肾气丸”的特点
一、壮火食气,少火生气
《黄帝内经》说:“壮火食气,少火生气。”壮火可以理解成火太旺,以至于超出人体的正常生理需求,即成邪火。而少火是指能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可以激发脏器潜能的火。当脾胃等脏腑功能虚弱时,一般不宜大剂量进补,过猛反而补不进去,而变成人体多余的邪火,会出现诸如性欲亢奋(尽管体虚),舌红口干等“上火”现象,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汤药的效果反而不如丸药的原因。
张仲景的“八味肾气丸”用少量温药补肾火,加上较多的滋阴药,借助酒的温性,更容易补得进去,可激发脏器的潜能(而不是替代脏腑功能),使身体渐渐进入良性循环。
“肾气丸”体现了《内经》所倡导的“壮火食气,少火生气”,而现在医生喜欢开的补肾药,要么是大队的滋阴剂或补阳药,只关注补,忽视了脏腑的自我恢复。
“肾气丸”的组成: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牡丹皮、茯苓、桂枝和炮附子,其中温热药只有桂枝和炮附子,且含量极低,各占1/27,其量可做微调。别看热药少,却恰到好处,能“少火生气”,阴药阳药都补得进去,非常巧妙。
二、大量的生地黄
仲景“肾气丸”第二大特色是用大量的生地黄作为君药,而后世医家都喜欢用熟地黄。《神农本草经》说,地黄能补精益髓。相对熟地,生地黄的药性更善于游走,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但其性有点凉,配上点酒会更好。而熟地黄虽也是补肝肾的要药,但它不容易被人吸收运化,容易堵着。“肾气丸”所用的熟地黄至少要六蒸六晒以上,这样效果才会好。但问题是,现在的二蒸二晒的熟地黄都很罕见了,你能指望药厂的良知吗?所以还不如用价廉物美的生地黄呢,质量有保证,而且更符合古法。
三、三补三泻
“肾气丸”第三大特色是“三补三泻”,而后世庸医只知蛮补。
一般人都知道,进补时最好配合适量运动,才能将气血流转开,将废物排出去,把补药吸进来,这很类似“三补三泻”。仲景的“肾气丸”通过三种药的小泻,另三种药的补性,再加上点补阳气的药,用阳推动阴,构思非常巧妙。
“八味肾气丸”的养生作用
肾为先天治本。人到中年,由于各种原因,虚劳不可避免。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在伤害着我们的肾,熬夜、酗酒、胡吃海吃、醉以入房等。另外社会的压力,使得我们精神焦虑,身体僵硬紧张,晚上失眠,这些更在无形中毒害着我们的先天之本,经常练习瑜伽放松和静坐,对顾护肾气非常有好处。
肾气虚的表现很多,除了非外伤的腰酸背腿痛耳鸣头晕外,一到黄昏人就精神萎靡,夜里总要上几次厕所,小便滴滴答答而无力,颜色有点浑浊,小腹麻木松软无力,整天喜欢喝水但喝多少尿多少,古代叫消渴证,一般用肾气丸治。还有人夜里夜尿多,肾气丸的效果也非常好。
总之,虽“肾气丸”可以用来治病,但也可以用于日常保健,因为它不太温不太凉,一天1丸、两天一丸都是可以的。通过补肾来养生,在当代绝不会错,但要知道如何补得不伤身。
“肾气丸”最好与“补中益气丸”搭配服用,效果更好,可参考“补中益气丸”一文。
{品名}:八味肾气丸
{配方}:《金匮要略》原方,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牡丹皮、茯苓、桂枝、附子(炮)
{适用}:肾阳不足证。虚弱乏力,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阳痿早泄,舌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细或沉弱而迟,以及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
{功效}:补肾助阳
{包装}:塑料球壳装,每丸重10克
{食用建议}:一天两颗、清晨空腹以淡盐水送服,晚饭后睡前一个小时用酒或淡盐水送服(推荐清酒或黄酒,男士也可以用白酒,不推荐葡萄酒)
{饮食禁忌}: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禁食生冷,尽量少吃白萝卜、空心菜、带皮绿豆等这些解药的食物,生冷瓜果少吃或不吃
{保存方法}:常温干燥处
{注意事项}:阴虚体质不宜服用、平时胃口很差的人(平时没有食欲或者三餐食量少,饭后易腹胀的人,这类人还是乖乖吃资生丸)不宜服用,高血压、糖尿病、孕妇不宜服用。
{温馨提示}:服药期间,最好做到起居有常,不妄劳作,不动气,笑口常开,积极乐观。
肾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本,像资生丸跟肾气丸都是既是药品又是保健品,可以长期服用,亲们要有保健意识,因为先天之本后天之本固好的人的体质自然会慢慢调整过来!
怎么知道一个人肾气很旺?看头发啊,肾气旺的人,头发是油光发亮的,你如果头发是染的,看上去都是黑的,但是暗暗的没有光,所以如果肾气很旺的头发就很亮。
阳气越多越沉实,肾阳充实的人脚是暖的,腰是暖的。肾阳不足呢?适用范围里那一串,肾阳虚好多妹子再熟悉不过了,因为现在绝大部分都是阳虚体质,手脚冰凉。我知道很多人又该问,什么是阳虚?什么是阴虚?给大家一个最简明的解释好了,脚冷不冷是判断阳虚or阴虚的最关键的特征,天气冷的时候,发燥热是从头燥热到脚底,这样才可能是阴虚!一定是从头燥热到脚底!如果是上半身燥热,脚还是冷冰冰的,这是阳虚底,上热下寒,因为越虚的阳越容易往上飘,表现出来就是上半身或头面部燥热上火。上热下寒无其他症状也可以吃八味肾气丸,因为命门火壮了自然可以引火归元。如果手脚都冷肯定是阳虚了,这个不必说了。另外有的人会说我很怕热,怕热的人不叫热性体质,亲们记住了,怕热的人是阳虚得不得了才会怕热,因为人有气虚才会不耐热。
肾气丸是一个伟大的方子,要了解一个方子,就要看它的出处,我们直接从《金匮要略》肾气丸的出处开始逐条分析:
《金匮要略》里有5处提到肾气丸
1.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金匮要略》第六篇第十五条)
2.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金匮要略》第十二篇第十七条)
3. 消渴,小便多,饮一斗,小便亦一斗者,肾气丸主之。(《金匮要略》第十三篇第三条)
4.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金匮要略》第二十二篇第十九条)
5.崔氏八味丸:治脚气上入,少肢不仁。(《金匮要略》第五篇附方)
下面对原文进行解释,亲们可以多看看,多了解一下这个伟大的古方。
1)、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
有一种虚劳是肾虚,肾虚的人很容易腰痛、腰酸。因为肾刚好在脊椎骨正中间,应该说是命门了,腰这个区块是肾在管,腰酸腰痛,补肾是第一选择,肾气丸它治的这个腰痛,比较是肚脐正后方那边的腰的腰痛。当然也不一定是腰痛啦,就是肾虚的人啊,也很容易闪到腰。所以,如果是那种很容易闪到腰的人,基本上也算是肾气丸证。【少腹拘急】,当一个人下焦不够暖的时候,他的肚皮、少腹都会处于一种很紧绷的状态,这样的少腹,尤其是女生特别容易有瘀血、特别容易有月经痛的少腹,因为它不暖,所以它的肉都绷得很紧,就好象我们的手脚冷了都会缩成一团,这个你会感觉得出来,可是我们的身体主干一样会有冷了会缩成一团的现象,只是我们一般人对它的感觉不会很清楚,我们一般人只会觉得怎么样?只会觉得呼吸不太松,就是吸气会觉得费劲,会觉得身体好象紧紧的,其实这就是少腹拘紧,就是下半身少腹的地方有点紧绷。【小便不利】,半夜睡觉要起来去尿尿一次再回去睡觉就叫小便不利,小便有觉得不通畅的感觉也叫小便不利。当你的肾不好的时候,你的膀胱气化功能就会不好,所以不利有两种可能,一是尿不太出来,另外一个是频尿,喝点水就要跑厕所,好象所小便收不住一样。这两种都算。所以有这样子的一组症状组合存在的就是肾虚了。
2)、短气,有微饮
凡是有饮病都有短气。短气就是“为何有时我常常有呼吸呼不过来的感觉”或者吸气吸不深。我们现在着重讲肾气丸的部分。一个人呼吸时觉得吸气吸不深,我们中医认为:肾,是一种会收敛宇宙能量的脏器。所以你的肾很强的话,你呼吸就会觉得,这口气吸到丹田吸到肚子底下,甚至真人所说的吸到脚底板(圣人呼吸以踵)。如果肾很虚的话,你会觉得呼吸很浅。
“有微饮”就是这个人随时身体都处在有一点痰的状态,感觉肺里发痒,随时会""咳、咳、咳""这样,觉得身体很不顺畅。但是你说他有什么大的痰,又没有,你说他在感冒吗,也没有了,感冒已经好很久了,可是他的肺好像一直不干净,一直有点咳咳咳的感觉,这不是什么气管性疾病,而是他的肾或者脾不够好,以致于他身体的水份代谢都很烂,所以他到处都有一点积水的现象,那这种情况有两个方子一个苓桂术甘汤,一个是肾气丸。苓桂术甘汤主治的脾胃区块不能把水消化掉,因为人的水液代谢一个是脾胃一个是肾,基本上说如果要去除身体里的代谢不良的水,以致于呼吸很浅短这种感觉的时候,你可以从脾或从肾入手。后世医家有加上辨证点,吐气没力的短气是苓桂术甘汤,吸气好像吸不进来的短气是肾气丸。以这个医理来讲也是对的。因为脾胃区块的水很多的时候,你的肺会被水气压倒,那吸气会很短,那用了肾气丸的时候你身体多余的不能代谢的那些水就代谢掉了。与其说是水不如说是结合了水的杂质,这点杂质甚至包括了人的肥油。所以JT说:""这个八味肾气丸,那些腰围发福的女生吃一年腰围可以小十寸啊!"",其实不会小十寸这么大,这句话有点夸大了,但意思说身体代谢不良的那些东西,象现在很多人都吃那个利水的茶认为把水利掉就会瘦一点,但真正的王道是肾气丸,它让你整个代谢机能都恢复起来,这个才是它比较有意义的地方。
如果感冒好了很久可是咳嗽不断根,觉得呼吸不够深,微微有一点喘或者是咳嗽的时候用肾气丸帮咳嗽断根是好方法之一。
3)消渴,小便多
糖尿病人我们是拒绝的,所以关于消渴就不讲了,如果您想知道古方派是怎么医糖尿病的,可以私信我,但是看病还是找当地中医看。亲们只要知道肾气丸对消渴有用就行了。
4)转胞
第4条""转胞"",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尿不出来。这是膀胱气化的问题,讲一些女人她们饮食如故,饮食如故代表她的消化系统没有多大的问题,可是她觉得每天心烦意乱、睡不安稳,常靠在墙那边喘气,为什么呢?这个病要在今天患者就会直接说尿道发炎,汉朝的女人尿不出来这件事情就不能讲,老师就说这是因为这个人尿不通,古时候的人说这好象是""胞细扭捏"",就好象膀胱给扭了一圈以至于尿不出来,其实这个扭了一圈的感觉就是膀胱气化机能不良,那如果你能把小便打通了这个病就会好。实际上临床上现在这个病最多的是男人的前列腺,前列腺肿大尿不出来就是这个病,就是""转胞证""(前列腺肿大,尿不通)。人的心脏是把热能分配到全身的,那这个热能要往腿脚去的话,它必须要经过一个点,就是人的会阴穴,会阴穴是几条阴经在交会,三条阴经(肾经,肝经,脾经)在会阴穴交会再往脚下走,如果你这个人前列腺肿起来了,你的阳气就不能通到腿脚的三阴经去,那阳气就会反回来到手心,所以手心的阳气比正常的多了一倍,于是手心就被烧干了,所以倪海厦先生讲凡是前列腺肿大的男人,你和他一握手他的手的皮肤一定是很粗很干,一握手就知道他的前列腺坏了,这个论点我觉得可以采纳。那这些病都要用肾气丸去医。这些病你不要看它东一个症西一个症,其实都包含了人衰老的结构在里面。
5)脚气上入,少腹不仁
这个脚气病到底是什么病,历代都有争论,就好象这个脚开始麻木,一路麻上来,麻到肚子都没有感觉这样子,这个病现在很少见到所以我们不论它了。
药 性
我们的肾气丸里有八味药,此方来自于《金匮要略》,先把里面的桂枝和附子这两味药拿掉,去了这两味药后剩下的药组合成的就是亲们熟悉的补肾阴的""六味地黄丸""。
那我们来看它的结构,六味药的结构形成我们所谓的:""三补三泻""。什么叫""三补三泻""呢?“三补”就是干地黄,山茱萸,山药,“三泻”就是泽泻、丹皮、茯苓。这六味药配合的非常好,但是剂量要弄清楚,一般药厂制作时都是等量在用,这是外行话,稍微研究一下也知道不是等量在用。张仲景用补药的剂量都会比较重些,而肾气丸用的最重的是地黄,因为它能补肾阴,非常入肾的药。山茱萸这个药是补肝脏的,滋养肝的阴虚。其实中国人肝很怕补,因为中国人只有肝怕郁,肝如果有什么忿怒不能发泄就郁在里面,所以肝很怕补,怕把它补过,可是在千千万万的补肝药里面只有一味药就是山茱萸,它不管怎么补这肝都不会补过的补肝药,这是一个很特别的药,你一两、二两、三两、五两等吃下去都不会把肝补过。山药主要是增润脾脏津液用的,这几个药用在一起是希望同时能够把脾肾肝的阴津壮起来,能够慧嘉到肾脏。
中医里面很多药都可以配合使用,这三个药合用的目的就是要滋润肾脏的阴,同时也要注意“三泻”,因为中医的观念里面说“补能恋邪”,如果光吃补药,没有加入清除的药,于补到的同时也会固守肾脏里面的浊物排不出去,肾脏里面本来就有很多浊物,日久会变成肾结石之类的实积,堆在里面无法排出去,因为考虑到这个,所以张仲景加了泽泻、丹皮、茯苓进去。泽泻本身能利肾疏肝,能够把这两个脏洗的很干净,丹皮的作用是活血化淤,所以大家吃了六味地黄丸后感觉到大便变得通畅,原因就是有丹皮在里面,茯苓可以利湿,把浊湿从小便消导出去,这就是茯苓之功。茯苓能够利中焦,泽泻能够走下焦,走肾脏,走肝脏。而且这些泻药都是很不伤身体,对身体很好好处的泻药,这六个药搭配起来,补泻兼具是很完美的组合了,所以使用上百无禁忌了,因为里面没有加入热性的药。那亲们该问了,六个药都很好,那不是应该大大的推广吗,六味地黄丸的熟知度确实比肾气丸高。但实际临床上你不管怎样吃三个月也好、八个月也好什么病也治不好,这六味地黄丸只能做到最低等级的持平和保养,要治病六味地黄丸没有这个力道。
六味地黄丸再加两味药才是我们的伟大的八味肾气丸,就是当肾阳不足时,我们要把肾阳补起来,就一定要用到阳药,炮附子本身可以温补肾阳,将肾阳壮起来。为什么要用桂枝呢,这是因为加强肾脏的同时必须要强化心脏,如此才能够将肾阳补回。心脏、肾脏之间本身有大动脉联系着,要让心脏血往下走肾水往上走,也就是要将心阳往下降,肾阴往上升,心肾相通的这个部分就要靠桂枝了。张仲景非常优秀,他高明就高明在他已经了解到桂枝实际上可以壮心阳,就是让心脏强起来,可是桂枝的壮心跟附子是不一样的,附子的壮心是能够让心脏搏动的很快,于是使得心脏产生的热力能够透达到四肢末梢去。桂枝的壮心不是这样,桂枝也可以壮心能够让心脏跳起来,但是却是让心脏产生的胸阳往下走。就是你用了桂枝后全身的能量都会连接在一起。
前面为什么讲说六味地黄丸只能做到持平和保养呢,因为在这个八味肾气丸里,那六味药的意义只在于把桂枝和炮附子收进来。六味药只是一个非常阶段性用途的东西,如果没有了桂枝跟附子,那六味药吃下去在人体里面有点不清楚要怎么搞。
《神农本草经》里面桂枝有治一种病叫""吐吸"",就是你呼吸气不深,吸一口气浅浅的就把它吐出来,我们现在会说它是肾不纳气所以补肾阳,但是如果你用现代心理学去看这个吐吸就非常简单,就是这个人有情绪压抑,一呼吸一起动,身体任何部位都映射那个部位有没有情绪累积在里面的,如果你有一块肉里面累积了很多的忿怒、悲伤、沮丧,那块肉是死在里面不会随着呼吐动的,所以你一定会觉得呼吸好象细细不太进来或者被什么东西顶住。当你越多的情绪能量累积在你的肌肉或者脏腑里面,你的呼吸就越浅。讲心理学就是这个样子,所以用桂枝很好玩,只要是有桂枝的药,那个有情绪压抑的人吃了后就会发现过了一阵子脾气就会变坏了,就原来默默的好象什么事都忍辱负重的,吃一段时间含桂枝的药之后别人随便讲一句话就顶回来了,就他的那个压抑的情绪不能再压抑了,就通阳了,就是把全身的能量通起来,这是最粗浅的讲。那至于桂枝发挥补阳气的药性作用那比例必须要放到三四五以上,那你只放一就不能把它想象成补药,你要把它想象成铺铁轨,就是你用桂枝以后全身的气脉都贯通了,你的三补三泻才有路可以走啊,这六味药形成三列火车,桂枝就是铁轨。
其他需要格外注意的地方:
为什么我们不叫它金匮肾气丸而叫【八味肾气丸】呢,现在药店里面的金匮肾气丸多是加味的,不是原方,而《金匮要略》里肾气丸就叫“崔氏八味丸”“八味肾气丸”, 日本汉方医把肾气丸又叫作“八味丸”,这点日本做的很好,日本是一个很尊崇古方的国家。我们国内一些企业却把济生肾气丸改名叫做金匮肾气丸,对很多人会有误导,因为原方有固定结构,加两味药进去,方向会有改变。我们做的是古方还原,完全按古方比例来制,所以我们还原它本身的叫法——“八味肾气丸”。
另外亲们购买古方时还需注意,很多药厂药房做药丸都是同等比例,亲们买古方要看药材的比例,有一次我关注国内某著名企业的四物汤,发现他用的比例是等量的,四物汤原方结构就不是等量的,肾气丸也不是等量的,必须按照那个比例效果才能发挥出来。
那有人听说过“桂附地黄丸”,真是败给这些名字了。有时在药店里买不到金匮肾气丸,能买到桂附地黄丸,人家会说这个就是金匮肾气丸。但其实呢,现在同仁堂的金匮肾气丸其实是严永和济生方里的“济生肾气丸”,桂附地黄丸很多是将桂枝换成了肉桂,也不是古方。为什么要换成肉桂呢,我觉得完全是后人在耍小聪明,以为可以超越张仲景,其实根本没必要,有一段时间命门学说很火,而肉桂是用来补命门火的,但桂枝只是铁轨,那古方的八味丸张仲景就用桂枝,没有用肉桂补肾阳,肉桂是不是补肾阳?当然补肾阳,但肉桂是一种非常贵重和稀少的东西,真正的好肉桂是里面很薄很薄的一层全都是肉桂精油的那一层,真正含有肥油的那一点肉桂是很贵的,中医说:""味道越重越浓郁的越会入下焦"",那桂树这个能量本来是红色的、热情洋溢的能量很象人的心脏,不是肾脏,可是你用它里面那个最肥厚的那层薄薄的油皮,因为它的味道太凝聚了,所以它不能入你的上焦,它只好找你""下焦的心""就是命门,因为心里头分了三分一的能量到肾里面去,就是命门。所以我们平常开药用桂枝的话几两都开得下去,因为桂枝会跑来跑去不会把人肃倒,可是你用好的肉桂超过一钱就可以把这个人的命门烧坏,就是肾阳太旺把肾阴都烧得没有了,所以肉桂要用得很少,桂枝就没有这个规矩限制,我就觉得我们干脆照张仲景的我们别用肉桂就用桂枝。这三列火车它真正的意义并不在于去代谢肝脾肾的那些垃圾,尤其在古人来讲这个代谢的功能其实没有这么了不起,我们现在非常需要肝脾肾的代谢是因为我们现在的饮食很毒,古时候没有农药,所以古人需要不了这么多代谢的功用。如果桂枝铺好铁轨让那三列火车顺利到站,那就剩下附子,它的比例也是三,张仲景时代的一枚附子大概的重量是那时的三两,可惜的是我们现在的人对古代的计量不太考据,所以看到附子一枚那就在配这个药的时候放一两,那只放一两的话附子的药性在这药方里的份量只占二三十分之一,附子的药性趋近于没有,所以八味肾气丸变成有点微弱,而现在变成附子放得少,肉桂放得多,那肉桂的麻烦就是你一放得多就会上火得很厉害,所以现在外面所卖的八味丸临床效果不是那么好,吃了那些八味丸会口干舌燥、烂嘴巴、睡不着觉,就是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存在。所以,我们不如就坚持古方,用桂枝比较好。
还有一个问题,是地黄的选用问题,现在很多人都知道九蒸九晒熟地,可肾气丸原方上张仲景用的是干地黄。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哪个好,我还是坚持古方。
古时候说生地黄很凉,吃下去人还没得到好处都被凉坏了,所以才开始对地黄做加工,于是才有了熟地。当你一蒸一晒之后做出的熟地黄已经不寒了,是不是很补肾,对不起,那样的熟地它的药性非常的浓、浊、稠,以至于你的脾胃根本消化不动它,所以一般一吃下就觉得胃里面好象被塞了一砣东西,那一顿饭就吃不下去了,我们把这叫做""腻膈""。只有九蒸九晒的熟地才不腻膈,所以黄元御先生才会说熟地根本就是多此一举,干地黄与生地黄都是不会腻膈的,只有那种一蒸一晒的地黄才会腻膈。干地黄甘寒,那张仲景他说非常简单你吞这个药的时候去用酒吞,那它就不会将你寒到,因为酒是热的又能带领药性走在血液走得很快,所以你只要记得这个药是有酒吞就不会寒到。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泽泻。我们的泽泻是用盐水制过的,如果长期吃泽泻补养的话,最好还是用盐水制过的泽泻,就是用盐水喷过再烘干就可以。它泻肾的力道比较弱一点,这样子才可以保住肾气,如果你用完全没有炮制过的那种直接晒干的生泽泻,那吃了之后还是会越吃越虚,因为它泻肾的力道比较偏强的时候还是会伤到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