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气温,千里“烧烤”,万里“肉香”……网友们调侃道:“我和烤肉之间,只差一撮孜然;我和扇贝之间,只差一头大蒜。”气温也高到了“天上”,各种纪录日日刷新。南方高温不会随着7月的结束而谢幕,8月还将继续加场连映。
中暑病人每天都不少
嘉兴连续近一个月37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天气让人直喊吃不消,闷热的天气导致中暑症状频发。令人失望的是,这个礼拜气温还将高歌猛进。
据了解,往年整个夏季嘉兴重症中暑病人不超过10个,但是今年夏天一天就有将近10个病人。到目前为止,今夏嘉兴重症中暑病人已超过百例。
7月31日,嘉兴市第一医院一天就接到10多个中暑病人,其中5个以上是重症中暑。急诊科曹主任表示,送来的中暑病人以老年人为主,从职业分布来看,家居的家庭妇女占相当一部分比例。
“热射病”已现数例
近日,长三角地区出现多起“热射病”例,嘉兴也已出现数例“热射病”病人。作为中暑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热射病”顿时在网络上成为热门词汇。
据介绍,“热射病”是指健康的成年人在高温的环境下作业,特别是头部接受太阳强光直接的照射,造成中枢神经系统障碍及病变,外观主要是出现头痛、恶心、昏迷的症状,体温达到42摄氏度以上,常规体温表无法测量。
“热射病”虽然发病率不高,但严重的情况下可致人死亡。所以夏季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特别是老年人,以免造成中暑及“热射病”等疾病的发生。
专家提醒,市民一旦遇到高温天气,出现大汗淋漓、神志恍惚,或者身边出现有“热射病”症状的病人时,一定要把病人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仰卧休息,避免太阳的直射,敞开衣服,尽快用风扇、冷毛巾进行降温处理,同时保持空气的通畅,并且尽早送往医院。
体温蹿高危害有多大
体温过高,会影响人体的生理机能,严重者,会危及生命,那么人体究竟能忍受多高温度呢?其影响又是怎么的样呢?看看下面一串数字,我们就明白了。
30℃——人体最佳感觉温度。
33℃——汗腺开始启动。
35℃——散热机制立刻反应。
38℃——多脏器参与降温,二级预警温度。
39℃——汗腺濒临衰竭,三级预警温度。
40℃——大脑顾此失彼。
41℃——严重危及生命。
人为何会中暑?有啥症状
中暑后的症状非常多,根据症状的轻重,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先兆中暑,出现诸如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轻症中暑,像头晕、口渴伴随着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脉搏增快等表现。重症中暑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又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热痉挛:出汗使水和盐过多丢失
在高温环境中,人的散热方式主要依赖出汗。一般认为,一个工作日的最高生理限度的出汗量为6L,但是,在高温中劳动者的出汗量可达10L以上,而汗中含氯化钠约0.3%至0.5%,导致人体内的水和盐流失过多。
热衰竭:对热环境不适应
热衰竭,主要是由于人体对热环境不适应,引起周围血管扩张、循环血量不足,发生虚脱,同时,也可能过多地出汗、失水和失盐。
热射病:体内外温度不平衡
主要是一方面人体受到外界环境中热源的作用,另一方面,体内热量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性散热,从而难以达到热平衡,致使体内热蓄积,引起体温升高。患者表现为高热、皮肤干热无汗、神志障碍、脏器衰竭等。
高温对哪些人危害最大
首先,高温对年老体弱者影响最大。这些人自身体温调节功能差、散热不好、出汗少、易引发中暑。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如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内分泌系统病的人,更要注意防暑。居家的老年人不舍得开空调、开电扇,室内空气不通畅更易引发中暑。
其次,户外工地的工人,由于长时间在强太阳光下作业,再加上持续的体力劳动,很容易失水中暑。因此,建筑工人应避开高温时段作业,临近中午,应采取一些遮阳、湿毛巾降温等防护措施,着棉质吸汗透气类衣物,并及时补充水分。
最后,孕妇这一群体也怕热,由于孕妇基础代谢率比一般人高25%,会产生更多的热量,耐热能力也更差。怀孕期间的准妈妈产生的热量多、体温较高,如果在怀孕期间不注意控制饮食,体重增加过多过快,皮下脂肪增厚影响了身体散热,就更容易发生中暑,所以应避免高温外出。
中暑后咋办?应急抢救五步走
第一步
迅速把中暑患者移至通风阴凉处,让其仰卧,垫高头部,解开衣领,脱去或松开外套。若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干衣服,同时开电扇或空调(应避免直吹),加速空气流动。
第二步
进行物理降温,用冷水、西瓜皮或稀释的酒精帮患者擦身,也可用冷水淋湿的毛巾或冰镇饮品放在患者颈部、腋窝或大腿根部等大动脉血管部位,帮助散热。
第三步
清醒者可喝些盐水,如还未清醒,用手指甲刺激人中穴,舒缓胸口的不适,可加按内关穴,按摩刺激中指尖端、百会穴、涌泉穴,令病人尽快苏醒。
第四步
清醒过来的病人,可服绿豆汤、淡盐水、糖盐水,或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胶囊)等药物解暑。上吐下泻、腹胀、食欲不振的中暑病人宜选藿香正气水。
第五步
如果患者昏迷不醒或出现心力衰竭、呼吸困难、皮下出血或全身皮肤发黄等症状,应该立即送医院进行急救,切勿耽误病情。
看看中暑、降温误区你了解否
很多人以为,只有在高温情况下才会中暑,其实不是。因为有时候虽然气温并未达到高温,但是,在湿度太高和通风不良的闷热环境里,人同样也可能发生中暑。尤其是对于那些老年、体弱、疲劳、肥胖、饮酒、饥饿、失水、失盐、穿着紧身不透气衣裤的人,或者是患有发热、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心血管病的人,如果机体产热大于散热或者散热受阻,他们的体内就会有过量的热蓄积,引起器官功能和组织的损害,从而导致中暑。
穿得越少越凉快
天热时,衣服少穿一点更凉快,其实不是。在盛夏季节,最高气温一般都接近或超过37摄氏度。如果大部分皮肤裸露在外,会更多地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散热反而更慢。因此,越是暑热难熬之时,越不应赤膊,女性也不要穿过短的裙子。
对于户外作业人员,除了要注意及时补充淡盐开水,还要注意衣服不要穿得太少,最好穿长袖衣服和长裤,并要记得戴帽作业。
洗冷水澡“降温”
很多人认为用冷水“冲凉”让人更舒服,又能起到降温的作用。但事实上,大汗淋漓时用冷水“冲凉”会使全身毛孔迅速闭合,使得体内的热量不能散发而滞留体内,从而易引起各种疾病。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选择温水浴,因为洗温水浴散热更快,而且浴后会让人感觉通体清爽。
小贴士:
炎夏如何降温防暑
●避免太阳直射:宜早或晚出行
应避免上午10点到下午4点这段时间在烈日下行走。出门时打遮阳伞,戴遮阳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
●补充充足水分:首选绿豆汤、酸梅汤
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常喝绿茶、绿豆汤、淡盐开水、酸梅汤等清凉生津饮料,有益解暑降温,平时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亦可补充水分。
●保证充足睡眠:中午尽量午睡
夏天日长夜短,容易感到疲劳。中午睡上一二个小时,对健康大有裨益。可使身体各系统得到休息,也是防止中暑的一项好措施。
●注意日常饮食:戒油腻、宜清淡
在高温的天气里,多吃些绿豆粥、莲子粥、凉面、凉菜、凉粉等清凉爽口食物,同时适当吃些瘦肉、鸡蛋、鱼、咸鸭蛋,以补充身体消耗的需要。
●常备防暑药物:清凉油随身带
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如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无极丹等。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就可服用所带药品缓解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