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北京中医医院编
五灵脂丸
组成:五灵脂五十两。
制法: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一钱重。
功用:活血破瘀,软坚化滞。
主治:瘢痕疙瘩(锯痕症)。
用法:每次半丸至一丸半,日两次,温开水送下。
注意事项:体虚及肠胃功能障碍者减量或慎服。
延伸阅读
作者 / 1武水斗 2伊书红
1漯河市第五人民医院 2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
瘢痕疙瘩发生在具有特异性体质的个体,表现为在皮肤受到损伤后结缔组织过度增生形成并超过原来的伤口,病因不明,皮肤外伤是常见的发病因素,种族、遗传等因素也与发病有一定关系。临床表现为开始是一个小的坚硬的粉红色丘疹,随后慢慢地增大,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有的呈蟹足状,表面光或不平,无毛,周围可见树枝状毛细血管扩张,自觉不同程度的瘙痒、灼痛或刺痛。天气变化时加重,可单发或多发,大小不等,可影响容貌,妨碍活动。发病部位以上胸部多见,特别是胸骨部。本病应与增生性瘢痕相鉴别,增生性瘢痕的范围不超过外伤或原有切口部位,且在数月后可渐渐变平消退。瘢痕疙瘩临床局部治疗多采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封闭、维甲酸霜外用、冷冻、X射线、音频电疗等方法;全身用N-乙酰羟脯氨酸、青霉胺等方法治疗。笔者自2001年12月~2004年6月应用五灵脂丸治疗瘢痕疙瘩并与皮质类固醇激素局部封闭的治疗方法进行对比,取得满意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来自漯河市第五人民医院皮肤病门诊确诊为瘢痕疙瘩且未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进行治疗的患者,根据就诊先后顺序按随机与自愿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入选病例2个月内均未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治疗组54例,男32例,女22例;年龄最大39岁,最小6岁,平均21.3岁;皮损面积最大2cm×3cm,最小0.5cm×0.5cm;最多12处,最少1处,皮损总数102处;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3年。对照组55例,男35例,女20例,年龄最大42岁,最小3岁,平均23岁;皮损面积最大2cm×3cm,最小0.5cm×0.5cm;最多14处,最少1处,皮损总数111处;病程最短1.5个月,最长3年。
2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五灵脂丸(中药五灵脂研细面炼蜜为丸,每丸9g),3次/d,2丸/次。对照组采用醋酸曲安奈德针加玻璃酸钠针剂、5-氟尿嘧啶针剂、盐酸利多卡因针剂局部封闭治疗,每周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后观察疗效。
3结果
3.1疗效评判标准:自拟如下标准。痊愈:皮损完全变平变软,自觉症状(痒感、刺痛感)消失;显效:皮损程度变平变软大于70%,自觉症状消失;有效:皮损变平变软大于等于30%,自觉症状消失或减轻;无效:皮损无变化或变平变软小于30%,自觉症状减轻或无变化。
3.2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显愈率(以痊愈+显效计算)为88.89%,对照组为90.91%。治疗组有5例、对照组有4例随访脱落。
治疗组49例,痊愈36例,显效12例,有效1例,无效0例,显愈率88.89%。
对照组51例,痊愈40例,显效10例,有效1例,无效0例,显愈率90.91%。
4讨论
五灵脂最早记载于《开宝本草》,性温味苦甘,有活血止痛、化瘀止血的功效,《本草衍义补遗》称其“治血气刺痛”。瘢痕疙瘩中医称“肉龟疮”、“锯痕证”、“黄瓜痈”,常发生于胸部或肩胛部,是由于结缔组织大量增生所致,为一种良性的肿瘤,多因先天因素或由金刃、水火之伤余毒未净,复感受外邪入侵肌肤,致使湿热搏结、血瘀凝滞而成。临床多采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局部封闭的方法治疗,虽然疗效确切,但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可致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等。
本组观察显示:对照组比治疗组见效较快,有9例患者不到6周已经痊愈;显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治疗组无1例出现副作用,而对照组1例出现注射局部多毛、1例出现高血压。因此,五灵脂丸对瘢痕疙瘩的治疗,特别是对有激素使用禁忌症(如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等)的患者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
五灵脂抑制皮肤结缔组织增生、并促使其纤维束融合皱缩的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另外,由于五灵脂口感较差,其剂型也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6年第4期第23-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