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常用拔罐方法之五——刺血、挑痧拔罐法、刮...

(十)刺血拔罐

刺血拔罐法又叫“刺络拔罐法”或“血罐法”,是将刺络放血和拔罐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疗法。操作时,先对要刺络拔罐的部位进行消毒,然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梅花针叩打,刺激量分为轻刺、中刺和重刺三种。轻刺以皮肤潮红为度,中刺以微出血为度,重刺以点状出血为度。针刺后,在该部位进行拔罐,留罐10—15分钟,起罐后用消毒干棉球擦干渗血。

刺血拔罐疗法适用于症状较重,具有红、热、痛、痒等症状的实证患者,如各种扭挫伤及疼痛固定的肌肉疾病、高血压(实证)等病症。对于虚寒体质的患者,一般不用此法。有出血倾向者,如患有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白血病者,也不能使用这个疗法。

(十一)挑痧拔罐

挑痧拔罐法是将拔罐和挑痧配合起来使用的一种疗法。使用时,先在选定的部位(一般为经络穴位)拔罐,最好使用走罐法;若留罐,时间应稍长,吸拔力应稍大,等到皮肤出现紫红或紫黑斑块后再起罐。然后在皮肤紫红或紫黑较明显的部位(一般此处皮下有或大或小的硬节)用消毒过的针具挑刺,每个部位挑刺2-3下,以皮肤渗血、渗液为度,最后用消毒棉球擦拭干净。挑痧拔罐法可用于中暑、感染性热病、风湿痹痛、痛经、神经痛等病症。

(十二)刮痧拔罐

刮痧拔罐法是将刮痧拔罐配合使用的一种疗法,一般可先刮痧拔罐,也可先拔罐刮痧,前者较为常用。

使用时,先在选定的部位涂抹适量的润肤油,用水牛角刮痧板进行刮痧。若与走罐法配合,挂试皮肤时间应略短,皮肤出现红色后即可走罐;若与留罐法配合,刮试时间可稍长,等皮肤出现红、紫或黑色时再留罐。留罐部位可以是穴位(包括阿是穴),也可以是病灶点(即刮痧后皮肤上出现红紫或紫黑明显处)。一般认为,在病灶点拔罐对疏通经络气血、调整脏腑功能有明显作用。

刮痧拔罐法用于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哮喘、膝关节疼痛和屈伸不利、高血压、痤疮等病症,均有显著疗效。

(十三)艾灸拔罐

艾灸拔罐法时指将艾灸与拔罐配合使用的一种手法。一般是先在选定部位进行灸法,然后在拔罐,以艾灸的药物和温热作用来加强疏经通络、温经散寒、祛除寒湿、行气活血等功效。常用的艾灸拔罐法有以下两种:

1.艾炷灸拔罐

分直接灸拔罐与间接灸拔罐两种。直接灸既是将艾绒搓捏成上尖底平的圆锥形艾柱,直接放在皮肤上面施灸;间接灸是施灸时在艾柱与皮肤之间垫隔一些东西,最常用的是姜、蒜、附子饼、盐等,分别叫做隔姜灸、隔蒜灸、隔附子灸和隔盐灸。直接灸和间接灸都是在患者感觉皮肤发烫时,换艾柱和间隔物,再继续灸,以皮肤潮红但无烫伤为度,灸后再进行拔罐

艾柱灸拔罐疗法适应症较多,对于外感表证、咳嗽痰喘、脾肾虚症、风寒湿痹、女性气虚血崩等均有较好疗效。隔姜灸拔罐法多用于腹痛、风寒腹泻等症。隔蒜灸拔罐法多用于痈疽、肺炎、支气管炎、肠炎等症。隔附子饼灸拔罐法可用于阳痿、早泄等症。

2.艾卷灸拔罐

分单纯艾卷灸拔罐与药条灸拔罐两种。用绵纸把艾绒裹起来做成圆筒形称为艾卷,艾卷内只有艾绒,则称单纯艾卷;艾卷内除艾绒外还加入了药末而制成的艾条叫药条。

将艾条(包括单纯艾卷或药条)的一端点燃,对准施灸部位,艾条另一端可用手或其他工具(如艾条支架)等固定住,燃端距皮肤1.5—3厘米进行艾灸,一般每处灸5——10分钟,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至皮肤稍起红晕为度。灸完后再进行拔罐。这种方法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适用于风寒湿痹等症。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拔罐  拔罐词条  常用  常用词条  方法  方法词条  
经穴

 别有病网原创:穴位的故事230关...

 【byb.cn 人体管道工】上回书,我们说到了手厥阴心包经的最后一穴-中冲,它对消除麦粒肿有帮助。今天,我们开辟一条新的经脉---手少阳三焦经,解读其首穴关冲...(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