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导读:孩子为什么沉迷手机游戏?心理学帮你分析孩子爱上手机的原因,只有了解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教你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
01:
现在很多孩子都喜欢玩手机游戏,刷抖音,聊天,视频等等,手机已经成了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吃饭玩,走路也玩,甚至半夜醒来偷偷地玩。
柔妈告诉你,让孩子完全远离手机,零接触手机这是不现实的。毕竟手机是时代的高科技产物,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已离不开手机了。
手机的功能不仅是通话,它可以支付,可以出行打滴,可以生活缴费,等等。所以当孩子沉迷手机,家长责怪手机是不理智的。完全控制孩子不让他接触是更不理智的。
心理学有一种“禁果效应”是讲述“不禁不为”“愈禁愈为”
意思是说:你越禁止他好奇心越强,小的时候他可能听你的,但你不可能控制他一辈子,一旦他自由了,长大了,他接触了被禁止的事情就会更加沉迷。
家长为了避免孩子沉迷手机游戏就实行完全监视孩子,控制孩子,做到零接触手机。短时间内你可能看到效果,孩子没有玩手机,认为你家孩子不沉迷游戏。
其实这是错误的认知,孩子总有一天会独立,会有自己的手机,当他长大再沉迷你反而更不好管。
所以,家长要正视孩子玩手机这个事实,孩子沉迷手机不是正确的,但是正常的。
02:
第一、社会的大环境造就的这个手机不离手的局面。
手机的确是一个高诱惑的产品,别说孩子喜欢玩,就连我们成年人刷起手机来也是没完没了。
让你一天不玩手机或许你能做到,让你一个星期不用手机,你可能就会感觉生活缺少了什么,变得枯燥乏味。
全民都在玩手机,又怎么可能单单禁止孩子不能玩手机?要想孩子放下手机,家长请先放下手机。你先试问,你能做到吗?
第二、孩子成长的家庭教育有问题
很多家长都是在孩子上了初中,高中开始发现孩子沉迷手机。是孩子到了这个阶段就自然沉迷了吗?不是的,一定是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玩手机了。
只是家长那个时候不重视这个问题,甚至有的家长还会主动给孩子玩手机,因为给孩子手机他就不哭不闹了。
“手机已经变成了保姆。”
还有的家长把手机当成一种奖励,如果孩子表现好,就允许孩子玩一会手机。
这让孩子感觉玩手机是件非常来之不易的事情,他努力得来的好处,孩子就会特别珍惜这次机会,玩的也会非常投入。
低年龄段的孩子起初玩手机都是无聊,无事可做,家长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孩子又不能独自到处去玩,只能呆在家里。
没有陪伴没有玩伴,手机就成了他的好朋友,成了他打发时间的工具。
高年龄段的孩子沉迷手机起初是逃避作业的烦恼。心理学有个词语“逃避痛苦,追求快乐”就是这个意思。
孩子不喜欢作业,选择性逃避,玩游戏能给他带来快乐,自然就沉迷游戏。但在接触了游戏之后发现了很多的快乐,并且自己游戏打的又好,比学习轻松多了。
孩子就在游戏里找到了成就感。谁都喜欢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呆着,孩子游戏打的好,就越发沉迷。
第四、学习过度满足,游戏严重缺陷
什么是学习过度满足游戏严重缺陷?
游戏缺陷是指孩子玩游戏的时间比较少,每次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当孩子玩游戏正在兴头上的时候,家长立刻制止,说:“时间到了,不准再玩了”,
而这个时候孩子虽然把手机放下了,但对手机游戏的渴望更加强烈。
每一次他都不能玩到尽兴,所以就造成了游戏的缺陷,当他再次拿到手机的时候,就会如饥似渴,迫不及待,这就加深了他对游戏的痴迷。
学习过度满足是说家长总是希望孩子的学习时间越长越好,孩子在学习中找不到珍惜的感觉,再加上家长过度的宣导学习的事情,学习在孩子的心目中反而起到了不好的作用。
1、制定规则
规则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没有明确的规则。
家长心情好的时候,孩子玩手机游戏的时间就比较长,家长不去管束。家长心情不好的时候,孩子玩几分钟都会暴跳如雷。
所以,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就会存在一种侥幸的心态,去不断的试探家长给的宽容度。
家长应该明确规定时间,并且严格执行。每天限制手机游戏的时间和次数,说到做到。
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制定规则孩子还会比较遵守,当孩子年龄大的时候你再制定规则,孩子已经不再听了,这说明你的规则制定晚了。
2、快乐转移法
用其他快乐的事情代替手机。比如旅游,钓鱼,爬山,打球,游泳等等。
生活的乐趣有很多,孩子除了手机一定还有其他的爱好,可以用其他的爱好代替手机游戏。
但有的家长是看到孩子玩手机不高兴,打球,游泳,同样不高兴,只有看到孩子学习才高兴。就想找到一个方法让孩子放下手机去学习,家长的这个想法完全做到根本不可能的。
用一种快乐代替另一种快乐是可以做到的,用一种痛苦代替快乐是不现实的。先学着让孩子放下手机,爱上其他的活动,慢慢地再往学习上转移会轻松地多。