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一直被当做性格上的缺点。家长们总是希望孩子性格开朗,觉得外向的孩子未来在社会上更“吃得开”。逢年过节的时候,亲戚朋友聚会聊天,开朗外向“嘴甜”的孩子更受大家欢迎。有的家长就急了,想法设法要改变孩子内向的性格。
但是你知道吗?性格内向不是错,甚至内向的孩子比外向的孩子智商更高哦,所以父母千万不要过早地给孩子贴上标签,而是要学会跟内向的孩子相处。一起来看看吧。
01
请珍视每一个内向的孩子,
给他们建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
美国有一本畅销书叫做《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作者列举了许多性格内向的成功人士的案例:他们安静、稳重、深思熟虑,他们默默地带给了这个世界许多改变。
但如果他们不幸被强制改变成外向的人,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少了许多天才。
如果把世界上的孩子分成两类,那么一种是外向型的,给世界带来欢乐;另一种就是内向型的,给世界带来恬静。
性格内向,并不是一个毛病或问题,它只是一个没有褒贬描述性词语。对内向的孩子来说,快乐不一定非要在嘈杂的人声中,相反,安静和独处就是他们的生活方式。
如果一个内向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是被父母纠正其性格,他就会对自己的性格产生自卑感,痛恨自己为何是这样的人。
这种自卑会给他内心造成很多障碍,比如会引起社交恐惧症、焦虑症等。
因此,并非是内向的性格特点有问题,而是社会对这样的性格有偏见。内向的孩子,也可以很棒。我们不一定非得逼着内向的孩子变得更外向。
美国科罗拉多英才中心经过30年对社会英才的研究发现,内向型性格的英才是外向型性格英才的3倍;IQ越高的人,内向型的倾向就越强烈。
无独有偶,韩国学者对专门培养科学精英的首尔科学高中的学生与其他普通学校的学生对比研究后,得出的也是同样的结论。
这些内向型的英才,在大千世界中不乏他们的身影:拿破仑、爱因斯坦、凡高、毕加索、卓别林、托尔斯泰、甘地、达尔文、巴菲特、比尔盖茨……看到这些人的名字,你还会认为内向的孩子不好吗?
请珍视每一个内向的孩子,给他们建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
告诉他们,你欣赏他们的内向,因为这是他们与众不同的特质,亦是值得尊重与理解的品质。
02
内向只是天生的气质
只要给他们时间沉积,他们便能绽放自己
性格内向也可以跟人交往、有自己的社交圈子、有自己的知己朋友、有自己的舞台和天地。他们可以踏着自己的节奏,去追逐生命中的无数灿烂,也可以有他们自己的小空间。只要给他们时间沉积,他们便能绽放自己。
内向型的人有着不同于外向型的人的思维特点,想要了解内向的孩子,你首先就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思维习惯,从而减少误解:
1、内向型的人脑神经回路通常比较长。当他们加工信息的时候同时,内向型的人会认真地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加入进去。
2、内向型的人的唤醒水平比外向型的人低,所以内向型的人更容易被过度刺激。
3、内向型人的大脑是节能型大脑,他们可以通过读书、深度思考、探索内心世界获得满足感和能量。
4、内向型人的大脑很少能通过赌博或者冒险行为获得强烈快感。当他们面对惊喜或者冒险的时候,也没外向型人那么兴奋。
5、内向型的人会观察他们周围的一切事物,并注意到环境中所有引发他们感觉的细节,他们的关注点并不仅仅在某个人身上。
6、内向型人的自我对话其实非常多,他们脑中有很多想法——但是他们不会说出来。
03
内向的孩子内心敏感,
家长需要耐心引导
1. 多关注孩子的情绪、情感变化,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沟通
内向性格的孩子,往往喜欢独处、沉默寡言,所有的心事都很少表现在脸上。粗心的家长很难发现孩子的情绪变化,反而觉得这样的孩子特别省心,不用进行特别的教育。
殊不知,这样的想法存在着一定的危机。每个孩子都需要关注,在生活中,有些家长喜欢居高临下,事事都要摆出家长威严;或是认为只有足够的严厉,才能让孩子听自己的话。
由于内向的孩子极为敏感、脆弱,一旦受到刺激就会铭记在心,思虑颇多,痛苦纠结。权威教育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与家长关系越来越疏远。
内向孩子本来就缺乏安全感,他们更希望得到支持与理解,每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让孩子信心百倍。所以,家长轻易不要苛求和责备内向的孩子。
只有平等交流,孩子才能敞开心扉,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会与人沟通,逐渐变得开朗。家长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更好地教育、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2. 别给孩子打上负面的“标签”,教他们如何做自己
很多内向的孩子都觉得自己性格不好,对自己内向的性格自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小时候被贴上了“坏标签”。
比如,在街上遇到熟人,家长会让孩子打招呼,但孩子一下子躲到了家长的背后,这时候会有许多家长开始斥责:“你这孩子太内向,见人也不知道问好,真不懂礼貌!”一个不爱打招呼的孩子就这样被父母强化出来了。
诸如此类的例子都在传达这样一个讯息:内向就是没出息、内向就是没用、内向就是胆小懦弱.......
这样的标签会给孩子非常强的心理暗示,孩子的表现会随着这些负面标签出现认知偏差,久而久之,孩子可能会直接给自己下定义,认为“我就是胆小内向,不愿意和人打交道”。
一个坏的标签,只是一瞬间的事情,但可能伴随孩子一生。
所以,家长要做的就是教会孩子做自己。要让他们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的性格,并且发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做自己擅长且喜欢的事情。快乐、自信属于每一个孩子。
3. 鼓励孩子大胆尝试,勇于竞争,参与挑战
自信心是促使人奋发向上的内部动力,也是一个人敢于创新、取得成功的主要心理因素。
美国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人所能取得的成就,最大者与最小者明显的差异不在于智力水平的高低,而在于是否具有自信心、坚持性等良好的意志品质。
自信心强的孩子则积极、乐观、豁达,勇于尝试新事物,喜欢与别人交往,从不轻视自己。反之,孩子如果缺乏自信心,缺乏上进的勇气,遇事就容易悲观,总是感觉“我不行”、“我什么都做不好”,往往表现出被动、抑郁和孤独。
因此,有效地促进孩子自信心的发展,形成勇敢自信的人生态度是极为重要的。很多内向的孩子都比较胆小,遇事退缩,哪怕是自己有把握做好的事,也不敢轻易尝试。
内向的孩子自尊心特别强,总觉得输不起,而且一遇挫折也容易灰心。为了避免遭遇失败,他们就会主动减少甚至降低参与的机会,因为害怕遭受挫折而甘愿放弃挑战。
所以,家长不要气急败坏地责怪他们的畏缩不前,要是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和优点,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美,使他们增强自我肯定的能力。
平时多给孩子提供表现和参与的机会,给孩子最大的信任,并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实际的帮助,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自信、向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