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五粮液是白酒行业的龙头,如今三十年过去,行业龙头早已变成贵州茅台。1998年五粮液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都是茅台的4倍左右。然而,这种局面在2005年发生了反转,当年茅台的净利润赶超五粮液,三年之后营业收入再次赶超,之后五粮液与茅台的业绩相差愈来愈大。
一直到现在五粮液与茅台还有很大差距,不过白酒行业能与茅台相提并论的也只有五粮液了。由于茅台是酱香型,五粮液是浓香型,两者在白酒界各占一席之位,那么未来五粮液有望赶超茅台吗?跟着贝壳投研(ID:Beiketouyan)一起分析一下。
比较之前,我们看一下白酒行业的发展历程。80年代,汾酒靠品牌优势、产能优势独步天下;90年代开始,五粮液脱颖而出,独占中国酒王之位。1999年前后,遭遇动销危机的茅台,曾前往五粮液学习先进营销经验。21世纪前10年大部分时间五粮液都领先于茅台,进入20年代,茅台终于一举反超,从此再也没有给竞争对手任何靠近的机会。
(1)营业收入对比
截至2019年底茅台营收854.30亿元,五粮液501.18亿元,是A股18家酒企中仅有的超过500亿的两家企业。2015—2019年五粮液营业收入分别为216.59亿、245.44亿、301.87亿、400.30亿和501.18亿,从总量上看与贵州茅台的差额是逐年增加的。可见,虽然五粮液作为仅次于贵州茅台的酒企,与茅台的差距还是不小的。
虽然总量比不过茅台,营收增速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2015—2019年五粮液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3.08%、13.32%、22.99%、32.61%、25.20%,2018年营业收入增长率32.61%赶超茅台的26.49%。2018、2019年五粮液、贵州茅台的营收增速都呈现下降趋势,但五粮液营收增速与茅台营收增速差距在拉大,2018年五粮液营收增长率比茅台多6.12%,2019年比茅台多9.16%。这意味着五粮液营业收入增长得更加快速,同时也证明五粮液有自己的实力。
(2)净利润对比
我选择比较两家企业的扣非净利润,因为扣非净利润是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它能够剔除一些非经常的因素,如政府补贴、出售资产的一次性收益或损失、资产减值损失等等,更真实地体现出企业通过经营获得的经营成果。
茅台酒
2015—2019年五粮液扣非净利润依次为61.64亿、67.24亿、96.42亿、133.99亿、174.06亿,显然,不论是营业收入还是扣非净利润,从数量上看五粮液都是比不过茅台的。
但我们不看数量看增速,五粮液扣非净利润增速分别为5.17%、9.09%、43.40%、38.96%和29.91%,由变化图可以看出2016年茅台扣非净利润激增达到60.57%,此时超越五粮液(43.40%),好景不长,2018年五粮液以38.96%的优势反超茅台的30.71%,并在2019年继续强化。
所以,从营业收入和扣非净利润的增速上看,五粮液还是很具有成长潜力,但我们的分析还远远不足,继续往下看。
二、净资产收益率(ROE)与市占率比较
1、净资产收益率略有差距,但未来可期
净资产收益率(ROE)又称股东权益报酬率,是公司税后利润除以净资产(股东权益)得到的百分比率,一般ROE稳定在10%以上的就是好公司,2015—2019年五粮液净资产收益率呈稳步上升趋势,分别为14.93%、15.01%、19.27%、22.91%和25.26%。虽然与茅台的净资产收益率相比还有差距(2019年贵州茅台净资产收益率30.30%),毕竟茅台是白酒行业中销售净利率最高的。但最近四年ROE均保持在15%以上并逐年增加,在贝壳投研(ID:Beiketouyan)看来至少从ROE来看,这家公司正在成长发展,未来可期。
2、高端酒市占率远低茅台,市场份额有望扩大
我国高端酒市场主要集中于三个品牌:贵州茅台、五粮液和国窖1573(泸州老窖)。2017年,茅台在高端白酒市场占据一半以上份额达到63.5%、五粮液25.9%、国窖1573仅有5.6%份额,其他品牌瓜分剩下的5%市场。2019年市占率分别为:茅台63%、五粮液29%、国窖15737%和其他1%。
可以看出,2017到2019年,茅台在高端酒的市占率有所下降,五粮液市占率增加了3.1%,市场份额扩大;目前高端酒市场份额在白酒市场中仅有18%,虽然五粮液单瓶价格比如茅台高,但可以从销量方面进行突破。
3、五粮液积极实施营销变革转型,营销能力增强
2019年五粮液完成从传统营销向现代营销转型。总部完成品牌事业部改革,区域完成扁平化和职能前置化改革;整合重组系列酒公司,将原有的系列酒、特头曲、五粮醇公司整合成立新的五粮浓香系列酒公司,聚焦系列酒核心单品;先后与阿里巴巴、华为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营销数字化落地。由此可以看出,五粮液有自己的战略规划与态度。
三、总结
随着消费升级、白酒社交属性的增强,高端白酒供不应求,为了提高高端白酒的市场占有率,五粮液提前规划布局,产能扩建工程将在今年竣工,预计2020年固态产能新增10万吨,其中,高端产品产能预计达到3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