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董氏奇穴丨刺血疗法

刺血疗法,又称刺络放血疗法,现代多称为放血疗法,《内经》有关“恶血、留血、血泣”,并有“结者散之”、“刺留血”、“血实宜决之”、“宛陈则除之”等治法。刺血是中医学中一种历史悠久、方法独特的治疗手段。曾经段时间不为多用,最近几年中医养生热,又使这古老的疗法焕发新彩。是中医急救常用的独特方法,且疗效极好,对一些杂症和急症及难症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古代医学擅用此法。

在十四经中,我们大多在穴位点上放血。董氏奇穴针灸学对中国的中医放血疗法有了新发展,董氏奇穴刺络放血不受古书所限,将穴位点放血发展为穴位区域青筋放血

如膝下阳明部位区域,相当于足三里、条口附近,即董氏奇穴的四花中穴如图1。

董氏奇穴四花中穴图1

定位:四花上穴直下四寸五分。

解剖:心之分支神经、肺之支神经、心脏之支神经、六腑之副神经。

取穴:当四花上穴直下四寸五分是穴。

刺法:三寸针,直刺二寸至三寸,可刺血。

主治:哮喘、眼球病、心脏炎、心脏血管硬化、心两側痛、心脏麻痹(心闷难过、坐卧不安)、急性胃痛、消骨头之肿胀、肺积水、肺结核、肺瘤、肺气肿、肩胛痛、臂弯痛、食指疼、消骨生肌。

临床发挥

①四花中穴在胃经条口穴上五分,应用极为广泛,与四花外穴合称为董氏奇穴万能刺血的穴位。董氏奇穴灵骨、大白穴为万能针刺治疗穴道,当有些病辩证不明的情况下,可先在四花中、外放血,症状会缓解,然后

再根据症状选择其它穴位来治疗;此二穴刺血所治之症极为广泛,对心、肺、胃都有特效。

②本穴在胃经上,在上巨虚与下巨虚之间,又在小腿之中央,对应中焦主脾胃,调理肠胃功能较强,刺血对胃炎、急性胃痛、肠炎、久年胃病都有特效。

③四花中、外两穴区域为董氏奇穴刺血的“膝下心肺区”,对肺积水、肺结核、肺瘤、肺气肿等病有效果。本人曾在四花中、外放血治疗过几例肺气肿的病人,元血以后,病人胸胀、胀闷的感觉减轻的了好多;通过胃与包络通的原理,治心脏病变有很效。

④针刺治肩胛痛、肘弯痛、食指痛极为有效,均以健侧取穴,如眼球痛哮喘需要双侧同取,病在脏腑者一般都是双侧同取。

主治:胃炎、肠胃炎、久年胃病、胸痛胸闷、慢性气管炎、丹毒、多发性神经根炎。

膝下少阳区,相当于阳陵泉、阳辅穴附近,即董氏奇穴的四花外穴如图2。

董氏奇穴四花外穴如图2

定位:在四花中穴向外横开一寸五分。

解剖:肺之支神经、六腑神经。

取穴:当四花中穴向外横开ー寸五分处是穴。

刺法:2.0寸针,直刺一寸至一寸半。

主治:急性肠炎、牙痛、偏头痛、脸部神经麻痹,刺血治急性肠胃炎、肋膜痛、胸部发胀、哮喘、坐骨神经痛、肩臂痛、耳痛、慢性鼻炎、头痛、高血压。

临床发挥

①四花外穴是董氏奇穴刺血极为重要的大穴,位于胃经与痰会穴丰隆穴位相近,刺之能化痰。中医认为疾病有痰阻血瘀之说,我们可以推理分析,痰阻在前血瘀在前,凡痰阻久病必会形成血瘀,那么血瘀之症必有痰阻,因此,痰阻血瘀之症皆可刺血治疗。中医理论指出“久病必有瘀、难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久病必有痰、难病必有痰、怪病必化瘀化痰之功效,痰瘀并治,对脏腑之病有理想的效果,专治疑难杂症,与四花中穴并用效最佳,遇久治不愈之症,放血可见奇效。

②本穴放血除了治脏腑病以外,对痛症也有很好的效果,特别的身体侧面的各种病变,如偏头痛、耳痛、肩臂痛、肋骨痛、侧面坐骨神经痛等均有特效。

③此穴由于近于丰隆穴,脾胃失调引起的肥胖病也有不错的效果,本穴放血不拘泥于穴位,在小腿外侧整个区域有青筋都可刺血。

主治:急性肠胃炎、肋膜痛、心脏疾病、胸部发胀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坐骨神经痛、肩臂痛、偏头痛、高血压等,以上两个放血区域治症非常广。这两个区域放血时包括了丰隆穴的位置,痰阻血瘀引起的各种病都有很好的效果,有人董氏奇穴的四花中、外放血称为放血的万能区域也不为过。

董氏奇穴放血一般在,经脉(静脉)、络脉、孙络,最重要是静脉放血,经脉则指较大的静脉,形状较明显,色为紫蓝,常呈怒张状态,俗称“青筋”,多分布在人体的肘弯处(即尺泽、曲泽)对上焦心胸疗效佳。膝胭区(委中、委阳、浮郄),治腰背腿痛、血压高等有效。还有一些在四肢和肩胛与腹壁上,总之董氏奇穴放血不受古书所限,全身各处都可视情况可放血,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董氏奇穴丨刺血疗法  董氏  董氏词条  疗法  疗法词条  
经穴

 【 针灸之道 】十一、回阳九针

回阳九针歌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接,环跳三里合谷并,此是回阳九针穴。很多人都认为中医适合治慢性病,而对于急性病治疗的效果往往不是太好。其实,对于急症,中医...(展开)

经穴

 背部穴位--膈俞穴

膈俞穴膈俞穴名解(1)膈俞。膈,心之下、脾之上也,膈膜也。俞,输也。膈俞名意指膈膜中的气血物质由本穴外输膀胱经。本穴物质来自心之下、脾之上的膈膜之中,故名膈俞。...(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