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流量获取能力”,在直通车个性化搜索没有成熟之前,这个概念可能会比较模糊,但是,现在大家都可以通过直通车后台看到所选推广计划中推广关键词的流量获取能力!其实,“流量获取能力”在数据化运营体系中,无论有没有个性化搜索都是存在的,我早在个性化搜索普及前就开始针对“流量获取能力”进行数据化钻研了。
常常而言,可能我们有这样的认识!通过运营手段,好不容易让自己宝贝的流量关键词有了排名,有了流量,但是我们却没有承接住这些流量的能力,那么必然很快,我们的这些流量关键词通道将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获取流量的难度会加大! 今天分享的内容是“流量获取能力”之点击率,流量获取能力和流量承接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对于宝贝、甚至店铺的健康成长缺一不可。
那流量获取能力的关键点在哪里呢?简而言之:提高流量获取能力,需要掌握下面几个核心。
1.理解选择所选流量通道的人群特点,知道如何数据化圈定人群。
2.理解淘宝平台的广告投放机制,通常而言,关键核心是溢价。
3.过数据化分析,理解点击率优化所带来的收益价值。
4.理解创意内容、需要对优质内容进行长期的积累、归类并实践。
5.整理各种优质的广告素材和优质的文案,相当重要。
今天我们探讨上面第三个点:【通过数据化分析,理解点击率优化所带来的收益价值】
相信,任何一个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运营,知道点击率是极其重要的。如:自然搜索的主图点击率、广告创意图点击率(直通车、钻石展位、聚划算)等任何流量渠道入口的点击率。可能更多知道的是点击率最好是越高越好,但是, 我们如何通过点击率优化来发现和解决这个问题呢?
假设我们单品宝贝流量价值趋于稳定=1.335,淘宝给予的展现量稳定,理解搜索主图点击率地优化带来的效益产值,从而对后期运营工作地细化提出数据参考!
从上面图表我们可以观察出:如果主图点击率从0.5%能够优化到0.8%,则相当于产生了大约534-334=200元营业额;如果点击率从0.5%优化到1.2%,则相当于产生了大约801-334=467元。
我们都知道一点,现在的电商运营团队里,经验非常丰富的视觉还是比较欠缺的,更多的视觉可能经验和工作能力一般!如果这样,我们通过点击率优化针对视觉给予一定的绩效奖励岂不是更好,既能保障公司稳定盈利的前提下,又能保证经验一般地视觉成员通过向公司证明自己的价值从而获取一定的物质认可,岂不是两全齐美。
我们,再制作下面一张这样分析图解。
以上这张表格里,我们提到了毛利率和纯利率的这两组数据。关于产品的纯利率控制,更加依赖的是你的运营团队的执行力和高效性。非常考验运营的团队协调能力以及市场运营能力。
这里,为了方便说明我们想要表达的问题。我们姑且假设产品的毛利率55%,纯利率35%,则就可以计算当天因为点击率变化产生的营业额变化以及店铺的盈利变化。如果我们的视觉,能够将这款宝贝的点击率按照运营的要求,做出一张更加符合市场反馈良好的图片(点击率越来越高)。
如点击率0.5%通过优化提高到1.0%,则当天至少产生的营业额增值是116.81.如果我们拿出10%的收益用于奖励视觉,即视觉没完成这样一张符合标准的图片,就能拿出116.81*10%=11.65元。纯利收益116.81*35%=40.88元岂不是更好,去除视觉的11.65元,即因为点击率提升店铺效益=40.88-11.65=29.23元(29.23元就是店铺直接赚到的),可能大家会觉得点击率才赚这么一点点,其实不是的,因为单品的流量很多时候并不是区区几百个,甚至上万、几十万,那么如此带来的纯收益是非常巨大的。
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做一个简单的公式:
举例分析:CTR1、CTR2
视觉的简单考核(仅供参考):(CTR2-CTR1)*流量价值*纯利率*10%
这样做几个好处:
1.可以更加激发视觉团队,鞭策自己,迅速突破自己。
2.团队运营模式重在执行力,对提高团队高效运营有着积极作用,运营和视觉相辅相成,如此即可尽量使人力价值发挥到最大。
3.由于搜索本身而言,就如“赛马制”一样,那么接下来,因为良好的数据市场反馈,宝贝以及店铺获取到的指标增益所产生的店铺排名权重等利益,是无法计算的。那我们为什么不做呢?
接下来,那什么样的素材才是最好的?
很多时候,运营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PS、DW、html、CSS操作技巧。方便自己某些时候进行店铺相关的细微调整和设置,过于专业的深入应该交予我们的团队成员来完成,但是,我们需要掌握的是一种“视觉把控能力”,知道产品该以什么样的表现形式来表现对真实用户而言是最友好的,如果判断失误,我们是否能够通过数据抓取地形式,挖掘出需要进一步优化地核心,进行优化,这才是运营真正要做的事。
很多人说,运营某种程度上而言也算是“运筹帷幕”吧!懂的发展规划和战略执行调整可能很多时候更加重要,运营做到后面,工作应该是越来越简单和轻松,如果团队体量越来越大,而自己却越来越累的时候,这个时候是否该反省一下,是不是自己在某一方面没有做到更好,是否自己具备分享意识,将自己的干货和经验传递给团队成员,让他们去分担你的工作?这个问题,大家可以仔细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