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视干扰,保持专注
有人去拜访禅师,请教修道用功的方法。他问禅师:“禅师,您也要用功修道吗?”慧海禅师回答:“当然!”此人又问:“怎样用功呢?”慧海禅师回答:“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他不解地回答:“这非常简单,任何人都可以做到”。 禅师说:“我和你理解的有所不同。”此人又问:“哪里不一样呢?不都是吃饭睡觉吗?”慧海禅师说:“一般人吃饭时不好好吃饭,有种种思量;睡觉时不好好睡觉,有千般妄想。用功修道需专注无杂念。”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在于专注。专注很重要,但真正做到的人没几个。 如何提高工作能力? 一堆工作放在面前,想集中处理完,会严重减损效能,让人措手不及压力更大,更容易犯错,产生焦虑感,力不从心。在不同任务之间来回切换,还会耗费更多时间和注意力。那些同时做一堆事情所产生的“我效率很高”,都是错觉。一天到晚,只是低效忙碌。
珍惜时间,凡事提前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有一项研究发现:习惯早起的人,不仅能有更好的生活状态,身体更健康,也更容易在生活中感到幸福。日本的中岛孝志学者,因为早起,大幅提升工作能力,还对他在学习、财富、人脉上都有所帮助。 如何提高工作能力? 《4点起床》就是他时间管理的经验之谈,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把成功人士的习惯变成自己的。毕竟,一日之计在于晨,晨间时间,是提升自己的不二良机。早晨是工作、学习和自我投资的最佳时间。 王健林的一张“作息表”曾引发网络热议。他破晓前就起床,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
实际上,不只是王健林,很多成功人士都有早起的习惯。李嘉诚每天早6:00起床,然后健身、处理事务;巴菲特每天6:45起床,连续阅读5份报纸,9:00前走进办公室;乔布斯早晨6:00起床,能工作两个小时,还能陪孩子一起吃早餐、做功课…… 看来优秀的人都善于利用早起的时间。我们大可不必4点起床,但是早半个或一个小时,来规划一天的活动内容,所有工作都能提前进行,工作状态也会变得更积极。比如在地铁等交通工具上完成完成计划工作。因为早起,我们将拥有更多可支配时间,更从容地进行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提早进入工作状态。
工作有方法,思维能力比较强 工作能力强的人,还有一个共性,就是开展工作很有思路和方向。 具体表现有很多,比如可以列举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逻辑思维比较强,即做事很有章法、套路,哪怕是很复杂的事情,也可以冷静分析梳理,搞清其中的相互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比如我有个同事,是搞技术设计的,每次领导给他出任务难题,他总是可以在电脑上清晰地画出任务的相互关系图,包括流程、关节环节、主要的风险点等等,然后领导一看图就一目了然。
第二,创新思维比较强,不仅个人有很好的创意思维,还善于发挥团队的创新作用。比如我们公司的设计部经理,就是这样一个创新能力很强的人,需要一个新产品规划,她会发动团队伙伴一起头脑风暴,构思出很多款有特色的新产品,并且综合分析利弊后给领导一些有价值的方案。 自我调节与适应能力好 工作能力强的人,往往自我调节与适应能力会很好。
沉淀之后懂得输出
工作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学习的过程本质是处理信息,步骤是:输入-处理-输出。互联网时代,触手可得各种学习资源,只要愿意,往大脑里输入内容不费吹灰之力。无论是阅读文章还是书籍,听音频还是上网课,本质上都是在输入内容。这原本只是学习的最基础步骤,而很多人之前只是简单粗暴的吸收知识,没有自己的内容输出与理解,懒惰的惯性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如何提高工作能力? 为什么不愿意输出呢?因为输入比输出更简单,消费内容比生产内容更轻松。
可惜,越是轻松的事情越没什么学习效果。每天疯狂塞进大脑里内容,却不加以归纳和整合,那信息与信息之间只是零星碎片,而不是一张紧密联结的知识网。 所以,尽管有阅读的习惯,但没有认真做笔记和思考,仍是一知半解,沟通和写作的时候却无法表达出来。想改变这种现状,要学会输出内容。因为只有在输出时,大脑才会调动一切资源处理接收到的信息,从认知的表层达到深度加工的效果,变成自己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