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肺与大肠相表里
如上图所示,大肠环绕在小肠的周围,由小肠对大肠中的水分进行加热,水气化后变轻上升,进入到肺里面,变成正常的津液,重新进入气血的循环,无用的残渣排出体外。大肠五行属金,具有和肺一样的作用。所以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为脏,为阴,为里。大肠为腑,为阳,为表,肺为阴金,大肠为阳金,肺与大肠相表里。
中医为什么能够治疗癌症?因为癌细胞害怕热,像心脏,从来不会得癌。如果我们通过锻炼、治疗,把全身变得和心脏一样热,癌细胞就无法生存。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应该以升阳为主。
中医的观念,气,就是热气,是蒸汽。
五、水如何生木
在上图中,肺中的水蒸气经过肺的肃降作用,经过全身的吸收后,温度降低,变成水进入到肾脏,肾脏受到下面的小肠加热,重新气化一部分,气化的那部分经过背后膀胱经直上脑部,供应大脑营养。其余的残渣进入膀胱。膀胱的生理位置在小肠的前面,能够直接受到小肠的加热,经过加热的水,产生二次气化,进入到肝脏,而残渣则变成尿液排出体外。
人体之所以能够产生尿意,就是因为膀胱中的水产生气化后上升、膨胀,刺激神经产生尿意,并且产生压力,把残渣——尿液排出体外。
如果下焦寒的话,会产生两种情况,一种是尿频尿急,因为水不能气化,所以水一直在膀胱的下部,存一点就要排出。另外一种是排尿无力,哩哩啦啦的,也是因为水不能气化,膀胱中没有压力,不能够有效把尿排出体外。
所以有些病用听的方法也可以诊断。尿液形成示意图如下图。
第二章 十二正经循行时间
十二正经的循行时间,又叫子午流注。
一、子午流注歌诀
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巳脾午心未小肠,
申属膀胱酉肾位,戌时心包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
二、子午流注表
三、子午流表的作用
可以根据病人的睡觉、起床时间来判断病所发生的部位。
1、例一:病人脸色发黄,手掌暗红,晚上则在晚上一点钟就醒了。
分析:
1)肝木生心火,心脏的血液来自于肝脏,晚上的1——3时(子时),属于肝经循行时间,肝脏在这个时间段进行排毒工作,排除血液一天中产生的毒素,让血液保持干净。如果晚上睡觉的时候在这个时间段容易醒,说明肝脏出现问题。
2)心脏是红色的、肺是白色的,肺主皮毛,加上手掌上的血液,两种颜色就形成了手掌的粉红色,这是正常人的手掌颜色。
这个病人因为肝有问题,如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这种情况说明肝脏里面有东西,属于实症,如果没有东西,则是虚。因为肝实,里面空间变小,血液进入肝脏之后来不及处理就进入心脏,这样就让心脏更红,而肺的颜色不变,手掌就变成了暗红色。
3)中西医的疾病观
中医从正常人到生病,有三个阶段,分别是:
正常人
初病:这是疾病的发展阶段,有时有症状,有时无症状,但是在这个阶段用西医的标准去查还是正常的,查不出来病。
发病:这个时候已经形成实体的病,用西医的仪器可以查出来了。
2、例2 大肠开于早上的五点到七点,所以正常的人,起床就要大便,如果在这个时候不大便,就说明大肠经出现问题了。
所以中医高手,举手投足可知病,地支,就是显示出了时间和时机。
第三章 十二正经之井、荥、俞、原、经、合穴
一、人体经络概况
人体的经络,共有正经12条,奇经8条。
正经十二条,有六阳经和六阴经组成,分别分布于手部和足部,手部六条,足部六条,它们分别是: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手太阴肺经 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经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足厥阴肝经
八条奇经为:
任脉、督脉、带脉、冲脉、阳蹻脉、阴蹻脉、阳维脉、阴维脉。
二、一些概念:
1、俞:运输的意思,古为腧。
2、井荥俞经合穴,都是手不过肘、足不过膝,下针在手肘、膝部以下,安全性高,且远端治疗效果好。
3、五行与井荥俞经合穴的对应:
阴经:井为木、荥为火、俞为土、经为金、合为水
阳经:井为金、荥为水、俞为木、经为火、合为土
4、阳经和阴经,每条经都有一个络穴,和其它经相联接。
5、阳经每条经上有一个原穴,阴经没有原穴。
三、病在脏,取井穴
1、井穴在手指尖或者脚趾尖,属于肢体最末梢,敏感度高。
2、病在脏取井穴,也就是说,病在越深的地方,就用井穴来治疗(井主脏)。
3、例如:足阳明胃经的井穴,叫厉兑,位于第二脚趾指尖处,“井主心下满”,如果动脉血管堵塞,(心胶痛),一针下去,病人就会感觉有人在血管中清洗一样,很快就会有好转。
4、肾脏、脾脏、肺脏、肝脏,这些都属于脏,都可以使用井穴治疗。
四、病变于色取荥穴
1、在中医里,青色主肝、红色主心、黄色主脾、白色主肺、黑色主肾,这是五色入五脏。
2、在中医四诊中,望可以看病人的脸色,脸色发黄,为脾胃病,脸色发红为心脏病,脸色发黑为肾病。
3、如果出现以脸色变色的病,可以选用荥穴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