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电子商务对农产品的价值而言,在信息和流通渠道上都有巨大扩展,但并不是所有的农产品都适合电商这种模式,以往有很多电商平台企图取代批发市场,但就现阶段的诸多农产品而言是行不通的,没有通吃的模式,并不是所有的农产品都适合电商。
通常而言,附加值高且电商难度低的产品更适合电商模式,反之更适合传统模式。需求分散的小众产品,由于过度分散,现在适合众多小门店的经营方式,也适合电商模式,不论附加值或电商难易度如何。
我们可以用产品附加值和电商难易度两个标准对农产品进行分类,这里的电商难易度是从仓促、包装、物流等方面对农产品进行考核。通过这两个标准,我们把农产品分成四类:
第一类:附加值高,电商难度低,此类产品非常适合做电商。产品举例:有机牛奶(常温奶)、褚橙、松茸等。很多人说生鲜电商不赚钱,那是没有产品细分,这类产品都是能带来丰厚利润的产品。松茸是干货,非生鲜食品,这里列出了来主要是想说明大多数干货类产品都非常适合做电商,干货类农产品的电商渗透率非常高,大多数都进入电商品牌化的阶段。
第二类:附加值高,电商难度高,此类产品可做电商,但需不断改进储包运技术。产品举例:大龙虾、牛排、红提等。这里产品毛利润高,虽然仓促、运输、包装及其损耗吞噬了利润空间,但是如果能不断提高储包运技术,亦可为电商带来丰厚利润。
第三类:附加值低,电商难度低,此类产品亦可做电商。产品举例:米面杂粮、土鸡蛋、苹果。此类产品如果能提升产品附加值即可成为第一类产品,比如做林地散养土鸡蛋、有机杂粮、阿克苏有机冰糖心苹果等等。
第四类:其他诸如附加值低,电商难度高的,此类产品不要做电商。产品举例:豆腐、普通叶菜、鲜活鱼。
这一类目前需要结合农产品加工技术,实现产品的保鲜储运,尤其是包装和产品多样才能行。
此外,对于那些需求分散的小众产品,在传统渠道很难有效流通,比如坐月子吃或给小孩吃的初产蛋,传统渠道很难买到,而农户也很难把这类卖出去,这一类的信息不对称很大,彼此需要一个平台实现供求的对接,而电商直营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所以说,电商和传统的营销方式更多的是一种互补的生态关系。
国内“互联网+农业”首部系统性巨著编撰工作启动
作为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互联网+”智库系列丛书第八部,国内首部“互联网+农业”巨著《农业互联网》正在编写(详见:)。该书全面解析农业互联网现状、问题、挑战、传统农业如何转型升级等,十大模式、逾30个“互联网+农业”案例重磅呈现。现面向涉及农业产业链企业展开案例征集、招商合作,团购征订。
据悉,电商中心“互联网+”智库系列其他多部已出版互联网+系列丛书,在全国新华书店、机场中信书店,天猫、京东、当当、亚马逊中国、苏宁易购、淘宝、微店各大O2O渠道全线热销中,位居畅销书排行榜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