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破千亿!
日前,2018年上半年的生鲜电商市场数据出炉,仅仅6个月,交易规模就超过了1050亿元。
1050亿元!上次突破这个数字,还是2017年的一整年的销售额。
去年全年交易规模为1400亿元,其中上半年是850亿元,增长率高达23.5%。
对比于去年超过50%的增速,今年虽然有所放缓,但在总体规模上却可能突破2000亿元。
爆炸性增长的数字背后,是激烈的市场争夺。
1:
盒马鲜生打开缺口
市场规模3年翻5倍
生鲜有着天然的品类限制,水果、蔬菜、水产、海鲜等产品的销售周期短。
从采摘、捕捞到进入餐桌,基本上只能维持在3天之内,否则就会失去好的口感,甚至腐坏。
一直以来,它都困于物流的长途运输,所以在电商上难有突破。
当问题被摆到台面上,那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潜在的市场引得商家们纷纷入局的时候,技术的问题就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2015年,我国纯电商的市场已经接近天花板,巨头们开始构想未来的走向。
到了2016年,阿里巴巴孵化了一个新产物——盒马鲜生。
对于这一动作,马云低调的很,对外没有公布任何消息,在验证可行之前,他默默的做着“线上+线下”新模式的尝试。
盒马鲜生以门店为中心,通过即时物流,实现3公里范围内半小时送达的配送服务。
2016年,盒马鲜生单店的营业额超过了2.5亿元。
如此亮眼的成绩证明:新模式是走得通的。
于是,马云喊出新零售的口号,带着CEO张勇走进盒马鲜生上海金桥店,高调的吃了一顿海鲜,自此开启新零售的扩张之路。
与此同时,每日优鲜、京东的7FRESH、苏宁的苏鲜生也相继上线,生鲜电商自此火爆。
商家之间激烈的竞争,带动了市场规模的增长。
从2014年到2017年,生鲜电商的规模从290亿元,猛增至1400亿元。
3年内,市场规模翻了近5倍!
2:
半年融资5亿元
双十一走入线下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商海不只是巨头们之间的战争,瞬息万变的市场可能明天就窜起一个新秀。
如今资本市场的火爆,更引得无数有梦想的人投身创业浪潮。
其中,进行过较大规模融资的有宋小菜、鲜世纪、天马便利、有好鲜生等8家,融资总额超过了5亿元。
越来越多的入局者将线下的生鲜门店,整合进新零售的平台,品牌之间的竞争在今年的双十一集中爆发。
首先是京东宣布7FRESH将在成都设立西南总部,投资5亿元开店。
而在此之前,背靠腾讯的永辉“超级物种”、阿里的盒马鲜生、苏宁的苏鲜生都已在成都布局。
今年的双十一相较于往年,其变化就在于线下渠道的参与度很高。
苏宁打出“上网上街上苏宁”的口号,7FRESH推出“早市”、“晚市”活动。
靠电商起家的马云和刘强东一反常态,开始号召人们走入线下的门店,去消费一顿海鲜,或者买些新鲜的蔬果。
当线下的门店和线上一样优惠时,新零售才真正展露出它的本来面目。
线上价格便宜的优势不再,线下也重新变得火爆。
3:
一二线城市布局
巨头们不相上下
目前,阿里的盒马鲜生已经在北京、上海、深圳等16个一二线城市,开出了近100家门店。
去年的这个时候,它还只有25家门店,1年时间翻了4倍。
同时,它还发展出盒马工坊、盒马味道、帝皇鲜等品牌,品类也从生鲜扩张至成人用品、药品等。
它试图打造一个全品类的综合型的门店,让人们有日常需求时都会想到它。
想要独占消费者的心智,可没那么简单,刘强东首先不答应。
年初,刘强东曾放出豪言,要在未来3到5年内,把7FRESH开至1000家门店。
目前,它已入住北京、西安、天津、上海等城市,并且在下半年陆续传出各地门店签约落地的消息。
苏宁因为有传统门店的基础,苏鲜生的扩张就要简单许多。
目前,张近东的策略是将苏宁易购原有门店进行新零售的改造,增加生鲜区、餐饮区,将其新零售物种都整合在一起。
他的目标是在年内开出100家门店。
同一赛道角逐的还有,美团的小象生鲜、顺丰优选、易果生鲜、天天果园、大润发优鲜等。
冷链物流、生鲜储藏对于成本的消耗是巨大的,此外线下的客流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业内的普遍论调是,99%的商家都是不赚钱的。可是巨头们仍在加速扩张。
可持续的盈利模式,需要商家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探索。
但是时间不等人,对手不会给你任何喘息的机会,在如今的市场争夺中,资本先行是一种被迫的选择。
谁能够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谁就拥有主动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