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学习针灸笔记

原文地址:学习针灸笔记作者:谢安

 

 子母穴

 

体虚者不针,脉不稳不针,病气旺时不针,酒后,运动后,大汗后不针,大热时不针。

热症不灸,实症不灸,病在三阳不灸,表证不灸。汗多的地方不灸。

针而勿灸,灸勿针。

针刺禁忌:

重要脏器部位不可针。大血管所过之处禁刺。重要关节部位不针。

孕妇禁针合谷、三阴交、缺盆、腹部和腰骶部腧穴。女子禁针石门。

大怒、大惊、过劳、过饥、过渴、房事、醉酒等禁针。

穴位禁灸:

哑门、风府、天柱、承光、头临泣、头维、丝竹空、攒竹、睛明素蓼()、禾蓼()、颧蓼()、迎香、下关、人迎、天牖、天府、周荣、渊液、乳中、鸠尾、腹哀、肩贞、阳池、中冲、少商、鱼际、经渠、地五会、阳关、脊中、漏谷、阴陵泉、条口、犊鼻、阴市、伏兔、髀关、申脉、委中、殷门、承扶、白环俞、心俞等。

针灸意外预防:

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小儿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

有出血性疾病的,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

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

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脏器。

同身寸:中指弯后的纹顶间距离,四指跟部距离是三寸。

扎针的深浅:看病是哪个脏,如肺脏的病,肺主皮毛,针就扎到皮下。脾主肌肉,心主血脉,肾主骨。腹深背浅。穴位在肌肉和肌肉之间,肌肉和骨头之间,肌肉和筋之间,筋与筋之间,筋骨之间等,不在骨上筋上和肌肉上。

大多情况扎针要躺下,以防止晕针。成人留针20-30或40分,小孩(14岁以下)不留针。

针灸的补法与泻法

补法用于各种虚证: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时间短,大拇指向前,食指向后;提插时先浅后深,重插轻提,幅度小,频率慢,时间短,以下插为主;进针慢,出针快;针尖顺经而刺;患者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出针后按闭针孔。

泻法适用于各种实证: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时间长,大拇指向后,食指向前;提插时先深后浅,轻插重提,幅度大,频率快,时间长,以上提为主;进针快而出针要慢;针尖迎着经脉循行方向,逆经而刺;患者呼气时出针,吸气时进针;出针时不必按闭针孔。

 

对于虚实不太显著或虚实兼有的病证,临床上多采用平补平泻,针灸得气后施用均匀的提插捻转手法即可。

针法    临床

 

十二正经分六条阳经和六条阴经,安全的扎针位置是“手不过肘,脚不过膝”,在这个位置有“井,荣,俞,经,合”穴。“井”穴在十指的末梢,有颜色的病症时,大多选“荣”穴,如面红是心的病。按时间发病,有时间特点的病取“俞”穴,病时有声音的变化取“经”穴,饮食不节制,胀满的病取“合”穴。

奇经八脉

任脉  动画演示    常用穴位取法

       所有的阴汇集在此,任脉有24个穴位。起于会阴穴,此穴痛可下针百汇穴。

       任脉的找穴方法是独立的,它与其它部位的找穴方法不同,它是按每个人的脐下长度的比例不同分段设定的,即:从肚脐到曲骨分五段,一段为一寸。曲骨向上一寸是中极穴,再上一寸是关元穴,再上一寸是石门穴,再上一寸是阴交穴。

       肚脐下一寸半是气海穴,  两寸是石门穴,这是三焦的募穴(妇人禁针灸),  下两寸半是绝孕穴,  下三寸是关元穴(丹田),小肠的募穴(灸可长寿)(孕妇禁灸),灸的方法。

       中極穴,膀胱的募穴(灸治痛经)。  肚脐禁针,可隔盐灸,治疗肠道的毛病,隔姜灸,  

       膻中穴,心包经之募穴,气会,可以治疗爱生气,气不顺。

       肚脐上第一个穴是水分穴,灸可治疗水肿等水病,无原因的流鼻血。

       再上,脐上四寸(肚脐与肋骨的中点),中脘穴,腑会,胃的募穴,任何胃病都可在此灸。也可用梅花灸,中脘穴及上下左右各一寸,共五点同时灸。注意,有出血问题的不可灸。  再上,巨阙穴,心脏的募穴。肚脐与中脘穴的中点是下脘穴。

       14岁以下的孩子流鼻血属正常,表示他不会发高烧。

       任督二脉的气血走向是后升前降。

督脉  动画演示    常用穴位取法

       全身的诸阳之汇。命门穴,在肚脐对面,第十四椎下。  第十一椎下是脊中穴,  第九椎下是筋缩穴,  第八椎下是消渴穴,灸可治疗糖尿病。  两个肩胛骨连线的交点是第七椎,  第五椎下是神道穴,任何的心脏病在此有压痛,  第三椎下是身柱穴,灸可使小孩子长的高大强壮,不易感冒。  第一椎上是大椎穴,刺血可退烧。  第一椎下是陶道穴,  后脑骨线下是风府穴,  再下半寸是哑门穴,哑门穴不可灸,这一带都不可灸。  鼻头的正中是素髎穴,可点刺放血。

十二正经

手太阴肺经    3点——5点    动画演示    常用穴位取法

       第一个穴是中府穴,扎天府穴可治疗鼻子出血。    肺的实症可扎尺泽穴,这是肺经的子穴,属于“合”穴,要逆向扎,逆为泻,久病为虚,一周以上,虚症是酸;新病是实,一周以内,实症是痛。    尺泽穴下三寸是孔最穴,可治疗炎症,也可灸,扎可治疗痔疮。    列缺穴就是尺脉的位置,主任脉,可治疗任脉上的病,

    太渊穴,脉会,就是寸脉的位置,俞穴,原穴,是肺经的母穴,此穴不好扎,可以轻按揉,轻按是补法,这是个补中益气穴,它相当于当归和党参两个药的综合,是很好的养生穴。

    鱼际穴,可以泻肺火,    最后一个穴位少商穴,属于“井”穴,放血可治疗扁桃腺炎和肺热型的发烧。掐可治疗嗓子痛上火等症状。

        人的吸气是肾脏管,呼气是肺脏管。

手阳明大肠经    5点——7点    动画演示    常用穴位取法

       第一个穴位是商阳穴,属于“井”穴。跟少商穴一样,放血可以退烧。掐可治疗嗓子痛上火等症状。

    “荣”穴是二间穴,也是大肠经的子穴。    三间穴属于“俞”穴。观察小儿食指大肠经位置的颜色,就可看出病的轻重,指根部青表示病的轻。

       合谷穴是大肠经的原穴,灸合谷穴对油性皮肤的面部有益,能减少油脂,去青春痘,对美白也有益。孕妇禁。合谷穴后边的两骨相交处是牙痛合谷,上牙痛可扎此穴,左痛扎右,右痛扎左。(其实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这样:合谷穴可以说有两个,一个是普通的合谷穴,主气,是气脉,管全身气的运行,越鼓大表示气越足。另一个是所谓的牙疼合谷,在合谷穴后边的两骨相交处,其实可以叫它是止疼合谷穴,因为它对其它的疼痛也管用。下牙走的是大肠经,上牙是胃经,下牙疼对应的合谷是左右相同的,左牙用左合谷,上牙不是相同的,左牙用右合谷。看程凯的视频)。

       扎合谷穴和脚上的太冲穴叫开四关,    曲池穴,大肠经的“合”穴,大肠经的母穴,肚脐以上的消炎穴(肚脐以下的在肾经的筑宾穴),也是皮肤止痒穴,可与合谷穴同时下针,合谷穴也是皮肤止痒穴,“面口合谷收”说的是面部和口的病都可以下针合谷穴,有止痛作用。

       手三里穴,可治疗落枕,腰扭伤。    肩髃穴是中风的大穴。可以治疗颈椎病和肩周炎。肩髃穴下针穿极泉穴,治疗狐臭。    迎香穴是大肠经的最后一个穴位。面部指下针,不灸。

        手不能上抬是大肠经的事,不能往后是小肠经,不能梳头是三焦经的问题。

        

足阳明胃经    7点——9点    动画演示    常用穴位取法

       胃经的穴道从头部开始,到脚。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是任脉的谭中穴。可以治疗气不顺的症状。巨阙穴旁开两寸是不容穴,再下是承满穴,胃有不舒适可在这两穴处理。任脉的中脘穴与巨阙穴之间,就是关门穴,太乙穴,滑肉穴,灸可使胃口大开,有助长高。肚脐旁开两寸是天枢穴,按压可以治疗胃不合。这是大肠的募穴。便秘时如按此穴痛,说明宿便在大肠。再向下有水道穴,归来穴,再下就到大腿了。膝盖头上边一点有梁丘穴,按压可治疗急性的胃疼。还有个奇穴,解穴,可解太渊穴没扎好造成的肿。一切膝盖痛的针法。灸足三里治一切胃病,男人过了三十要常灸足三里。足三里下一寸是阑尾穴,可帮助诊断是否是阑尾炎。再下有上巨虚穴,条口穴,这个穴可以治疗肩周炎。说糖尿病。再下有丰隆穴(化痰穴),解溪穴(胃经的母穴),内庭穴,在脚的二三指之间,胃经的子穴,可治疗下牙疼痛(具体的可以看前面的说明,也可以看程凯的视频)。内庭穴上两寸是陷谷穴,属于“俞”穴,所有上午7点到9点按时发病的都可以扎此穴。厉兑穴(二指外测的指甲角处)是胃经最后的穴,可治疗心脏病。也可治疗某些失眠症。

       中风前的预兆:先是手的前三指麻,提示你要注意了(半年内可能发生),当麻出现在胃经上,或在足三里附近时,这就危险了(两周内可能发生),要及时灸足三里。要灸到不麻才能结束。

       灸足三里能提高免疫机能,特别是在立春这天灸,对身体有特别的好处(两边各灸半小时)。

       乳房有硬块可以隔姜灸。

足太阴脾经    9点——11点    动画演示    常用穴位取法

       大脚指的指甲角处的隠白穴是第一个穴位,“井”穴,这个穴和大敦穴,掐这两穴可以治疗做恶梦。灸三毛穴治失眠。大都穴,母穴,太白穴,“俞”穴,公孙穴,商丘穴,子穴,灸三阴交(内踝骨上三寸)治疗小腹寒冷等妇科病,脚冷等,效果跟灸关元穴差不多,妇女最好常灸,孕妇禁。人体的三皇穴——天,地,人;阴陵泉穴是天,三阴交穴是人,在这两穴之间的地机穴是地,按压地机穴如果有异常,血糖可能高。血海穴在膝盖骨上二指内测,治疗妇科病,它相当于汤药中的甘草,有很好的“和”的作用。血海穴垂直向下一寸的地方,叫百虫窝,如果按压有痛,表明肚里有虫。大包穴主全身的络,是脾经最后一个穴位。

       脾的功能好,血的质量就好,嘴唇红润。否则唇白(虚)、暗、紫。

手少阴心经    11点——13点    动画演示    常用穴位取法

       心经有9个穴,夜里没有固定的时间醒,是心不藏神,大多的失眠是心的原因,午睡对养心有好处。心脏是管体重的,心脏好,腰围不会大,肚子也不会大。少海穴(合穴)在肘内侧,是心经的母穴。手腕下部有4个穴,手心有少府穴(荣穴),这是心脏病的急救大穴,也是手的解穴,解大包穴的被伤。神门穴是俞穴,少冲穴(井穴)是心经最后的穴位,在小指甲内测角。

       

手太阳小肠经    13点——15点    动画演示    常用穴位取法

       共19个穴位,第一个穴位是少泽穴(井穴),在小指指甲外测角。后溪穴(俞穴)是小肠经的母穴。后溪穴管督脉,列缺穴管任脉。养老穴可以治疗眼病。手腕骨上三寸是肠关穴,可以止便意。再向上三寸是肝关,再向上三寸是心关,肩外俞穴,在背部第一胸椎下旁开四寸,治疗肩膀痛,项强。

足太阳膀胱经    15点——17点    动画演示    常用穴位取法

       申时是一天当中记忆力最好,工作效率最高的时候。

       身体中不正常的是冷水,脚凉就是有冷水,解决的方法:灸中极穴,关元穴。

       第一个穴位是睛明穴,在两眼内角。脑后的天柱穴。

       第一椎的上端是大椎穴,下端是陶道穴,陶道穴左右旁开一吋半是大抒穴,骨会,可判断骨伤后是否骨裂,也可灸,可以强骨。膀胱经下针的方法是向两边斜着下针。

       第二椎下端左右旁开一吋半是风门穴,脖子受风邪,背部有疮痈可在此拔罐,灸。

       第三椎下端是身柱穴,灸身柱穴和大抒穴可强骨。左右旁开一吋半是肺腧穴,过忧伤肺,可灸此穴治疗。以下的腧穴都可灸,两边一起灸。腧穴治内科病,子母穴是治疗经络上的病。

       第四椎下端左右旁开一吋半是心包腧。

       第五椎下端左右旁开一吋半是心腧穴,按压此处闷痛是心虚,刺痛是血瘀。健忘可灸此穴。

       第六椎下端左右旁开一吋半是督腧。

       第七椎下端左右旁开一吋半是隔腧穴,是血会,灸可治疗血瘀,贫血等血病,要两边同时灸。

       第八椎下端左右旁开一吋半是消渴穴,这是个奇穴,灸和针都行,可判断是否是糖尿病。

       第九椎下端左右旁开一吋半是肝腧穴,到第十四椎分别是肝胆脾胃三焦肾,肾是第十四,十四椎的对面是肚脐。睾丸疝气可针灸肝腧,水湿病,四肢无力可灸脾腧,肾虚可灸肾腧。

       第十五是气海腧,十六是大肠腧,十七关元腧,十八小肠腧,十九膀胱腧,二十中“脊”腧,二十一白环腧。

       八髎穴,具体位置看视频,上髎统治所有的腰痛,次髎,中髎,下髎。八髎这块地方的肉不应该太硬,硬说明是有寒气。

       膏肓腧,在第五椎上三分之一点处旁开三吋,旁开三寸这一路也属于膀胱经,辅助各腧穴的治疗。膏肓腧是重要的穴,但不好找,它在肩胛骨的后面。膏肓痛的病很痛,治疗只能放血。

       痞根穴,经外奇穴,在第十三椎旁开三寸半到十四椎旁开三寸半这一带,查是否有肿瘤?是否治好了?也可针。

       委中穴,膀胱经的“合”穴,大穴,解毒的大穴,所有的血中有毒可在此放血,皮肤病可在此放血,不能灸。放血时病人要前胸贴墙,立脚尖站姿。

       承山穴,在小腿肚下部。当尾椎骨受伤时,在此穴附近会有青筋凸起,放血可立刻见效。脚抽筋时按此穴有效。

       跗阳穴,和昆仑穴,治疗落枕。跗阳穴,还可以治疗颈椎病,治疗阳虚怕冷的毛病。

       至阴穴,(井穴)膀胱经的最后一个穴位,治疗胎位不正。治疗眼痛头痛鼻塞。

       正常的人,椎骨要凹于两端的膀胱经,如果椎骨高于膀胱经说明这个人阳虚的厉害,膀胱经的气没了。

足少阴肾经    17点——19点    动画演示    常用穴位取法

       骨,耳,记忆,头发的光泽,大小便,吸气都是由肾主,呼气由肺主。人到50岁是肾气的顶峰,以后开始下降。

       涌泉穴是第一个穴位,急救的穴,一般不下针,很痛。主降一切,包括降血压。按压可治疗头顶疼。

       太溪穴(俞穴),在脚内踝骨与后边大筋的中间,是在脉上,太溪脉,手摸有跳动。此穴至上两寸的地方如有压痛,可能有肾结石。肾结石病疼的时候可以针此位置痛的地方止疼。

       大钟穴,可以治疗耳朵疼。

       复溜穴,在太溪穴上两寸,肾经的母穴,肾虚可灸。

       筑宾穴,在太溪穴上五寸,再向后一寸。是肚脐以下的消炎穴,还有解毒止疼作用,曲池穴负责肚脐以上的。

       到此,视频少了一集。差膝盖内边的阴谷穴到肚脐边的共七个穴。

手厥阴心包经    19点——21点    动画演示    常用穴位取法

       共有九个穴位,第一个穴是天池穴,在乳中旁开一寸。手肘内侧大筋的内侧曲泽穴。间使穴,距手横纹三寸,治疗手麻,儿科关天河水的穴。内关穴,距手横纹两寸的两条大筋中间,按此穴可以止吐,也可催吐,靠意念。大陵穴(俞穴),在手腕纹处。劳宫穴在手心,最后一个穴位是中指尖的中冲穴。

手少阳三焦经    21点——23点    动画演示    常用穴位取法

       不停的打嗝表示脾胃气将耗尽。

       关冲穴(井穴),三焦经的第一个穴位,在无名指指甲外侧角。外关穴,对过就是内关穴。小孩子推三关的方法。耳后的骨头叫智慧骨,越高越聪明。耳朵后面用放血法治疗耳朵问题。丝竹空穴用放血法治疗眼病和眼睫毛倒长。

足少阳胆经    23点——1点    动画演示    常用穴位取法

       风池穴,可用拔罐刮痧法治疗项强,鼻子不通。渊腋穴,冠心病的急救穴。大腿根外部是环跳穴,膝盖外侧横纹处阳关穴,上七寸是风市穴,阳陵泉穴,筋会,可以治疗所有筋的毛病,如腰扭伤。阳陵泉下一寸是胆石点,有压痛的可能有胆结石,下针可止痛。从脚外踝骨上七寸是外丘穴,灸此穴治狗蛇等动物的咬伤,同时灸被咬的地方。绝骨穴,也叫悬钟穴,髓会。骨髓,骨之精。是养生保健的好穴,最后一个穴位在第四小脚趾指甲外侧。八会穴。

足厥阴肝经    1点——3点    动画演示    常用穴位取法

       大敦穴,第一个穴位,在大脚趾内侧(靠近二脚趾),掐这个穴和隠白穴,可以治疗做恶梦。针可治睾丸疝气。三毛穴,灸可治疗失眠。太冲穴(俞穴),血脉,合谷穴是气脉,太冲合谷叫四关。肝经的实症可扎太冲穴(用泻法),也可以用泻法按压,此穴是泻的穴,孕妇禁,太冲穴可以降血压。曲泉穴,肝经合穴,可治疗膝盖等多种疼痛。章门穴,脏会,离大包穴很近,要保护好,不要被打击。

奇经八脉

冲脉 动画演示  带脉 动画演示  阳蹺脉 动画演示  阴蹺脉 动画演示  阳维脉 动画演示  阴维脉 动画演示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胡海银针灸解穴术

       急性病治井穴,慢性病治原穴,曲泉穴,可以治疗多种疼痛症,多种腿疼和关节炎。

       鱼际穴也可以治疗3点的失眠症,但要在2点半的时候治左手的穴位。

       第八胸椎疼是糖尿病。腰一椎有毛病的有妇科病,不能向前弯,腰二椎不好的腿前面疼,不能左右弯,腰三椎有毛病的有关节炎,不能转动,腰四和五椎不好的腿外侧和后边疼,腰五不好不能向后弯,腰四病的哪弯都不行。

       治疗流鼻血的方法,双手互拉中指,或用白茅根,芦根泡水喝。

       大钟穴,可以治疗耳朵疼。

       阴包穴,治疗男科病。

       心包积液的治疗,解开内关穴,阴郄穴,间使穴,通里穴,需要几次。

       陷谷穴,胃经的腧穴,或解溪穴,治疗每天上午7点胃痛。

       血海穴,能治疗多种妇科病和糖尿病,它相当于中药中的甘草。

       眉棱骨痛,上午8点30分服用一次量的逍遥丸就可治疗,钦针太白穴,鱼腰穴。

       眩晕治疗,左侧第一颈椎横向,风池穴周围有结节,捻开就好了。

       飞蚊症,钦针解开阳白穴,太阳穴。

       麦粒肿,在后背肩胛骨范围会有小红点什么的,指甲抠去就行,脚中指刺血也行。

       口气重,可用手指刺血法。磨牙的治疗方法。

       严重的口腔溃疡,用艾叶泡脚,水的高度要过三阴交穴,食指中指无名指放血。

       一般的扁桃体炎和咽炎,三九感冒冲剂就能治好。嗓子嘶哑可按揉照海穴。

       按哪疼都打嗝,是肺气不宣,在中府穴和云门穴处有结节,解开就好了。

       张口受限,好像是下颚环掉了,在颊车穴和手五里穴处有结节,解开即可。

       结膜炎的治疗穴位,角孙穴,阳白穴,太阳穴。

       失眠的治疗穴位,太渊穴,神门穴,大陵穴,三阴交穴,印堂穴,然后再把脚踝揉一下,如果晚上11点睡不好的加上大冲穴。其实,老人从11点到3点,睡4小时就够了。厉兑穴也可治疗失眠。大脚趾两边的指甲角穴,隐白穴和大敦穴,掐这两个穴可以治疗做恶梦。

       颈椎病,14集有治疗腿疼的方法,钦针曲泉穴。颈一毛病是头顶痛,颈二是三叉神经疼,颈三是颈部周围,颈四是肩,颈五是手臂外侧,颈六是手大指和食指麻,颈七中指麻,颈八小指无名指麻。如果是在晚上11点颈椎疼的可以在丘墟穴上治疗

       乳腺增生的推拿方法,乳腺和其它妇科病,三叉神经疼,鱼腰穴,四白穴,承浆穴,也可以在脚上的面部反射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症,找到大椎下的疼点,刺血拔罐。

       胃痛,胃绞痛,按劳宫穴治疗,然后再按内关穴。急性的胃疼可在梁丘穴治疗,慢性的胃病在足三里穴治疗。也可以在天枢穴上按压治疗

       腰痛腰间盘突出,看视频,看讲课文字。如果是每天一点腰疼,就找太冲穴。

       脚后跟疼,在三阴交穴上下找痛点,揉开就好了。

       坐骨神经痛,腰椎四五病变是腿外侧疼痛,钦针环跳穴,腰椎五病变是腿后面疼痛,钦针秩边穴,胞肓穴。

       膝盖疼,滑膜炎,只要把膝盖髌骨放松,把周围的阴陵泉穴,阳陵泉穴,内膝眼,外膝眼,梁丘穴,血海穴都打通了就不疼了,视频的方法不适合老人。血海穴相当于汤药中的甘草。60岁以上都有骨刺,治疗可在大杼穴刺血拔罐。

       

       头面疾病文字链接    失眠,腰病等的文字链接       

       总结:病在经络上,病由寒生,重视治病与时辰的关系,重视原穴,腧穴,尤其是有特定时间特点的病。

程凯专辑    按摩师庞承泽    按摩师臧福科    按摩师卜义长    针灸师周德安    贺老一针一得

经络按摩

       经络是用相连的脏器命名,五脏(心、肝、脾、肺、肾)所主的经络叫“阴经”,六腑(小肠、大肠、膀胱、胆、胃、三焦)所主的经络叫“阳经”。其中,三焦是指人的整个胸腹,心包是保护心脏的一块区域,是心的屏障,其余的都比较容易理解。如果哪里不舒服,就看是哪条经络经过此地,一对应就出来了。

按手足分,手及臂上有6条经络,足及腿上有6条经络。按阴阳分,手臂的内侧、腿的内侧各有3条阴经;手臂的外侧、腿的外侧各有3条阳经。少阴、厥阴、太阴、太阳、少阳、阳明是代表阴气的重与轻,阳气的足与弱。

少阴阴气最重,所以它就排在手臂和腿内侧的最里面。厥阴的阴气比少阴轻,但又比太阴重,所以它就排在中间。太阴的阴气最轻,就排在最外面。

太阳是阳气最足的,所以它排在手臂、腿外侧的最外面。少阳比太阳要弱一些,所以排在外侧的中间。阳明又比少阳的阳气要弱,就排在了外侧最里面了。

身体的阴阳平衡是让你根据身体的情况去选择对应的经络。比如身体弱的,最好先选择阳经按摩以补足正气,阴经要等正气补上了再去碰它。身体好的,则阴经阳经都可以按摩。夏天阳气最旺盛,身体虚弱的人这个时候也可以去疏通阴经。阴经的按摩最好是用补法,阳经的按摩可以用泻法。

什么是按摩的补与泻呢?

顺看经络按摩为补,逆著经络按摩为泻。

力度轻的为补,力度重的为泻。

按摩时间短的为补,时间长的为泻。

按摩范围小的为补,范围大的为泻。

中医在按摩经络时,疼痛的部位就是按摩的穴位。比如你知道自己有心脏方面的疾病,就可以在心经和心包经上沿著经络慢慢地按压,如有的地方酸、麻、胀、痛、硬块、凸起,你就按摩这些部位,把病灶揉开、揉散。也可以拔罐、艾炙、敲打,越是痛感明显的,越要坚持多刺激,这样你身体的疾病很快就有好转。

左右手臂都要摸,因为人体经络左右是对称的,但患病时左右经络的反应并不一样,痛感明显的代表这条经络的气血不足。

以下先从足太阳膀胱经开始,因为这条经的阳气最足,治疗范围最广,也是最常用的一条经。

膀胱经是从上往下,肾经是从下往上。膀胱经和肾经是相连的一条经,只在小脚趾外侧的至阴穴处分开了,走在人体外侧的是膀胱经,走在内侧的是肾经。正因为这一阳一阴的经络是相连的经络,所以刺激膀胱经,肾经就会有反应;刺激肾经,膀胱经也会有反应,中医就称之为“互为表里”,所以肾与膀胱也就互为表里。膀胱经是阳经中阳气最足的,肾经是阴经中阴气最重的,这正符合中医阴、阳平衡的特点。膀胱经是肾经的源头,按摩膀胱经也能推动肾经,滋补肾脏。而只按摩肾经,病人会出现气虚的表现。

手太阳小肠经,这条经络走在手臂的外侧,与膀胱经是相连的,是阳经与阳经相连,组成一条长长的、完整的太阳经,小肠经在前,膀胱经在后,小肠经是膀胱经的源头,当膀胱经不舒服时,有颈椎病、腰痛、腿痛时,除了按摩膀胱经以外,按摩小肠经同样有效,而且效果更好。

小肠经又与手少阴心经相连,这是一条阴经转变为阳经的经络,是阴经在前、阳经在后的一条相连的、互为表里的经络。所以按摩心经不但能治疗与心经相连的心脏、小肠、肺、食道、眼睛等处不适,还能推动和滋养小肠经,按摩小肠经既能冶疗颈椎、腰椎、腿的疾病,又能治肾脏的疾病。

只要颈、肩、腰有毛病,你去摸摸小肠经会有明显的痛点,再去摸心经也会有疼痛的感觉,所以这时就要从源头上疏通手臂内侧的心经,从腋窝处往下轻轻搓至小手指,然后再沿著小手指的外侧向上搓至手臂的外侧,遇到哪里有痛点,就在哪多搓揉,这就可以治疗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这4条经络上的所有毛病。

这4条经络一路走过来,形成了表里相连的两组经络,它起于心,在人的四肢绕了一圈后又将肾经推向了腹部,推到了胸。

又是哪条经络在胸中与心经相连呢?

这就是足太阴脾经。肾经走到胸中后,就与手厥阴心包经相连,是阴经与阴经的相连,可它们一个叫少阴,一个叫厥阴,阴气的程度不一样,经络一路走过来,走到肾经时已经很虚弱,所以一般不去按摩肾经,按多了会泻气。进入了腹部、胸部的经络需要休息,补充能量,然后换条经络出发,去进行下一次的四肢大循环,所以补气作用最强的丹田穴在腹部,而通过腹部的就是循环回来的、已经很疲劳的肾经、肝经和脾经。

通过腹部的还有足阳明胃经,但走向与肾经、肝经、脾经不同,它是从头穿胸腹走到脚的,胃经也需要在这里补充能量,促使向下的力量更加有力,加强脾胃的消化能力。

下一轮的四肢大循环,是从肾经传给心包经开始,它是走在四肢内侧中间的一条经络,与它相连的是手少阳三焦经,又与足少阳胆经相连,胆经则是与足厥阴肝经相连,这样就又形成了一组完全相连、互为表里的经络,最后又是将肝经推向小腹,胸中,去休息、补充能量,换一条线路继续前进。

最后一轮运行的4条经络是肝经在胸、肺传递出的手太阴肺经,具体的循环顺序是这样的: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

经过上面的论述,大家就会明白,其实这12条经络是分成了3组大经络,这3组大经络分别在四肢绕了一个大圆圈后又重新回到腹部、胸部。记住一组里的4条经络,只要这4个脏器里的一个生病了,你就从这4条经络的源头开始寻找痛点,慢慢地搓揉,拍打或刮痧。这样治起病来效果好。

第1组:走在外侧,是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

第2组:走在内侧,是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

第3组:走在中间,是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

这12条经络是按时间的顺序运行,到时该条经络的气血最旺盛。所以医家喜欢在特定的时辰,服下调理该脏器的药物。

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出现不适,最好在早晨或上午按摩与治疗

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出现不适,最好在中午或下午按摩与治疗

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出现不适,最好在晚上按摩与治疗

就拿一个胃不好的人为例。可以在早晨或上午的时候,先在肺经、大肠经上找痛点,然后再到腿上的胃经、脾经找痛点,依次慢慢地搓揉。

颈肩酸痛、腰不好的人,可以在中午或下午的时候,先在心经、小肠经上寻找痛点,慢慢地搓揉,然后再到你疼痛的颈子、腰处进行按摩疏通。

肝脏不好的人,最好是在晚上,先在心包经、三焦经寻找痛点,进行搓揉,然后再到胆经和肝经上寻找疼痛的地方进行按摩。

身体好、气血足的人,在疏通经络时手法可以稍重些,对疼痛的部位可用拍打或刮痧的方法。而身体弱、气血亏的人,在疏理经络时不用太着急,按摩的力度要轻一些,选的穴位与痛点要少一点,最好选择每一组经络的前两条经络进行按摩,排在后面的经络都尽量少去碰它们。

身体酸、麻、痛的含义:麻是经络还通,只是气到血未到,酸和痛都表示经络尚通畅,但流通不畅快。酸多表示气血虚弱,需要补,按摩的手法力度要轻,而刺痛则表明那地方有气血在,却堵了,气血正在努力冲撞,此时的手法力度要大些帮助疏通。

小儿腹泻的推拿方法

耳针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学习针灸笔记  针灸  针灸词条  笔记  笔记词条  学习  学习词条  学习针灸笔记词条  
经穴

 针刺要得气,写给针灸初学者。

进针后一般要做一定的手法,做手法的目的是为了“得气”,那么什么叫“得气”呢?什么是“得气”?传统针灸认为:针刺产生疗效的前提是“得气”。所谓得气,是指毫针刺入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